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比亚迪发展综述:疯狂扩展、步入低谷、三年整改、二次腾飞、多元化发展

   2017-11-14 电动汽车资源660
核心提示:当今,说到国内自主品牌,没多少人不认识比亚迪,可在几年前根本没几个人认识比亚迪。比亚迪的发展史,你们知多少?下面小编带着大家回顾一下自

当今,说到国内自主品牌,没多少人不认识比亚迪,可在几年前根本没几个人认识比亚迪。比亚迪的发展史,你们知多少?下面小编带着大家回顾一下自主“大哥”比亚迪的发展历程。

 

一、比亚迪汽车的成立背景及过程(1990-2003年)

要回顾比亚迪的发展史,不能不提比亚迪的创始人王传福。

1990年,王传福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硕士毕业,并留在该院工作,按部就班地历任副主任、主任、高级工程师、副教授,还曾带出过一批研究生。

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由于和王传福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王传福被任命为公司总经理。

在有了一定的企业经营和电池生产的实际经验后,王传福发现作为自己研究领域之一的电池面临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当时要花2万-3万元才能买到一部“大哥大”,而欲买者还趋之若鹜。王传福意识到手提电话的发展对充电电池的需求会与日俱增。而在他这个教授看来,技术不是什么问题,只要能够上规模,就能做出大事业。

1995年2月,王传福决定下海经商,在获得250万元的投资后于深圳注册了比亚迪实业。

1995年下半年,王传福试着将比亚迪的产品送给台湾最大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试用。没想到的是,比亚迪产品优秀的品质,低廉的价格,引起了大霸浓厚的兴趣。当年底,大霸毫不犹豫将给三洋的订单转给了王传福。

1997年,比亚迪已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成长为一个年销售近1亿元的中型企业。而这一年,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全球电池产品价格暴跌20%到40%,日系厂商处于亏损边缘,但比亚迪的低成本优势越发显得游刃有余。飞利浦、松下、索尼甚至通用也先后向比亚迪发出了令人激动的大额采购订单。在镍镉电池市场,王传福只用了3年时间,便抢占了全球近40%的市场份额,比亚迪成为镍镉电池当之无愧的老大。

2000年,比亚迪打败了来自台湾的对手,“毫无悬念”的获得摩托罗拉的订单。

2002年早些时候,比亚迪在香港上市,开启了金融领域的博弈之战。年底,比亚迪因锂电池产品优势突出,最终赢得诺基亚手机电池供应合同。

2002年7月,比亚迪全资收购北京吉普的吉驰模具厂,开始为进军汽车制造行业做准备。比亚迪在收购了吉驰模具厂并没有立刻进行整车模具开发,而是为了迎合国际竞争趋势,生产了三款“格洛克17”系列战斗手枪以及1款“X利”造M1911手枪的模具,这是比亚迪第一接触军用产品。

2003年,比亚迪公司就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而就在这一年,比亚迪再次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进军汽车行业。作为一个门外汉想要进军汽车行业谈何容易,比亚迪选择的办法就是收购当时的秦川汽车。2003年1月22日,“电池大王”比亚迪与秦川汽车公司股东方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正式入主西安秦川汽车公司,成为继吉利之后国内第二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

当时的福莱尔是秦川从奥拓平台进行开发的车型,被比亚迪收购后悬挂起比亚迪车标,投入了与长安奥拓的竞争中。

二、比亚迪初期发展(2003-2005年)

比亚迪汽车成立之后,公司迅速确立了三个业务:燃油汽车、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成立之初比亚迪主要把精力放在基础建设和新车研发上。

比亚迪在西安建立了产能为20万台的比亚迪汽车生产线;在深圳成立了比亚迪销售公司;在上海建立比亚迪汽车检测中心。

成立之初的2年里,比亚迪只推出福莱尔一款车型。当时比亚迪以“经济型精品家轿”的概念将其推出,主攻5万元以下的低端市场。福莱尔是比亚迪“闭门造车”的产品,由于根本没有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在比亚迪生产的2年里销量并不理想。

