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的成功试采为我国新能源市场送来了福音。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能源结构。与此同时,政策为行业释放出了利好信号,我国可燃冰的商业化开采前景可期。
可燃冰被誉为“未来的能源”,在能源日益短缺的的今天,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备受瞩目。可燃冰燃烧产生的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小很多,但能量高出煤、石油、天然气十倍。中国经济网报道称,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作为新兴的清洁能源,可燃冰的开发对我国能源安全以及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南海神狐海域128平方公里的资源储存为我国的可燃冰开采利用奠定了资源基础。据证券日报报道,按照当前我国能源消费量进行粗略估算,可燃冰的储量可供我国使用一百年以上。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坚,我国已实现了可燃冰的试采成功,取得了六大技术体系二十项关键技术的重要成果,突破了理论、技术、工程、装备的自主创新。
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我国试采可燃冰成功,成为全球首个海域可燃冰试采获得连续稳定气流的国家,标志着我国可燃冰开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7月9日,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圆满完成预期目标,第一口井的试开采产气和现场测试研究工作顺利完成,并正式实施关井作业,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在可燃冰发展进程上的信心。
11月16日,国土资源部宣布,国务院已经批准天然气水合物为我国第173个独立矿种,意味着可燃冰这一矿种得到了政策层面的保护,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
在此背景下,业内人士认为,2030年左右,我国将有望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化开采。可燃冰储量大、污染小,新型燃料可燃冰如能实现经济有效开采,将催生广阔的市场空间,而海上油气钻采设备和天然气装备产业链的相关企业也将迎来利好,可燃冰的产业化进程将加速,相关概念股有望持续获得市场资金的关注。
未来若想降低对油气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提升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我国的可燃冰的开发将持续推进。然而,可燃冰开采难度很大,容易受温度、压力的影响,对技术控制要求较高。
为此,政府应做好顶层设计以及中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完善可燃冰领域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促进行业绿色、有序、可持续发展;加大对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力度;加大对技术、工程、设备的资金投入,提升技术实力;推进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投资主体多元化,扶持产业发展,激发市场的活力。企业、科学研究院所及机构、政府还应相互合作,推进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利用的技术提升,促进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