新闻
中国节能网

节能和提高能效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大有可为

   2017-07-05 中国节能网940
核心提示:节能和提高能效不是简单的少用能源,而是通过重塑生产生活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增加清洁高效能源比重、改进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

节能和提高能效不是简单的少用能源,而是通过重塑生产生活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增加清洁高效能源比重、改进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提高能源生产率、增强产业竞争力,构建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节能和提高能效是关键,且大有可为。研究表明,节能和提高能效不是简单的少用能源,而是通过重塑生产生活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增加清洁高效能源比重、改进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提高能源生产率、增强产业竞争力,构建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通过节能和提高能效可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空间,还将有力支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节能和提高能效是推进能源转型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

当前我国工业化已进入中后期,工业部门的能源需求趋于稳定,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未来建筑、交通部门将成为拉动我国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能耗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2016年,我国人均GDP约为8100美元,不足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千人汽车保有量约130辆,不到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城市化率57.4%,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为3.2吨标煤,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是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半。按照OECD国家的人均能耗水平测算,我国2030年能源需求将接近80亿吨标准煤,参照能源效率最高的日本和德国的人均能耗水平,届时我国能源需求也将超过70亿吨标准煤。即使按照近几年“经济新常态”下能源消费的低增长速度测算,203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也将超过65亿吨标煤。显然,这几种情形都将对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严峻挑战,也无法实现最近发布的 《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中提出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发展受资源条件、经济性以及电网平稳运行等条件限制,石油、天然气发展受资源禀赋和供应渠道等方面约束,超出总量目标的能源需求只能依靠煤炭来满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0%左右,天然气占比达到15%左右”的能源转型目标,以及2030年左右实现碳排放达峰的国际承诺都将很难实现。只有加强节能和能效提升,才能有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保证届时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实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

节能和提高能效已成为国际社会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内容

从全球来看,主要国家和经济体均重视节能和提高能效,将其作为呵护美丽地球的先决条件和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巴黎协定》的达成表明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是大幅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整体效率,减少发展过程对能源资源的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为此,主要发达国家都制定了中长期能源效率提升目标,将其作为增强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的基础。欧盟将提升能效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抓手,提出2020年能源效率较2008年提高20%,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比1990年降低30%。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能源发展理念有所不同,但均非常重视节能和提高能效,近来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但并没有放松美国的节能工作,依然出台了建筑、电动汽车、工业等部门的能效政策。日本历来重视节能和提高能效,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节能降耗的法律法规,推进全社会的节能工作,成为了人均能耗最低的发达国家,还通过提升能效成为了世界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最强的国家。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能效提升的空间更大,将能效作为“第一能源”对其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由此来看,节能和提高能效不仅是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自主减排贡献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呵护美丽地球的先决条件。

节能和提高能效可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和提高能效工作,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19.1%,“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19.7%,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联合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落基山研究所共同开展的“重塑能源”研究表明,节能和提高能效在未来三、五十年内仍将在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节能和提高能效,我国一次能源需求可以较低的增速支持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在重塑情景下,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节能成为满足需求的 “第一能源”,到2050年,按电热当量计算的中国一次能源需求约34.0亿吨标准煤,相当于目前的能源消费水平,而GDP增长了6倍。与此同时,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将在2027年左右达到峰值,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到51亿吨,比2010年降低了1/3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2010年下降了85%和9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届时,我国主要地区环境质量将达到甚至超过目前欧美国家水平。研究还表明,通过政策努力,依托现有成熟技术和商业模式即可释放巨大的节能潜力,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还成为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相应的投资还可得到良好的收益。按照2010年不变价计算,重塑情景下,需要新增总投资35万亿元,而节约的能源总成本达56万亿元,可实现净收益21万亿元。

切实贯彻节能优先,采取新思路、新举措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要充分发挥节能和提高能效的基础作用。为此,要切实贯彻节能优先原则,创新思路和举措,做好系统优化、智能集成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工作,打造美丽中国的现代化新格局。

首先,切实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把节能和提高能效作为从源头上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近几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速放缓,但未来能源需求总量,特别是优质能源的需求量仍将增加,为此,要坚持节能优先原则不动摇,始终将节能和提高能效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能源等各项规划政策中的重要指标。要转变发展理念,将“节能”视为第一能源,在开发条件相当的情况下优先开发节能资源,确保实现对能效煤矿、能效油气田、能效电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

其次,重构工业化和城镇化模式,实现系统性优化。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要加快产能过剩行业“去产能”步伐,实现节约、集约发展。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加强重点行业的规划和布局,构建地区间优化产业布局的协调机制,尽早改变各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生产能力过剩的局面,使区域经济与产业宏观布局协调发展,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能源浪费。推动紧凑型城市和城市群发展,鼓励土地混合功能开发,实现复合型工厂、公共交通、绿色建筑等各类基础设施有效衔接、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中国城乡宜居程度和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再次,加快技术创新,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智能集成。加快先进成熟技术普及推广,对交通、建筑、工厂、园区、城市等进行“一体化”设计,从源头实现资源能源的集约、高效和优化利用。推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技术加快发展,与各类能源基础设施进一步“一体化”升级。全面普及超低能耗建筑、公共交通、电动汽车、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体系,推动城市能源环境服务普惠化、公平化、现代化,促进智慧城市、物联网、云计算等与城市能源体系融合发展。

最后,依托“一带一路”,推动全球能效提升。加强沿线国家共同研发和最佳实践案例推广,在保护各自知识产权的基础上,促进发达国家先进节能和能效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技术转移。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全球投融资体系、贸易体系、科技体系、产业发展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加快转型。消除绿色贸易壁垒,不断增加先进高效节能技术产品供给和需求规模,推动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贸易自由化,促进高效节能技术产品加快推广应用。推动我国能源企业海外发展,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开放,为提升节能和能效产业技术水平与竞争力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智库观点

戴彦德 朱跃中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