想在短时间内造出“好车”,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亚迪采用的方法就是“逆向研发”,购买多款汽车进行拆解,基本上逆向研发比正常从0开始研发能给比亚迪省下1/3的研发经费,而且时间上会缩短很多。不但如此,比亚迪还推崇一种造车理念就是“人海战术”,用大量工人代替机器。王传福经常援引这样一个例子:“我们经常这样算账,一套进口设备20万美元。按60个月折旧,一个月2万元人民币。如果这笔钱用来雇佣工人,2万元可以请多少人,十几个人顶不上一个机械手吗?”,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工人的劳动力还是非常廉价的。

在这样的“研发”背景下,第一款真正为比亚迪打开汽车市场的F3车型在2005年诞生了,比亚迪F3最大的亮点就是性价比高、空间宽敞、外形大气时尚、高配车型配置丰富,而消费者只需7.38万元就可以买到一辆“丰田花冠”,这些优点使得F3在上市时就被疯狂的追捧。

三、比亚迪疯狂扩展(2006-2010年)

2006年中国车市竞争进入白热化,各细分市场车型战、价格战、渠道战纷纷展开,比亚迪F3的销量却节节攀升。继一季度产、销量增幅和单一车型销量的“三冠王”后,在传统淡季的五、六月也分别实现了4679辆和5041辆的现车销售,并以半年销售32500辆现车的成绩进一步巩固了F3在中级车市场的领先地位。与同期相比,2006年上半年比亚迪的销量增幅达到614.2%,在各汽车品牌中位列第1。

2006年,比亚迪的第一款搭载磷酸铁电池的F3e电动车研发成功。F3e虽然使用的是F3的车身、内饰和悬架,但是其电动机、减速器、电池组件以及控制系统全部由比亚迪自行研发自行生产。因为国家政策以及充电设施的不充分,王传福遗憾的放弃了F3e上市。但是,此时的比亚迪在看到了F3e的各种优势后,已经“毫不留情”的将F3以及手机电池领域获得的利润,投入到第1代混动技术以及S6DM(2015年上市的混动4驱唐)的预研项目。

F3的巨大成功,让比亚迪过多的品尝到了“逆向研发”的好处。比亚迪在短短几年推出了比亚迪F0、比亚迪F3R、比亚迪G3、比亚迪L3、比亚迪F6、比亚迪M6等车型,研发新车速度之快,让人叹为观止。

2006年,比亚迪汽车产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主力车型F3实现了63153辆的销量,实现销售收入近50亿元成为自主品牌汽车增长冠军。

2007年1月和3月,F3月销连续突破1万辆,分别达到10064辆和10337辆,稳坐万辆俱乐部位置,并一举杀入全国销量排行前十的行列,并且在短短13个月内累计销售已高达10万辆,成为最快突破10万辆的自主中级车型。

在2007年比亚迪F6上市的时候,王传福放出豪言:“比亚迪要在2015年成为全国第一汽车企业,在2025年成为全世界第一!”。

2008年9月29日,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宣布,斥资2.3亿美元入股比亚迪,占10%的股份,巴菲特的投资表示了其对比亚迪发展前景和品牌价值的认可,促使比亚迪在电动车项目上的快速发展,也对提升比亚迪的品牌影响力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2009年7月24日,比亚迪成功收购湖南美的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在资质上具备了制造电动大巴的能力。同年,比亚迪成立了洛杉矶分公司,准备将旗下的新能源车F3e、规划中的S6DM(唐)和电动大巴(K9),拿到美国市场试水。并在同年底开始电动大巴的实际测试。

2009年,王传福成为中国内地首富,手里拿着电池、手机零部件和汽车三张牌。同年,比亚迪汽车首次在销量上超过奇瑞成为中国汽车销量最高的自主汽车品牌,但是,在这个风云变化的年代,保持第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造出一些失败的产品,例如当时还推出了硬顶敞篷跑车S8,外观原型是奔驰CLK,比亚迪历时4年打造,不过近20万的售价也使其变得无人问津,就这样S8慢慢淡出大家的视线。

与可观的销量相对应的则是庞大的经销商网络,2006年比亚迪有500家左右的服务网点,而发展到2010年,最多的时候其网点竟然达到了1200家左右,短短几年内,比亚迪汽车膨胀得非常厉害。而比亚迪把这1200家服务网点分成了四个大的销售网络分别销售当时旗下车型,其中A1网销售:F3、F6、S6;A2网销售:F3R、F0、S8、L3;A3网销售:F3R、G3;A4网销售:M6。

四、比亚迪步入低谷(2010-2011年)

