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采暖季点供用户的度冬窘境“气荒”之后 气改如何走?

   2017-12-13 中国能源报1150
核心提示:近日,记者采集到一组采暖季期间部分地区的天然气缺口数据:河北17亿方,山西12亿方,陕西10亿方,吉林80万方 天,内蒙古300万方 天,山东1500

近日,记者采集到一组采暖季期间部分地区的天然气缺口数据:河北17亿方,山西12亿方,陕西10亿方,吉林80万方/天,内蒙古300万方/天,山东1500万方/天,河南600万方/天(高峰月可达1000万方/天)。

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纷纷启动了限停气应急保供措施,而这使得那些由民营企业管理运营的点供用户“坐”不住了,因为在“三桶油”主导下的天然气供应市场中,这部分气源被排在了限停供序列的靠前位置。

与之相对应的是,就在今年6月,十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意见》已明确提出了鼓励“用户自主选择资源和供气路径”。当下或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天然气行业的“点供”模式理应有一定的生存价值和空间。然而,当气荒来临,面对限供,“点供”用户应该得到怎样的对待?主张“用户自主选择资源和供气路径”的天然气市场化下一步又该怎么走?

点供用户的度冬窘境

“停气了!”12月5日下午5点左右,位于北京大兴区西红门镇大白楼村的居民及附近的部分工商业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然气“断供”有些手足无措。好在停气并没有维持太久,居民们的生活也没有受到实质影响。

然而一想到自己所生活的区域并没有接入北京市大气网,而是由一家名叫北京实科燃气有限公司的民营企业以槽车“点供”方式供应压缩天然气(CNG),对于在接下来的供暖季期间能否用上稳定的天然气一事,这些居民以及工商业用户还是忧心忡忡。

记者随后了解到,随着北京市冬供模式开启,该公司目前能拿到的气源量骤减,其所辖的上述片区用气量却大幅上升,由入冬前的约1000方/天,增至目前的3000多方/天。“气站等着拉气的车都排起了长队,以前3个小时能拉一车气,现在一天拉一车。停气主要是因为气源紧张,管网没通,车又拉不过来。现在居民用气一方两元九角我们也是赔钱。能不能建议把我们也接入大管网?”该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

而面对今冬随时可能会发生的断气,片区内一家企业用户的后勤主管薄先生有些无奈。今年夏天,这家企业在集团公司的统一规划安排下从城区整体搬迁至此地办公,相比以前,独立庭院的办公环境既宽敞又安静。但这次断气也提醒他,近200名员工的用餐有可能在今冬成为棘手难题。

“因为没通管道气,只能从附近小区开了个气口,引进北京实科提供的压缩天然气。没想到还能碰到断气、缺气的问题。好在我们用的是中央空调电采暖,即便天然气断供也不至于影响到工作时间的采暖。”他说。

点供气“民生”不容忽视

北京尚且如此,纵观北方地区,在冬供期间类似现象发生更不是个例。

记者了解到,“点供”由市场自发催生,其规模兴起于“十二五”期间,包括CNG(压缩天然气)和LNG(液化天然气)两种天然气形态。尤其近两年,在各地“燃煤清洁替代”的强力政策推动下,随着“县县通”、“村村通”工程如火如荼开展,那些大气治污形势严竣、天然气管道气短期难以到达的城区、农村与偏远山区等地的散煤用户,均成为点供气目标市场,其中LNG“点供”更是备受推崇。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约180座LNG工厂,产能达到12600万方/天。“我认为目前居民‘煤改气’用量已占到国内LNG总产量约2/5。以目前冬供期间液厂平均开工率30%计,约1500万方/天用于居民散煤替代。如果考虑到煤制气液化工厂,以液厂平均开工率50%计,约有超过2500万方/天为居民用气。”陕西燃气设计院院长郭宗华对记者说。

这显然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可以想见,当气荒来临,这部分点供气遭遇限供,甚至停供也并非偶然事件。

记者注意到,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公司甘肃代表处在其于11月27日发出的一份紧急通知中就要求,“为了确保城市居民和重点用户的安全供气,请客户严格按照日指定量控制用气,尽快安排LNG停产,并压减工业、CNG等非居民用气。”

据市场机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近40家LNG工厂处于停工状态,与其直接相关的民生问题尚未有专门统计,一旦LNG工厂限供或停工范围继续扩大,其产生的一系列消极影响同样无法估量。

值得关注的另一个现实是,“LNG终端消费者已有相当一部分是农民用户,而这部分用户其实是中国经济条件最差的人,却在承受着中国最高的天然气价。因为农民的房子大,又缺乏相应的保温措施,所以用气量大,尽管有国家补贴,但补贴远远不够,这就是问题的严重性。”郭宗华说。

仍待改革保驾护航

点供是我国在推广利用天然气过程中,在管网不发达的情况下为了培育市场、推进天然气利用、响应大规模“煤改气”而出现的灵活供气形式,是最具市场化的供气路径。从这个角度出发,当下因天然气供需矛盾导致的点供难以为继问题理应得到正确疏解。

专家指出,参考美国在天然气价格管制逐步取消的十余年期间完成了“上游多方准入、中游运输分离、二级市场形成、用户择优选择等发展过程”的经验,在我国,上述问题的解决还有待于加快推进“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市场化改革,积极推进市场多方准入,管道分离与无歧视公平开放。

值得注意的是,为保障北方冬季清洁采暖用气,近日,中石油、中海油“南北串气”赢得了一片赞扬,也为促进下一步更大范围的管道互联互通开了个好头。有专家更是据此提出建议,我国应该加快推动“国家级油气管网公司的成立”。

“以中海油为主,中石油、中石化三家企业的南方气源与接收站开放共享,如中石油绚甸管道气源、中石化北海接收站均可参与南北串气,可为满足北方冬季调峰需求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再辅之以新建LNG接收站战略性北移、陆海老气田转储气库等举措,南北串气做好了,气源供应将不再限制华北煤改气的手脚,且天然气价格可以降下来。”中海油研究总院规划研究院综合规划资深工程师许江风对记者说。

但他进一步指出,我国要使“南北串气”真正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机制,还需要铺设很多管道联络线,而基于提高投资效率、节省土地资源占用的考虑,“成立国家级油气管网公司、天然气统一按热值交易更适合中国国情”。

“国家油气管网公司组建模式:集团公司由“三桶油”管道资产折价入股,吸引全国性基金等大资本,每个省有集团公司控股,吸引当地管道资产和资本入股,通过执行集团公司制定的战略规划,加快管网建设进程、促进互联互通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再引入足量低价气源和储气调峰能力,气荒问题即可迎刃而解。”许江风说。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