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重庆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国家公园建设,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终于,全世界看到了的一种可操作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中国正在建设的与环境和谐共存的可持续经济:这是在“生态文明”旗帜下的中国转型。
这一刻,我们已经等了太久。一个多世纪以来,具体来说,从工业革命开始,环境总是服务于发展。最初,很少有国家关心环境,之后,好的环境又被看做一种奢侈品。但自始至终,环境都被视为发展的绊脚石。
简单来说,政策制定者一直在做二选一的选择题:如何既让几千万人摆脱贫困,又保护他们的自然环境呢?平衡似乎不可能实现。很多国家近年来都试图找到平衡,但对一些较大的国家来说,很多情况下,财富积累依然建立在不可持续的增长之上。
现在,这一切该改变了。而我确信,中国将领导这一趋势。
转向可持续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国务院就非常积极地推动可持续发展,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在200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提出进行全面的、和谐的、生态友好的发展。五年后的十八大上,“生态文明”理念被提升为国家战略。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全新概念,它意味着无论是物质、精神发展还是社会组织方面,都要遵循人类、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生态文明最核心的要求是必须尊重、适应、保护自然。青山绿水应该是无价之宝。而战胜自然、无视资源极限的观点已经过时,应该彻底抛弃。
十八大非常明确地指出,中国必须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地理空间、工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所有行为和活动都必须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从而为中国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并为全球的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2013年,中国政府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坚决向污染“宣战”,就像进行彻底脱贫一样。中国不仅出台了防治原则,加强源头监管,加强整体控制,还严厉处罚污染行为,完全投入到防治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的工作当中去。
从那时开始,中国就一直在兑现它的诺言。同当时的美国奥巴马政府一起,两国共同推进《巴黎协定》在全球各国的成功签署,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在特朗普政府改弦易张之后,中国没有改变路线,并承担了更多的国际领导责任。
中共十九大更上层楼,在国家未来发展计划中,环境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只要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做一个简单的词汇搜索,就可以发现这点。中国的观察家们也发现,中国正计划退出污染较严重的产业,尽管这些产业曾为国家获得了两位数的增长。习近平的报告89次提到“环境”以及相关词汇,在2012年的报告中是 74次。相比之下,“经济”这个词,从五年前高达104次降到了现在的70次。
习近平的报告还提到了中国社会目前的主要矛盾,号召中国共产党解决在教育、收入、医疗、住房以及环境方面的不平衡。这是个非常明确的信号:数以亿计的人已经摆脱了贫困,那么现在,就要确保这些发展成果能被分享,确保这种发展可以持续。
具体而坚实的政策框架
现在,中国追求的是绿色发展。这包括建立法律和政策框架来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建设一个健全的经济结构以促进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意味着高新科技公司的发展机会,比如可持续能源公司。同样,那些能对高消耗生产进行闭环控制的公司也会得到发展。此外,绿色发展还意味着,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绿色科技创新系统将会形成,而绿色金融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条件。以上这些都会推动能源生产、消费领域的革命,让能源部门变得更清洁、更低碳、更安全、更高效。
中国希望所有人都能参与到环境改善事业当中,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比如防治空气污染的蓝天计划。中国政府已经实行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和举措,来保护和重建关键的生态系统,改进生态安全的防护系统,针对城市发展计划建设相应的生态走廊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而最重要的是,中国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中国会采取行动来保护生态,而防治污染和其他非法行为并不会拖累经济增长。这一点,已经在一些试行环境保护项目的省份得到了证明。这说明,更严格的环境执法不会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根本上来说,行胜于言。我们看到了很多切实的行动。在雄心勃勃的国家公园计划中,中国正将2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保护范围,将国土面积和空间的2%还给大熊猫、东北虎、藏羚羊等野生动物。针对污染制造者的行动也在升级,排放达标已经成为地方官员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煤矿和重工业正在逐步关闭。中国对象牙贸易的禁令,将保护远在非洲的野生大象。中国还是防治沙漠化方面的领导者,我在库布其沙漠的所见所闻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不断前行,我们将非常期待看到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并通过“一带一路”等平台,将这一理念带往国外。中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是非常关键的,我希望能够继续深化中国同联合国环境署的合作。对我来说,“美丽中国”不仅意味着中国在保护自己的环境,还意味着中国作为一个有力的推动者,同全世界一起来进行这项事业。
埃里克·索尔海姆:联合国环境署主任、联合国副秘书长