经销商退网事件

基于2009年销量的翻倍,进入到2010年,自信的比亚迪开始了战略性扩张,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销量仅从2009年的44.8万辆,增长到了51.7万辆,离最初制定的100万辆的目标相去甚远。这一年比亚迪的发展进入了低谷。

为了达到销售目标,比亚迪更提出“销售返点”的政策,比亚迪给各地经销商都制定了很高的销售指标,极高的返点,这样可就激发了经销商提车与卖车的动力了。但是,经销商提车多了卖不出去就会变成经销商压货,使得流动资金变少,经营困难。

2010年4月,比亚迪爆发了经销商退网事件,包括四川成都、湖南、山东等一些比亚迪汽车经销商陆续退出了比亚迪的销售网络。然而,最初比亚迪并没有立刻正视经销商的问题,甚至还通过网络公关,将矛盾焦点转移到这是竞争品牌的策反行为,这一做法让媒体对比亚迪产生了诸多质疑。

随后事态越发严重,比亚迪对经销商网络已经处于失控状态,经销商们面临压库、资金周转不畅、利润低甚至亏本等问题,宣布退网的比亚迪经销商多达308家,整体净销售退网比例高达22.63%。

9月27日,比亚迪销售公司总经理夏治冰在深圳的经销商大会上,公开承认了比亚迪公司此前决策上的错误,并宣布积极应对经销商诉求、压缩2010年的销售目标、收缩批发量、成立比亚迪汽车金融公司、加快提供新车等销售政策,并向全国经销商深深鞠躬,这些举动对平息比亚迪的退网风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0年第三季度,比亚迪将2010年的年销售目标调整到了60万台,但是年终目标依然没有完成。比亚迪公布财报显示,其2010年净利润同比下跌 33.48%,其中汽车业务利润从2009年的35亿元下滑至17.4亿元,下滑幅度接近50%。

“裁员”事件

2011年8月,首先是比亚迪股份副总裁、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治冰辞去在比亚迪的一切职务,其自述是因为个人问题,“累了”才离开比亚迪。

8月29日晚,有网友以比亚迪内部员工的身份在微博爆料,称比亚迪销售公司内部裁员,比亚迪汽车销售所有营销部立即解散,限定9月30前全部寻找生路。

随后,一位自称是比亚迪内部员工的人爆料:“去年11月比亚迪销售公司有5000多人,到今年3月剩下3102人,现在只有2000多人了。不止是公司总部,比亚迪销售公司遍布全国各地的销售部门,也由1800多人减少到了800多人。昨天晚上得知,营销六个部,全部被咔嚓掉了”。

一位自称是比亚迪被裁员工的人在微博上称,比亚迪这次主要是裁汽车销售营销部,裁员目标是把2700人的销售公司裁到800人,第一步先裁到1600人,把准备裁掉的区域经理和科员安排到11部做车间工人。

一位自称是2010年毕业进入比亚迪的员工称,应届生被裁比例估计高达90%。

一位自称比亚迪员工的人则在微博上称,相关人员有四条出路:“一个月时间自己找工作;去十一事业部车间;走内部招聘;一个月找不到工作又不愿意去车间的自生自灭。”

随后,当时的比亚迪总裁助理李云飞在微博上澄清:“(变动)只是销售公司正常的人事调动,营销部没有撤销,也没有解散。人员调动只是为了更好地提升销售服务水平,提高内外部工作效率。”

无论真相是什么,至少我们可以知道的是这次“人事调动”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疯狂扩展后业绩下滑。

2011年,比亚迪上半年净利润较上年同期锐减88.63%,主要原因是公司上半年共销售汽车220131辆,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3.4%。

“气囊门”事件

2011年9月11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比亚迪F3车型在多起交通事故中,尽管车辆发生了较猛烈的碰撞,有的还导致了近乎“车毁人亡”的后果,但汽车上配备的安全气囊并未自动打开,没有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事发后,车主在数月里一直与比亚迪公司及4S店进行协商解决,均遭到推诿或“强硬对待”。

据报道,河北省任丘市的小王在开车回家途中,被一辆逆行的120急救车撞上。强烈的正面撞击,让小王的比亚迪F3严重变形,前面的横梁、车灯和挡风玻璃支离破碎,发动机盖板也卷曲后移。但车上的安全气囊没有打开,甚至安全气囊的盖板都打开了,气囊却没有弹出来。小王到任丘市当地的比亚迪4S店,却被告知,厂方检测结果表明,当时的撞击力度不足以引爆安全气囊。当小王去找比亚迪厂家的时候,厂家却告诉小王,如果不认可这种说法,可以自己去找权威机构做鉴定。

