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韩雅娟:纯电动乘用车政策解读及评估分析

   2017-11-30 中国节能网750
核心提示:自2013年发改委核准北汽新能源以来,截至目前,已经有15家企业获得纯电动乘用车的生产资质,累计产能达到91万辆。目前已经有5家企业通过了工信部

“自2013年发改委核准北汽新能源以来,截至目前,已经有15家企业获得纯电动乘用车的生产资质,累计产能达到91万辆。目前已经有5家企业通过了工信部的生产准入。从评估情况看,这15家里面,还是以传统汽车企业从事新能源生产的企业为主,大概占到60%。”在2017中国汽车技术转移大会上,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高技术业务部处长韩雅娟表示。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高技术业务部处长韩雅娟

韩雅娟报告主题为“纯电动乘用车政策解读及评估分析”。报告内容包括五个方面:第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有关产业政策梳理及要点分析;第二,《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27号文)重点内容;第三,近年来咨询评估工作主要内容、程序;第四,结合重点案例谈几点体会;第五,对今后工作提出一点建议。电动汽车资源网整理韩雅娟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梳理及要点分析

我国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制定了多项国家政策、专项规划,来鼓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近几年更是出台了行业管理、产品准入、电池规范等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性起到了积极作用。自2009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各种政策,其中2012年7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内容,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了基础路线,是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布局的主要战略驱动。当前的重点是推进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以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里面明确了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的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以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2015年6月出台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是我们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2016年11月《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以及《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出台为行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

在各项政策的扶持之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重要成效。从产业规模看,目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销量在2016年突破了50万辆;技术水平也有显著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的功率密度、能量密度都达到了新的水平;主流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安全性、舒适性大幅提升,基本满足人们日常出行的需求,社会认可度明显提高;产业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企业的行业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稳步推进。

从2016年新能源企业发展的情况来看,销量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纯电动的车型增速较为明显。在乘用车领域,限牌城市为需求主力,产业链集中度高。在纯电动客车领域,传统客车企业的优势更为明显。在专用车领域,受政策变化影响比较大,电池配套高度集中。

从2016年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看,监管逐步完善,行业环境逐步进化。从顶层设计看,国家部委完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监督架构的顶层设计,对后续行业的顺利发展铺平了前路。监管方式从纯行政命令向技术导向方式过渡,实现技术路线的多样化。骗补清查,以暂缓行业短期发展换取净化行业环境,布局长远。

对未来的预判

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推广和深入,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按照保守预测,到2020年,预计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80万辆,其中新能用乘用车的产销量将突破120万辆,未来新能源乘用车仍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020年以后,随着产业的逐渐成熟,各级政府的补贴力度将逐渐降低。从中央层面看,2019年-2020年补助标准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但同时国家层面正在积极推进全国碳排放交易的全面落地,以及“双积分”政策的全面推进,将为推进新能源汽车规模扩大与市场推广提供持续的动力。

二、《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27号文)重点内容

2014年11月和2015年3月两次公开征求意见以后,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于2015年6月联合发布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管理规定》。该规定自2015年7月起开始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为跨界优质社会资源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开辟了道路。

重点内容:产品限制方面,规定了新建企业可以生产纯电动乘用车,但不能生产任何以内燃机为驱动动力的汽车产品。投资主体应当按照政府投资核准项目管理办法要求,编制申请报告,并向国家发改委提供企业概况、基础能力等证明材料。

三、近年来咨询评估工作主要内容、程序

评估工作主要是遵循咨询公司一贯的工作原则,按照相应的工作程序,重点关注五个方面:第一,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二,《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相关条文;第三,重点考察产品先进性以及市场份额;第四,对申请报告提出的建设方案合理性进行重点评价;第五,对项目整体的风险以及建议进行评估和判断。

评估的重点内容包含两个方面,在客观方面以27号具体条款为依据,对投资企业能否进行纯电动乘用车研发生产的能力进行客观判断;另一方面,结合业内专家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投资主体的研发生产水平进行主观评价。

对于投资主体,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与项目投资相适应的自有资金规模和融资能力,并且要求在中国境内注册。

(二)在研发过程方面,要具备纯电动乘用车产品从概念设计、系统和结构设计,到样车研制、试验、定型的完整研发经历。

(三)具备整车的试制能力。

(四)自行试制同一型式的纯电动乘用车的样车数量不少于15辆。

对于投资项目申请报告的判断内容主要包括:

