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为何中国环保市场巨大但企业规模偏小?4位一把手谈环保企业模式突围

   2017-10-05 英才杂志770
核心提示:前不久,中国环保产业创新论坛上,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刘启风提供了一组数据:2016年,我国环保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近11500亿元,同比增长约20

前不久,中国环保产业创新论坛上,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刘启风提供了一组数据:2016年,我国环保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近11500亿元,同比增长约20%。其中,水污染治理行业受益于PPP模式拉动,增长速度较快。

PPP项目作为环保工程实现的重要模式,自诞生以来一直备受市场和投资者的关注,一些环保细分领域如水务、节能、垃圾处理等均在PPP项目中受益,随着PPP项目的加速落地,环保行业未来也将有更多稳定、长期的利润持续兑现。

但在环保产业大踏步前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招投标中,不看技术只看价格,一味追求低价中标现象愈演愈烈;环保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集中在低附加值区域;科研水平低,技术陈旧,缺乏国际竞争力。

中国拥有最大的环保市场,环保企业数量庞大却体量普遍偏小,环保企业应该如何通过技术与模式创新,实现突围?又应该如何正确借力PPP模式,实现环境治理与自身发展的双赢?中国尚未有一家国际领先的大型跨国环保企业,背后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

姜桂廷隐形冠军的即时创新

为了做好服务,姜桂廷甚至把公司投诉电话设置成自己的手机号。

环保新常态,压滤机行业因污泥治理东风再起。但提及压滤机,大多数人仍然会感到陌生。

作为一种使固体、液体分离的专用设备,压滤机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中有特殊用途,国内年市场规模维持在40亿元左右。在众多压滤机企业中,景津环保约占全国40%左右的市场份额。成立30年,景津连续15年行业排名第一。

“谁能做出好而不贵的产品,自然就能得到市场认可。”接受记者专访时,景津环保董事长姜桂廷表示。

“隐形冠军”如何保持行业领先?

“必须要不断创新。”姜桂廷表示。他认为,威立雅、苏伊士不止有最先进的技术,最关键的还有一套不断创新的体制,没有这套体制,很快也会被其他同行超越。过滤设备生产企业如果忽视产品更新与新产品研发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使得企业生产的压滤机设备规格单一,必然会产生市场经营范围窄小,市场竞争力薄弱的情况。

“景津环保的创新策略也有所不同,叫即时创新。”姜桂廷对记者解释,“即时创新就是一旦接触了某种概念,马上进行研究,有一个创新的结果,而且这个创新的结果要有实用性。景津生产、引进了这个产品,就必须马上进行研究,就能想出办法让它更好用。比如一台设备,通过即时创新,节能比原来至少提升20%,所以能得到市场认可。”

去年初,景津环保在与天津一家精密机械制造企业合作过程中,对方反映滤板过滤用水量大、时间长,姜桂廷了解情况后,立即派相关负责人赶赴天津解决问题,现场改单孔入水为双孔循环,节水三分之一,污水处理费用也减少了三分之一。

此外,由于压滤机中的滤芯等关键部件属于易耗品,一直以来,售后服务的及时性也是各个企业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对于压滤机这样的大型机械设备而言,一旦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将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

为了做好服务,姜桂廷甚至把公司投诉电话设置成自己的手机号。有一位湖南的客户,由于某些原因,没有得到满意的服务。他了解情况后,先是自己向客户道歉,然后令相关负责人立即飞往湖南,再次当面道歉、解决问题,并且特意嘱咐这笔生意绝不能赚钱。

据了解,景津环保正在由设备提供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未来还将逐渐开辟污泥处理市场与石墨烯市场,增强抗风险能力。

凌锦明区别看待PPP

提高国内环保行业市场化程度,保证企业在一个相对公平合理的平台上竞争,才会有优秀的环保企业脱颖而出。

继一季度扭亏为盈之后,近期,高能环境再度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公司预计2017半年度实现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70%-90%,上年同期公司实现净利润3732.84万元。

“最多的人口所对应的城市环境,包括生活垃圾、市政污水处理;制造业大国所对应的工业环境,包括制造业产生的废弃物的处置;历史遗留的环境污染所对应的环境修复问题。”

