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新合金增加一倍电池容量 冷冻电子显微镜揭露锂枝晶之谜

   2017-11-07 中国节能网830
核心提示:近日,锂电材料和设备企业璞泰来正式登陆上交所,再一次证明了锂电行业的热度。让人不由的感概,不愧是有42人进入胡润富豪榜的行业。与之相交

近日,锂电材料和设备企业璞泰来正式登陆上交所,再一次证明了锂电行业的热度。让人不由的感概,不愧是有42人进入胡润富豪榜的行业。

与之相交辉映的是,拟启动IPO的宁德时代估值达840亿元;松下宣布投资1000亿日元增产锂电池业务。一个是中国老大,一个是世界巨头,隐隐有一种拉开新能源竞争全球化序幕的味道。

事实上,新能源竞争全球化的趋势早就体现出来了,可以看到的就是各大新能源强国宣布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节点,以及国内主流车企相继宣布非常详细的新能源战略规划。全球都将重点放在了新能源,2020年后,失去补贴保护的中国锂电,势必要同世界主流企业展开“厮杀”。

庆幸的是国内已经做出了应对,从2016的一系列政策调整中就能明显的感受到,国家的政策已经从普惠型向扶优扶强型转变,目的就是塑造出一批做大做强的企业来同国外巨头们竞争。而政策趋势下的市场表现就是排名前十的电池企业占据着80%的市场份额。

新能源行业竞争升级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笔者相信,在这样的激烈碰撞下,电池技术也将得到巨大的进步,毕竟科学才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才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笔者认为,目前最可期的就是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这也将成为各大车企逐鹿市场的杀手锏。

下面就来看看本周锂电行业都有哪些大事件和新技术吧。

1冷冻电子显微镜揭露锂枝晶之谜

锂电池最大的安全问题就是电极表面锂沉积会形成“枝晶”(dendrites),而且它会继续生长,从而造成电池内部短路引起电池故障或可能引发火灾。但关于锂枝晶的原子结构却一直不甚了解。

而近日斩获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技术,能够在低温下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利用该技术,研究人员捕捉到了首张原子级锂金属枝晶的图像,发现每个锂金属枝晶是一个长条状,且成型完美的六面晶体。而此前通过电子显微镜镜观察到的只是不规则形状的晶体。

研究人员还发现,在碳酸盐基电解质中的枝晶沿着一种特定方向生长为单晶纳米线。其中一些会在“生长”过程中出现打结的情况,但它们的晶体结构仍然完整的。

另一位参与此项研究的斯坦福大学博士生yuzhang li称,还能看到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同时还揭示了在不同电解质中形成的不同的SEI纳米结构。因为当电池充电和放电时,同样的涂层也会在金属电极上形成,所以控制它的产生和稳定对于电池的高效利用至关重要。

点评:不愧是获得诺贝尔奖的新技术,从原子的角度更清晰的解剖了锂电池的原理。事实上,现代医学就是基于显微镜的巨大进步,而很多宏观现象都能通过微观视角来解释,包括锂电池。通过该技术的描述,笔者仿佛看到了锂硫电池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性,要知道,从能量密度的角度,锂硫电池远超目前的三元体系,包括即将产业化的固态电池,但就是锂枝晶死死的扼住着锂硫电池的咽喉。

2新合金可增加一倍锂电池容量

Kreder和他的团队通过简化的制造方法省去了繁琐的涂覆工艺。当锡被铸造成块时,锡能够直接加入到铝中,从而形成合金,然后可以机械地轧制(相对便宜和普通的冶金合金化工艺)成纳米结构的金属箔。最后一步,材料中的颗粒减少,这是至关重要的。

Kreder解释说:“锡可以与锂形成合金。 不幸的是,如果使用锡箔或者甚至使用微米大小的锡颗粒,锡在与锂形成合金时由于体积膨胀而循环时会断裂,这意味着如果用大的锡颗粒制造电池,仅能维持数十次的充放电循环,但如果制造纳米级的锡颗粒,合金化过程中颗粒不会分裂。”

研究人员将所得到的材料称为交叉共晶合金(IdEA)阳极,他们认为其厚度仅是传统阳极材料的四分之一,而重量仅有传统材料的一半。他们在小型锂离子电池中对这种阳极材料进行测试,然后对其进行充电和放电以测量性能。他们发现,这种阳极的电量储存能力是传统铜-石墨阳极的两倍。

点评:合金的使用一直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创造之一,但是化杂种为杂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动力电池这种十分讲究综合性能的产品,其成本、工艺、效率、循环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而容量只是其中之一,单纯强调某一性能的研究报告,在笔者看来,都是耍流氓。

3“电池医生”为动力电池快速诊断

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汽车工程学院,严晓教授带领动力电池实验室团队黄赛杰等,成功研制出这样一个“电池医生”,给“上了年纪”的新能源汽车快速准确诊断。

严晓说表示,新能源车的电池包由一节节小电池组成。将小电池视为一个单位,每一节都由BMS(电池管理系统)监管,它们及时报告自己“生病与否”。为了能听懂电池的“诉求”,团队根据厂家提供的BMS 通信协议编写程序,最终将电池信息准确翻译出来。进而,采集到电池的基础信息——电压、电流和温度等。

尽管目前研发起步阶段只能采集电池基础信息,但这就像找到新世界大门的钥匙——“只要使用正确的模型和算法,依靠它们就能得出更深一层的数据信息,”黄赛杰介绍,比如SOC(电池剩余电量)、SOH(电池健康状态评估)等一系列参考指标,从而根据历史数据预测电池寿命、评估残值。

点评:动力电池的残值确实是每个车企都非常关注的东西,花那么多钱买回的电池,才用上20%就被迫退役,搁在谁身上都心疼。如果这项诊断技术能够成熟的话,不仅对在役动力电池起到重大作用,对后续的梯次利用也极为有利,再与北理工监控平台结合的话,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电动汽车生态。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一厢情愿,毕竟这项技术才刚刚起步。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