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9日,“第二届中国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创新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与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共同举办,聚合了政府管理部门、专家学者、主流车企、桩企、电池企业、充电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各方资源,携手引领我国电动汽车及充换电产业的发展。
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演讲。
各位新能源汽车的同仁,大家下午好!我这个题目挺特殊,充电桩发展的困惑或者是痛点。有人问什么人会做汽车充电?我就说上辈子干了什么坏事的人这辈子让他干汽车充电。为什么这么讲?上午这么多大佬都讲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未来,但是我感觉造车,十万辆十万辆的造,造电池1G瓦1G瓦的造,做充电桩的,不仅仅要跟车厂、电池厂,还要跟出行公司,还要跟电网公司,还要跟物业,还要跟大妈、停车管理公司打交道,苦不苦?真的苦。但是再往前走,可能美好是在明天。但是今天我跟大家分享我对充电桩的理解。
电动汽车大家都知道,汽车不是一个简单的出行工具,把油车换成电动汽车有三件事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第一,汽车从机械产品变成电子产品。第二个,汽车成为一个移动终端。第三,汽车成为一个移动储能的工具。如果汽车属性发生这三个变化,未来汽车生态也会发生一个巨大的改变。截止到今年,109万辆车,可以说车发展是快的,充电桩发展是难的。前面也说了,到2030年,中国大概有八千万辆电动汽车,每天的充换电超过30亿度,大概占到居民用电的50%。这四个数字很可怕,进入一个小区五百台车,上班把车开到单位,下班把车开到家里,这五百台车同时回到小区,一个车不用快充,慢充五千瓦,整个电源就爆掉了。怎么办?还有一个问题,所有的充电桩户外运行能运行吗?还有一个问题,如果说未来电动汽车到八千万辆,充电桩的数量可能到一亿、一亿五,为什么?一个车可能未来平均下来1.5个桩到两个桩,全是电子产品,未来怎么运维?如果说有一亿个充电桩的话,全国大概需要160万人去运维,基本上不可能。我们从世界上推出来的简单的说,充电桩的技术路线,可能是错误的。怎么讲?如果按照现在需要一个车建一个充电桩,如果这个车都是无序充电的话,电网也受不了,车也受不了,所以一车一桩的模式在未来三年里面,70%全部要拆掉重建或者要改造。
做充电桩的人尤其做运营的公司确实要引发一个思考,前面投出去的钱,可能后面就会打水漂了,因为技术路线的方向出现了问题。我今天想根据我自己对这样的产品、行业和产业的理解,提出三点建议。第一个建议,充电桩必须要面向2020到2030年,建立汽车充换电站,绝不是充电桩,充电桩和充换电网络也什么区别?充电桩就是一个插头,充换电网络是一个体系,可控的、智能的、环保的一套体系。如果你仅仅投建充电桩,未来这个行业是不会存在的。传统的充电,每有一个车就建一个桩。未来的思路是,比如这是一个小区,在这个小区高压侧把整个小区的五百台车全部管起来,比如这个小区总负荷是一千个,到晚上大家用八百,最多拿出来两百个负荷给这些车充,完全根据客户的需要,不会影响整个小区的安全。不但要有序的充电,还要有序的卖电,如果一台车,比亚迪的广告,他的车可以卖电,他卖给谁?但是在我的平台上,A车可以把电卖给B车,如果所有的车都卖电,可以跟电网之间交换,想进行电动汽车的充放电,必须要建立充电网,没有充电网的路线是走不通的。传统的充电桩什么时候充满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时候充满你说了算,我们需要保证90%的车在大家睡觉的时候,把你的车充满,只有10%左右的车可能你特别着急,这时候的电价两块钱、三块钱,高峰进行充电。
我们提倡新能源车一定要充新能源电,随着2030年分布式太阳能的加大,中国目前弃风弃光弃水特别严重,为什么?到晚上大家都不用电了。未来电动汽车到一千万辆到四千万辆,可以把弃光弃水在晚上接回来。当然国家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它的发展。