接受记者采访时,高能环境执行董事长凌锦明如是总结目前国内环保产业的市场机遇,“这也是高能环境的三大业务领域所基于的三个逻辑。”

受宏观经济下行、上游工业企业景气度不高因素的影响,上市之初,高能环境的净利润表现曾一度不尽如人意。2016年,经历了转型之后,高能环境从最初的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转向环境修复为核心、危废处置和垃圾焚烧等环境系统服务商,业务模式也由ToB逐步转向ToG。

伴随着行业项目模式逐步转换成PPP的大节奏,去年开始,高能环境大型PPP项目相继落地,6月、8月高能环境相继中标濮阳市静脉产业园PPP项目和岳阳静脉产业园PPP项目。其中,岳阳项目总投资30亿元,由高能环境在园区的核心区主要布局五个垃圾处理项目,业内人士分析,岳阳静脉产业园将是高能环境对承接大型PPP项目的一个试水,为公司未来更多PPP项目落地积累经验。

对于行业加速落地的PPP项目,凌锦明认为,企业对于PPP模式也应区别看待,对不同的项目谨慎选择。

“一是PPP项目独立的现金流可以覆盖建设运营成本,属于优质项目;二是现金流部分覆盖成本,项目本身对所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城市发展有帮助的、部分费用由地方财政来支付的项目;三是项目本身没有独立的现金流,完全靠政府财政支付的项目。”凌锦明总结,企业需要从政府的支付能力,以及项目建成之后对城市经济发展、品位提升等多方面进行考量。

从收益率上来看,PPP项目的长期、巨额、微利性质本身就是对企业自身现金流的考验。在利率下行的环境下,企业愿意用相对较低的资金预期回报参与PPP项目,另外,参与企业还会考虑从项目建设的利润中得到补偿。

根据凌锦明的判断,随着社会融资成本提高,未来一段时间内,PPP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企业资本会更加趋向谨慎,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PPP项目占经济总量比较高的地区,可能未来会出现风险。

“另一方面,尤其是一些地方的优质项目,管理部门从照顾地方国企的思路出发,一些主营业务不景气的国企参与进来,这种土壤并不适合龙头企业的发展。”凌锦明表示,而唯有坚持市场化道路,提高国内环保行业市场化程度,保证企业在一个相对公平合理的平台上竞争,才会有优秀的环保企业脱颖而出。

正和恒基的DBFO模式

正和恒基在众多环保PPP项目合作上与央企牵手,张祺表示主要还是由于企业自身的综合技术优势。

经过20年的发展,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正和生态)已成为行业知名的水环境治理综合服务商,主营业务涵盖水环境综合治理、智慧型功能湿地、海绵城市、园林园艺博览会、生态景观和特色小城镇开发建设。

“正和恒基的发展,首先是契合了整个国家和经济发展的趋势,无论是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还是小城镇开发建设,都得益于企业核心技术的沉淀积累,进入了国家政策指引的朝阳行业。我们的核心就是技术及创新,这也是一直以来企业秉承的战略发展方向。我们在拓展业务的同时,一直不间断地在强化技术,对技术可以说是没有上限的投入。”正和恒基副董事长张祺接受记者专访时强调,“我们一直致力打造在技术方面的行业领先者,我们与多个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三个国家级实验室,公司拥有8项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和32项实用新型专利。”

“正和恒基在技术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研发,以及众多精品项目的实践积累与国际化。国际化是指国际化的团队和人才、国际化机构的设置和国际化的合作。我们坚定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工作模式,引进瑞典先进的共生城市概念,并将其融入公司的项目解决方案中,于今年初收购了瑞典一家国际知名的可持续理念工程咨询公司的中国团队,组建了由外籍专业人才领衔的国际化设计团队,整体理念和技术研发优势更加明显。”

“很快我们就会在瑞典成立第一个海外公司,定位还是一个技术平台,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够引进一些好的技术、专业人才,能够为我们国内的业务去服务。”张祺说。同时,正和恒基也在加强国际化合作,已和欧洲一些国际化公司签订了多项战略协议,针对中国市场在引进国际专项技术方面进行合作。

张祺还表示,正和恒基会加大并购力度,不管国内还是海外,只要他们具有核心技术,能够加强在生态环保领域的技术创新,以及特色小城镇开发建设领域的产品运营等,对相应专利、团队或者公司,正和恒基都在进行一些适当的并购。