我国目前没有安全气囊国家标准,甚至也没有强制要求车辆必须配备安全气囊,各汽车厂家使用的安全气囊,其标准都是由厂家制定的企业标准。因此,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要想举证安全气囊不合格,难度非常大。

受到国内汽车大市场的变化以及比亚迪汽车的各种负面事件的集中爆发,2011年比亚迪的汽车销量较2010年继续有所下降,共销售汽车43.7万台,同比下降了13.33%。比亚迪公布财报显示,其2011年净利润同比下跌了45.13%,汽车业务的利润再次下降为13.85亿元。

五、比亚迪进入三年整改期(2010-2012年)

在2010年比亚迪业绩跌至谷底,连续5年超过100%的增长在2010年被打破,痛定思痛之下,比亚迪开始了自我反思,并总结过去发展中的三大问题,分别是品质问题、经销商渠道问题和品牌宣传问题。

从2010年经销商退事件开始比亚迪就进入了品牌整改期,期限是2013年,并且将大力压缩开支,保证每年20%-30%的销量增长,力争2015年实现中国第一。

为了提升销量,整改期采取的第一个方法就是官降,最高降幅达1.5万元。

整改期间的第一个产品就是比亚迪S6,虽然S6还是有抄袭的成分,但是产品品质上有了明显的进步。同时还推出了比亚迪G6,除了外观上以及品质的提升外,该车采用了那套自主研发生产的1.5T引擎和6速双离合变速箱,虽然这两个技术是比亚迪逆向研发大众技术的结果,不过比亚迪能够全盘吸收并有所创新也算是自主品牌车型在技术上的一大突破。

在纯电动车领域比亚迪同样有突破性发展,比亚迪推出了e6纯电动车,该车售价36.98万,最高享受12万元的补贴,搭载的是比亚迪自主研发的磷酸铁锂电池,这项技术在海外早就有研究,不过比亚迪在此基础上做出了众多的改进,并拥有了自己的生产体系。

2012年比亚迪隆重推出速锐这款新产品,代表着当时的比亚迪车型中的最高水准,不仅搭载了1.5T+DCT的动力组合,还配备了遥控驾驶功能,其配置上也非常丰富的。

2012年的3月30日,比亚迪和戴姆勒各出资50%推出了合资品牌“DENZA腾势”,并宣布双方在中国合作研发电动车事宜全面展开。比亚迪用“技术换设计与质量”的模式与戴姆勒进行合作,打破了以往中国车企与外国车企常用的“用市场换技术”的不对等模式。

六、比亚迪的“二次腾飞期”(2013-2016)

2012年比亚迪汽车产销达到了45.6万辆,继2011年销量下滑之后,迎来了首次增长,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也在2013年年初就坦言,比亚迪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的为期近三年的调整期已经结束,从2013年开始将进入“二次腾飞期”,腾飞不等于回到快速发展期,而是稳步前进,这将是2013年乃至未来几年比亚迪的发展方向。2013年,比亚迪销量目标为50万辆,与2012年相比增幅约10%,此外,电动大巴2000台以上,e6电动车6000台。

新产品上,2013年比亚迪最受消费者关注的车型包括思锐、秦和比亚迪S7。比亚迪思锐早在2013年的上海车展就已经正式上市,其是一款定位于中型车市场的车型,无论是设计还是制造工艺都达到了合资车的品质。而比亚迪秦,它是比亚迪2013年最有力的产品,它是继比亚迪F3DM之后的DM双模动力的二代产品,可以在电动和混动两种模式之间切换,最大输出功率可达303马力,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5.9秒。比亚迪S7则是定位高于S6的车型,配置也是相当高,还采用了比亚迪最新研发的PM2.5绿净技术。

2014北京车展,比亚迪和戴姆勒联手打造的第一个作品腾势电动车正式上市,新车售价为36.9-39.9万元。

2014年,中国政府首次表露出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由此引发比亚迪、北汽、江淮等车厂在新能源车用技术的快速发展。 “中国品牌”、“中国制造”的制造厂和精品,随着政府首脑频繁出访而被国人和世界所关注。比亚迪的e6电动出租车K9电动大巴,成为中国多个城市的公共交通运营主力,也输出至欧洲美洲甚至日本进行示范运营。