(一)具备纯电动乘用车整车正向开发能力的研发机构

(二)与生产纲领、产品结构相适应的车身成型、涂装、总装等整车生产工艺和装备,以及动力蓄电池系统集成等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能力和一致性保证能力。

(三)纯电动乘用车产品的销售以及售后服务体系。

(四)新建企业要具有履行保障消费者权益等社会责任的承诺和措施,并提供担保企业和经公正的担保期不低于5年的担保合同。

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又提出了水平评价的几个维度,重点对投资主体的研发实力、资本实力、试制能力、实践验证能力、核心技术的掌握能力,以及样车的水平进行主观评价。

自2013年发改委核准北汽新能源以来,截至目前,已经有15家企业获得了纯电动乘用车的生产资质,累计的产能达到91万辆。目前已经有5家企业通过了工信部的生产准入。从评估情况这15家里面,还是以传统汽车企业从事新能源生产的企业为主,大概占到60%。企业的性质主要以民营为主。

四、重点案例分析及体会

案例分析部分,主要结合几个重点企业的情况,讲一下这些企业的特征。

第一类,传统企业转型做新能源汽车企业。以北汽新能源为例,这些企业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具备完善的产品流程和富有经验的研发队伍,产品开发能迅速步入正轨,零部件配套体系较为健全;第二,从产业化基础来看,具备产品制造和工厂运营经验,在产业化建设方面有着历史沉淀;第三,从销售网络看,利用现有的销售网络渠道,能够实现纯电动乘用车销售业务的迅速全面开展。目前,通过工信部准入的企业也主要以传统企业为主。

第二类,原来从事汽车零部件生产的企业转型做整车。这类企业的共同特点是:零部件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完成从零部件生产商到整车制造商的转换。由于这些企业长期从事企业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有较为丰富的制造和运营经验,资源整合能力比较强。这些企业原来是赚取汽车行业转上游的利润。目前,需要承担整车制造的风险,投资规模更大,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渠道开拓较为困难。他们需要理清零部件业务与整车业务的主次轻重,完成零部件向整车制造的平稳转换,并且需要按照整车制造的思维方式来重塑供销体系。

第三,研发机构和设计企业出身的投资主体。他们从事整车生产,在研发团队方面经验比较丰富,在整车设计研发领域具有完整的解决方案,设计经验比较丰富。但他们劣势就是缺少生产制造经验,在生产研发销售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几个共性问题

第一,技术储备深度不够。整车控制和电池技术与国外相比均存在着较大差距,整车操控性、可靠性不足,核心零部件依然主要依靠进口。

第二,对于研发设备和研发人员投入不足。研发人员的比例不高,研发投入有限,缺乏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人才和顶尖的技术人才。

第三,研发生产流程的规范化有待提升。从评估情况来看,记录研发生产过程的文件还不够详细,不够全面,企业对于流程文件的管理缺乏规范,调取的时间比较长。

第四,对于产品的销售规划设计不足。缺少周密细致的分析,应对传统汽车挤压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激烈竞争措施欠缺,销售规模趋于概念化。

第五,母子公司之间的研发、管理销售资源的界线较为模糊。部分企业新成立的子公司是建设主体,而作为申报主体的一般是母公司,两者之间的研发、管理、销售咨询界线较为模糊。

五、关于新能源乘用车投资项目核准的几点意见

第一,重视人才培养与创新,从追求量到追求质的转变,以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实现全面创新发展,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实现技术的专业化、特色化,实现营销区域化乃至全球化。

第二,在品牌和品质塑造方面,消费者关注越来越集中于产品的品质,把质量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只有找到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着力点,才能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获得稳定的位置。要以品质的提升来塑造品牌,实现品牌效应和品牌价值。

第三,在管理制度方面,规范化的管理是企业的一项需要持续改进的工作,是企业各项工作正常有效开展的基础,也是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利保障。规范化管理同时也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降低业务运行风险的重要管理手段,相关企业在这一领域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第四,在投资与核算方面,充足的资金是项目顺利落地的保障和必要条件,应当进一步做好项目资金预算合规化,保障建设资金和运营资金的持续投入。

第五,重视销售与服务的保障,明确合理的定位,找到相应的创新营销模式,并且要实现销售售后服务的深度布局,在体系化建设方面要完善销售售后服务体系,实现“走出去”,着眼全球市场,实现全球布局。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