2016年,正和恒基与中国葛洲坝集团组成联合体成功中标“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水环境治理(于永片区)PPP建设项目”。而之所以能与央企合作并一举中标,张祺表示主要还是得益于正和恒基的技术。目前与首创股份、北控水务、中电建集团、中建集团等央国企都已达成深度合作。

“央国企之所以与我们合作,正是因为正和恒基技术与创新的优势,培养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技术团队,而且我们的技术专业几乎是覆盖全产业链。”张祺表示,正和恒基一直在积极践行全产业链的解决方案,即“设计+建设+资本+运营”(DBFO)模式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他认为,这种全产业链的解决方案,符合国家按效果付费的需求,乃是行业发展的趋势。

而后续对PPP项目的选择上,张祺表示首先会选择一些财政、信用比较好的城市;另外,会与合作伙伴一起做;同时,运作的时候会进行制度的搭建,对风险进行防控;除此之外,张祺还提出PPP+的理念,从投资和运营的角度增加产业来加强核心竞争力,同时通过周期的延长也能大大降低项目的风险。

接下来,正和恒基也有意成立生态基金,进行投融资领域的多种合作尝试。公司也将继续用创新的精神、精湛的技艺,致力于打造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第一品牌。

孙明华苏伊士看好工业废水处理

市场竞争不为专业导向、为资本导向,谁有钱谁胜出,最终把环保项目交给非专业的公司运营管理,十分不利于环保产业长期良性发展。

“谁是未来中国的苏伊士、威立雅?”随着环保产业的发展,这一话题也越来越频繁地被行业人士所提及。

的确,充满想象空间的环保市场、政策利好、工业化和城镇化等因素都给了国内环保企业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各个细分领域也出现了不少龙头型企业。但从客观上讲,众多市场主体中,尚缺乏类似水务巨头威立雅、苏伊士,固废巨头WM,监测巨头丹纳赫等这样的国际企业。

“国内环保企业起步时间往往不到30年,相比于国外百年企业还很短,而环保行业恰恰是一个特别需要经验积累和沉淀的行业,所以外国的环保企业在这方面确实有先发优势。”

苏伊士亚洲执行副总裁孙明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苏伊士集团始建于1880年,作为全球化的水务企业,公司业务遍布全球五大洲,员工数量超过8万名,2016年的总营业额达153.22亿欧元。

差距并不仅仅在营收层面。孙明华认为,国内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很快掌握从国外引进的技术,但是对技术自主研发的投入非常有限,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始终难以占有主动权,未来国内环保企业亟需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

据介绍,苏伊士集团专门打造了全球的研发网络,拥有400多个专家和科研人员,每年投入7400万欧元,同时开展着70多个科研计划。“任何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专长,没有持续不断地创新能力,是很难保持领先地位的。”

相较于其他产业,环保产业具有项目周期长、回报较慢,又有很强的发展规律,这对环保企业的专业性以及产业链布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正在大量涌入环保产业的资本,孙明华直言,许多以前跟环保毫不相干的企业也想进到市场分羹。这就导致了很多乱象,市场竞争不为专业导向、为资本导向,谁有钱谁胜出,最终把环保项目交给非专业的公司运营管理,十分不利于环保产业长期良性发展。

“目前国内不少环保企业也比较缺乏耐心,只关心短期的业务增长,缺乏长期的战略定位和产业链布局。”孙明华告诉记者,“只有跑赢了时间,才能独站鳌头。”

上世纪70年代,苏伊士通过子公司得利满进入中国市场。谈及苏伊士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孙明华总结,苏伊士在中国的项目期限大都在30年以上,并且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环境产业布局,“从市政供水、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到危废处置、工业服务、智能化方案。每个阶段,都有清晰的增长点。”

今年3月8日,全球环保公司巨头苏伊士集团对外宣布,已联同加拿大第二大养老基金公司魁北克储蓄投资集团(CDPQ)达成绑定协议,拟按32亿欧元的价格,收购通用电气旗下的GE水处理及工艺过程处理公司。

“苏伊士十分看好未来的工业废水处理市场,这个领域要求企业更加专业、技术实力更强、管理更规范。”孙明华表示,未来工业水处理业务将是公司未来实现较大增长的一个关键领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