电动汽车充电网必须实现充放电,而我们目前的充电模块和充电桩都是单向的,都是给车充电,没有想把车上的电放出来,要放出来,所有的模块必须双向的,而我们目前的充电桩全部是单向的,现在的充电桩建设包括模块的建设,必须建设成一个双向的结构。
第二个建议,充电模块的户外运行必须满足工业品的标准。现在做充电桩的和生产充电桩的模块企业多半都是电源企业,过去的电源产品都是后备电源,后备电源都放到什么位置上?不是放到室内就是空调房间里面,所以它是户内运行的。而我们的充电桩夏天暴晒,冬天冷,春天环境巨差,而充电桩产品又是一个功率性的模块,说不客气的话,很多充电桩如果不进行工业品的设计,最多的寿命就是三年,三年以后呢?故障率从3%到10%,10%到30%,客户体验差了的时候,你这个公司就不存在了。现在绝大部分的充电桩全部是民品级这样的设计,很可怕的一件事情,资源巨大的浪费。
第三个方面,充电产品模块化的结构,方便升级和智能运维。现在的充电桩谁能修?只有专业人员去修,自己专业的服务人员去修,如果一亿到两亿充电桩,需要有160万专业人员去修,这个行业立马就惨了。运维怎么办?充电桩不能采用封闭式的结构,必须采用模块化的结构。完全可以带电插拔,我们做了一张简单的图,比如我跟大家畅想一个场景,如果一个充电桩坏了的话,谁来修?在小区里大妈和警卫可以修。第20号桩充不上电,大部分是这个模块坏了,大妈和警卫把这个模块拔出来,把一个好的放进去的时候,大妈或者警卫收到八块钱,小哥把这个坏的放到检修中心,小哥收到八块钱,再送回去再收到八块钱。专业人员在城市检修中心就可以实现了,未来的充电网络和充电桩的生产,一定要把它核心模块做成模块化,带电插拔的结构。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智能运维,一个是升级。电动汽车未来升级,从三级五级到未来28级都有,但是对充电的要求也是逐步改变的。如果采用模块化的结构,三代出现的时候,把二代拔出来,先放到农村不重要的地方。像北京我放最好的,跟着车走。只有建立模块化的结构,才能让企业可持续的去发展。
特来电打造了这样一个技术体系,我们把变电、配电全面一体化,在中间叫智能监控层,前面实现主动防护、智能微调度。在后面和电动汽车之间形成主队防护、柔性充电和故障录播,当充电过程当中出现电流电压的异常,环境异常的时候,立即把数据放到平台上。在顶层我们形成了十朵云,包括支付云、能量云、设备云、修车租车云、互联互通云等等,要把这三层打通,必须要建立一个智能的充电网或者叫微网系统,形成了能量的管控、设备的管控和智能的充电。必须要建立这样一个体系,才叫一个完整的充电网的体系。再往前走,我们今天都在说充电桩,现在提出来充电网,未来是什么?我认为不是简单的一个充电网,是基于把太阳能、电动汽车和工业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融合起来的新能源的微网系统。中国电网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会有一个很大的改变,为什么?中国的配电网多数都是交流网,过去我们的负载都是交流。但是想一想,如果说我们城市电网当中30%到50%的负荷是电动汽车,电动汽车是直流的,分布式的能源太阳能是直流的,未来整个微网系统一定是以直流来带动的微网系统。太阳能发出来的电直接进入到电动汽车了,直接进入到储能了,储能直接可以进入到电动汽车,完全可以节能15%左右。只有建立具有生态型微网系统才有可能创造的更好。
目前特来电在技术创新这一块已经有十个研发中心,技术专利一千多项,研发人员一千多人,我们的创新理念并不是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创新什么。而是我们创新了什么,市场就需要什么。包括充电网、新能源微网,我也希望我们很多做充电的,沿着一条正确的路线去走。这样到三年到五年到十年,我们仍然在这个地方能够并肩战斗。特来电已经在全国成立了84家合资公司,充电产品落地238个城市,建设带电终端19万个,截止到11月28号我们的供电突破了5亿度。特锐德是创业板的一家上市公司,我们做充电网的公司叫特来电,我们做新能源微网的叫特温暖,我们的电商平台叫特来劲,我们的支付平台叫特来钱,我们的团队叫特来劲,今天和大家在一起叫特来缘,为了新能源的明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