俯瞰重庆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国家公园建设,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终于,全世界看到了的一种可操作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中国正在建设的与环境和谐共存的可持续经济:这是在“生态文明”旗帜下的中国转型。
这一刻,我们已经等了太久。一个多世纪以来,具体来说,从工业革命开始,环境总是服务于发展。最初,很少有国家关心环境,之后,好的环境又被看做一种奢侈品。但自始至终,环境都被视为发展的绊脚石。
简单来说,政策制定者一直在做二选一的选择题:如何既让几千万人摆脱贫困,又保护他们的自然环境呢?平衡似乎不可能实现。很多国家近年来都试图找到平衡,但对一些较大的国家来说,很多情况下,财富积累依然建立在不可持续的增长之上。
现在,这一切该改变了。而我确信,中国将领导这一趋势。
转向可持续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国务院就非常积极地推动可持续发展,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在200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提出进行全面的、和谐的、生态友好的发展。五年后的十八大上,“生态文明”理念被提升为国家战略。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全新概念,它意味着无论是物质、精神发展还是社会组织方面,都要遵循人类、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生态文明最核心的要求是必须尊重、适应、保护自然。青山绿水应该是无价之宝。而战胜自然、无视资源极限的观点已经过时,应该彻底抛弃。
十八大非常明确地指出,中国必须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地理空间、工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所有行为和活动都必须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从而为中国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并为全球的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2013年,中国政府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坚决向污染“宣战”,就像进行彻底脱贫一样。中国不仅出台了防治原则,加强源头监管,加强整体控制,还严厉处罚污染行为,完全投入到防治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的工作当中去。
从那时开始,中国就一直在兑现它的诺言。同当时的美国奥巴马政府一起,两国共同推进《巴黎协定》在全球各国的成功签署,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在特朗普政府改弦易张之后,中国没有改变路线,并承担了更多的国际领导责任。
中共十九大更上层楼,在国家未来发展计划中,环境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只要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做一个简单的词汇搜索,就可以发现这点。中国的观察家们也发现,中国正计划退出污染较严重的产业,尽管这些产业曾为国家获得了两位数的增长。习近平的报告89次提到“环境”以及相关词汇,在2012年的报告中是 74次。相比之下,“经济”这个词,从五年前高达104次降到了现在的70次。
习近平的报告还提到了中国社会目前的主要矛盾,号召中国共产党解决在教育、收入、医疗、住房以及环境方面的不平衡。这是个非常明确的信号:数以亿计的人已经摆脱了贫困,那么现在,就要确保这些发展成果能被分享,确保这种发展可以持续。
具体而坚实的政策框架
现在,中国追求的是绿色发展。这包括建立法律和政策框架来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建设一个健全的经济结构以促进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意味着高新科技公司的发展机会,比如可持续能源公司。同样,那些能对高消耗生产进行闭环控制的公司也会得到发展。此外,绿色发展还意味着,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绿色科技创新系统将会形成,而绿色金融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条件。以上这些都会推动能源生产、消费领域的革命,让能源部门变得更清洁、更低碳、更安全、更高效。
中国希望所有人都能参与到环境改善事业当中,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比如防治空气污染的蓝天计划。中国政府已经实行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和举措,来保护和重建关键的生态系统,改进生态安全的防护系统,针对城市发展计划建设相应的生态走廊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而最重要的是,中国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中国会采取行动来保护生态,而防治污染和其他非法行为并不会拖累经济增长。这一点,已经在一些试行环境保护项目的省份得到了证明。这说明,更严格的环境执法不会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根本上来说,行胜于言。我们看到了很多切实的行动。在雄心勃勃的国家公园计划中,中国正将2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保护范围,将国土面积和空间的2%还给大熊猫、东北虎、藏羚羊等野生动物。针对污染制造者的行动也在升级,排放达标已经成为地方官员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煤矿和重工业正在逐步关闭。中国对象牙贸易的禁令,将保护远在非洲的野生大象。中国还是防治沙漠化方面的领导者,我在库布其沙漠的所见所闻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不断前行,我们将非常期待看到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并通过“一带一路”等平台,将这一理念带往国外。中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是非常关键的,我希望能够继续深化中国同联合国环境署的合作。对我来说,“美丽中国”不仅意味着中国在保护自己的环境,还意味着中国作为一个有力的推动者,同全世界一起来进行这项事业。
埃里克·索尔海姆:联合国环境署主任、联合国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