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19日宣布,该机构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这标志着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完成了总体设计,并正式启动。从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方案中可以看出,中国现阶段并没有让碳交易市场覆盖全行业,而是从电力行业开始,将碳市场逐步推开。
当前,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
备受市场关注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12月19日正式启动。同一时间,国家碳市场建设的总体设计方案终于出炉。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标志着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完成了总体设计并正式启动。而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创新实践。
《方案》共有八章二十三条,要求稳步推进全国的统一碳市场,为我国有效控制和减少碳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作出新贡献。其中明确了碳市场建设要遵循稳中求进的工作要求,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分阶段稳步推行碳市场建设,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我国碳市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方案》对全国的碳市场建设有三个方面的主要制度:一是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制度;二是重点排放单位的配额管理制度;三是市场交易的相关制度。据悉,中国的碳市场建设将以发电行业作为突破口,涵盖1700多家企业,未来将逐步降低市场门槛,扩大覆盖范围。业内认为,发电行业数据基础比较好,产品相对单一,主要是热、电两类,同时,该行业数据计量设备比较完备,管理比较规范,比较容易进行核查核实,配额分配也比较简便易行。
在先期启动发电行业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考虑其他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成熟一个行业,纳入一个行业,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同时,也要进行碳排放的数据报送系统、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和结算系统等四个支撑系统的建设。《方案》发布后,全国碳市场的建设进入新阶段,工作重心要从试点转向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碳交易作为一种市场机制减排方式,管控企业将剩余配额通过交易市场出售给配额不足的企业,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权的有效配置,达成总量控制和公共资源合理化利用的履约目标。据不完全统计,过去4年来,中国率先实施碳交易试点的7个地区累计配额成交量超过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随着《方案》发布,试点工作重点应转向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碳市场。不过过渡需要时间,试点还将持续运行一段时间。从未来全国统一碳市场的角度讲,最终的碳价也会逐渐统一。由于碳行业产业链包括交易所、碳资产管理公司、第三方机构以及研究机构等,因此,上述分析师预计,碳资产管理公司将率先受益于千亿级碳市场的启动。
从行业来看,有的企业会因为碳交易增加负担,而另一部分企业会因为碳交易而获取利益,总体来讲,它是一个平衡的状态。基准线法和历史强度法都要求,凡是在基准线以上的企业,可以增加生产,生产得越多获得的配额就越多,就可以通过碳市场获取更多的利益。在一个完整的履约期,企业先获得地方政府依据中央政府制定的配额分配方法发放的配额,自行对排放数据进行检测和报告。
而碳市场的建立将使气候友好的企业受益,让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付出更大的成本,从而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这一影响并不能单纯的等价于企业要多增加生产经营成本,而是倒逼企业加速向低碳生产模式转型,并在碳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交易品种、交易主体,为碳金融发展创造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