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时间表,全国统一碳市场有望2017年正式启动。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备受关注的全国碳排放权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已获批准,相应的注册登记系统、交易系统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也在推进中。从市场角度来看,如果碳市场覆盖行业扩展到八大行业之外,同时将多种碳金融产品逐渐引入市场,预计全国碳市场交易额可能增加到千亿元规模。
自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之后,中国被寄望于在全球承担更大的减排责任。按照承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到峰值、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到65%。与此同时,碳交易这个原本陌生的名词,正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2017年将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中国碳排放交易中心有望加快启动,预计交易中心定在上海,登记系统将放在湖北。早在2011年,国家便在北京、上海、广东等七个省份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2013年6月,深圳率先启动碳排放交易,随后其他地方的碳交易市场也相继开锣。
在此基础上,2015年12月中国明确提出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门槛在年标煤消耗量1万吨以上。截至2017年9月累计配额成交量达到1.9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45亿元。试点范围内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呈现双降趋势,在推动参与企业和试点地区的低碳发展、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财经网此前报道消息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曾指出,“准备已经基本就绪,在等待国务院的批准,批准之后,应该很快就会宣布启动。”10月底,国家改委气候司负责人李高表示,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取得积极成果,目前总体进展情况良好,有信心按照既定计划完成碳市场建设的相关工作。
目前,最新消息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初期,将不会按规划纳入八大行业,或将只纳入电力、水泥、电解铝等数据基础较好的行业。另据不完全统计,从事碳交易的企业数量在全国大约有数千家,规模多为介于几百万元至几千万元之间的中小微企业,主要分布在碳交易咨询、审定核证、核查、碳金融、培训教育等不同领域。
而这三大行业的体量就可能超过50亿吨,超出此前发改委的预期。与之相对应的,这仍然是一个不小的市场。全国碳排放权配额交易市场市值总规模有望达到1200亿元人民币,如果考虑到期货等衍生品,交易额规模可达5000亿元人民币。如若市场预期,全国碳市场有望在近期启动。
同时,试点碳市场并不会因为全国碳市场的建立而立即取消,而是会并行运行一段时间。届时,“1+N”的全国碳市场交易体系也将形成。由于本身现在已有试点各自的运营、交易模式就各有不同,所搭建的平台也都有不同的运行机制,短时间内相互对接难度较大,本着先让全国市场如期运行的原则,初期试点、全国市场共存的可能性较大。这意味着,全国碳市场启动初期,可能会同时启动多个交易平台。
随着全国碳市场启动进入倒计时,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抓紧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以及重点企业碳排放报告办法、碳排放交易第三方核查机构管理办法、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制度等配套政策。由此可以看出,在日益得到重视和完善的碳交易环保产业中,有志于此的中小微企业也能在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战略下,寻找到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