2015年1月比亚迪宣布其首款542战略车型—唐开启预售。唐是全球首款三擎四驱双模SUV,三擎动力实现百公里加速5秒以内,唐为比亚迪汽车销量开辟了一个新的增长点。

2015年4月,比亚迪正式发布“7+4”全市场战略布局,其中“7”代表7大常规领域,即城市公交、出租车、道路客运、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环卫车、私家车;“4”代表4大特殊领域,即仓储、矿山、机场、港口。比亚迪力争把中国道路交通领域所有用油的地方全部用电搞定,逐步实现全市场布局,将电动化进行到底。

年报显示,2016年,比亚迪整体营收为1034.7亿元,同比增长29.32%,其中汽车及相关产品业务收入约570亿元,而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为346.2亿元,在汽车业务板块中占比高达60.7%,在公司总收入中占33.46%,成为比亚迪收入和利润的重要来源。同期,与汽车相关的政府补助为7.11亿元,占其50.44亿元全年净利润的14.1%。

2016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大幅增长69.85%至9.6万辆,销量蝉连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近8.6万辆,增速达65.41%;纯电动大巴销量超1万辆,同比增长120.68%,市场份额大幅提升。

七、比亚迪走向多元化发展(2016-)

“我们的梦想就是通过我们的技术创新,构建零碳、零排放的生态环境系统,使我们的环境更绿色更环保。比亚迪始终坚信技术改变世界,创新造福人类。”王传福曾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如今,比亚迪确立了四大绿色梦想:通过太阳能电站、储能电站、电动车和轨道交通,改变传统的能源消耗方式,改善环境,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 太阳能电站

2010年比亚迪开始进军光伏领域。初期,光伏行业的行情很好,但此后因国际市场变动等原因,整个行业遭受巨大打击,许多大型光伏企业因此倒闭。然而,比亚迪仍在坚持。

2013年度报告中称,“集团继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快推进现有项目,并采取适当的成本控制措施,亏损额持续收窄。”

2014年度报告中表示,“受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产品价格不断下降的影响,报告期内本集团的太阳能业务仍有较大亏损。”

2015年度报告中,比亚迪给出积极信号,但仍为亏损状态,“其多个太阳能项目已在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成功运营。由于继续推进市场开拓,积极扩大销售,太阳内业务亏损继续收窄。”

从短期看,比亚迪太阳能业务可能会有一定亏损,但符合战略发展方向。不过,从长期看,能源供给一定会从不可再生的、严重污染的化石能源过渡到可再生的、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太阳能是最高效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之一,可能是未来全球能源供给的核心发展方向。

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来源,太阳能一直是比亚迪在电力获取领域所坚持的发展方向。比亚迪目前在全球拥有多个太阳能电站项目,包括南非86MW、美国108MW项目等。2016年,比亚迪太阳能业务快速发展,产能达1.5GW,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的收入同比上升20.8%。

今年4月6日,比亚迪斥3.31亿人民币投建巴西太阳能工厂,更为比亚迪的太阳能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9月,比亚迪公司在美国国际太阳能展上宣布,获得美国千万美元太阳能组件订单。此次中标170兆瓦太阳能组件采购项目,将全部供给美国NextEra能源公司,用于美国境内多处太阳能电站的建设。据了解,比亚迪太阳能组件在美国新能源市场累计出货近1吉瓦,占据调频储能市场约50%的份额。

2.储能电站

比亚迪储能电站是比亚迪基于铁电池核心技术实现能源储存,形成对智能网的技术支持。依托先进的铁电池技术,比亚迪电池储能电站可以满足能源存储、削峰调谷的需求,通过均衡用电,解决智能网在建设中的储能难题,形成对智能网的技术支持,对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功率波动进行平滑。同时,比亚迪储能电站相比于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现有储能技术,具有明显的成本和运行寿命优势,储能效率更是高太阳能电站达90%以上,远高于抽水蓄能的60—70%,经济效益突出,需求巨大,应用前景广阔。

全球电力需求逐年增长,用电高峰和低谷的负荷差距越来越大,电池储能电站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将给电网储能领域带来革命性的技术更新,具有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在国内,比亚迪已成功与中国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广核等行业权威合作,其中中广核应急蓄电池电源系统是全球第一个应用于核电后备铁电池电源系统;比亚迪于2014年在深圳坪山新区建设的全球最大用户侧铁电池储能电站落成,该储能电站建设容量为20MW/40MWH。

在国外,比亚迪成功与杜克能源、雪佛龙、RES等世界知名企业展开合作,完成多个集装箱储能项目,运行稳定可靠。北美PJM调频市场,成功与RES共同完成两个4MW/2MWH的集装箱调频项目。比亚迪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意味着比亚迪的储能系统在技术、质量、安全等各方面皆已达到了国际主流技术标准,使比亚迪赢得了在全球储能领域的竞争力。比亚迪在储能领域占据巨大的先发优势、技术领先优势以及成本领先优势,未来将会形成于电动车相媲美的优势产业。

3.电动车

近年来,借助国家政策以及先发优势,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一马当先,2016年首次突破10万辆,连续数年稳坐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宝座。同时,比亚迪继续走向全球:纯电动双层大巴伦敦交付、K9首次登陆韩国、拿下美国最大的电动卡车订单、赢得意大利收个纯电动大巴招标。如今,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足迹,已遍布全球六大洲的50个国家和地区,约240个城市。

但今天,比亚迪汽车仍正面临着较大的挑战。4月份,吉利、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分别销售新能源汽车6295、6033、5774辆,占据前三甲。1~4月份,北汽新能源以18474辆的业绩超越比亚迪,摘取阶段性的销量桂冠。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北汽新能源、吉利、上汽等攻势猛烈,比亚迪领先优势明显走弱,主要原因在于比亚迪新能源主力车型销量疲软,同时又缺乏迎合当前市场需求的微型产品。

从今年前三季度全球新能源乘用销量数据来看,比亚迪的优势逐渐减小,特斯拉以7.3万台的销量夺得冠军;比亚迪以6.9万台的销量屈居亚军;宝马销量达到了6.6万台,排在了第三位。此外,2017年前三季度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超过5万台的车企还有北汽。

随着乘用车“双积分”政策出台,未来电动汽车发展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按照比亚迪的战略规划,新能源汽车2020年在比亚迪汽车业务中将占到90%,到2030年,比亚迪将完全实现私家车电动化。

在比亚迪看来,汽车工业的未来必然是电动车,比亚迪目前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时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及充电配套、整车制造等核心技术以及拥有成熟市场推广经验的企业,无论行业如何变化,在未来,比亚迪的实力依旧强大。

4.轨道交通

2016年10月,比亚迪“云轨”通车仪式在深圳坪山总部举行,城市轨道交通业务被列入公司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也成为王传福的第四大绿色梦想。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宣称,预计未来几年云轨业务将快速成长,收入规模快速提升,并将最终“再造一个比亚迪”。

“云轨”是比亚迪针对世界各国城市拥堵问题推出的战略性解决方案,将成为广大城市居民未来便捷出行的新型交通工具,作为中小运力的轨道交通,“云轨”综合优势非常突出:

●造价仅为地铁的1/5;

●建设周期仅为地铁的1/3;

●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具有极强的地形适应能力;

●噪音低,可从城市建筑群中穿过;

●桥梁通透,独立路权,景观性好,能很好适应城市生态环境;

●编组灵活,运能为1-3万人/小时(单向);

●最高时速可达80km/h。

比亚迪云轨项目已获全球100多个城市客户来访与参观,并与广东省汕头市、深圳市,安徽省蚌埠市,四川省广安市,吉林省吉林市等多个城市达成战略合作,订单总额超过100亿元。

八、总结

从一开始,比亚迪就不是一家纯粹的汽车企业。在储能、电池、光伏及手机配套厂家中,它是汽车做得最好的;在整车企业当中,它更像一家新能源企业;在新能源企业当中,它有着更加庞杂的体系存在。

回首比亚迪发展这20几年,一步一个坎儿、有失败有成功,“二次腾飞”其实是比亚迪总结经验奋发图强的见证,多元化发展也极具前瞻性。从不按常理出牌的比亚迪,从被嘲笑到业界领袖,王传福用自己的产品向世界证明“中国品牌”的硬实力,比亚迪正在缔造的新能源帝国也向世人传递“中国制造”的软实力,笔者相信,比亚迪能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脱颖而出的。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