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箱安装互联网传感器,可监测其是否装满;机器人夜间清扫街道,不需环卫工人日夜劳作。未来,环卫行业不需投入太多人力成本,就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这在业内人士看来,不是天方夜谭,而是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近日,在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智慧环卫高峰论坛上,中国城市报记者获悉,环卫行业未来的风口是“互联网+”,将为政府提供城市建设决策的依据,从而大大提升城市运营效率。
“大数据的智慧应用是一手段。关键是信息数据采集之后,相关主体应履行法定责任,掌握垃圾的成分、投放量以及投放时间等精准数据,实现智慧环卫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住建部节能科技司倪江波表示。
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制造与工业4.0研究所所长王喜文指出:“由于资源、环境的限制以及人口红利的消失,未来的环卫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环卫物联网。智慧环卫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12月21日,北京环卫集团发布一系列小微型纯电动环卫装备,专门适用于城市背街小巷。既有纯电动小型扫路机、纯电动小型扫路车、纯电动小型路面养护车,还研发了自行式垃圾吸尘机、无线式吸尘器、移动式保洁机器人。现场,北京环卫集团还发布了七大环卫“黑科技”。中国城市报记者 全亚军摄
环卫行业要借势发展
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推进生活垃圾分类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
“该《方案》的公布表明,我国环卫行业将面临着重要的历史机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卫行业可作出重大贡献。”倪江波认为,环卫的春天来了。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徐文龙指出,要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改变环卫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发展模式,智慧化提升环卫行业现代化水平。同时,改善从业人员的作业模式与工作环境,打造一个真正有技术含量的行业。
在“互联网+”浪潮中,环卫行业能否借势赢得几何级发展,实现转型升级,业内人士抱有不小期待。
南京信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春廷表示,智慧环卫建设必须从政府和企业的需求出发,才能精准解决问题。
在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智慧环卫专业委员会主任曹曼看来,智慧环卫建设首先要实现设备的智能化,同时要尽快将平台建立起来。
曹曼建议,企业不要将自己建成一座“孤岛”,应秉承开放共享的理念经营。环卫智能平台的内涵是利他的。企业只有尽可能迅速地融入到整个产业链供应平台中,才能引领环卫行业的未来。
智慧环卫领跑城市发展
近年来,国家政策的倾斜加之目前垃圾增量现状,都催化了环卫行业的发展,使得垃圾处理市场进一步增容。虽然我国垃圾处理市场空间巨大,但目前我国环卫行业面临诸多困境:车辆设备多,日常运营监管难;人员多而分散,日常管理难;基础设施遍布各街道,实时管理难;作业面广点多,监督考核难。传统的垃圾收运模式已难以满足适合城市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管理的需求,在这种大背景下,一种新的理念应运而生——智慧环卫。
今年8月,《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出台,要求市、区人民政府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措施,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协调机制,保障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人员配置、设施建设运营的资金投入。
当前,厦门垃圾分类已探索出全民众参与、全部门协同、全节点攻坚、全范围保障的“五全工作法”。
截至目前,厦门主城区100%小区、120家市直机关、85家星级宾馆(酒店)等已全部推行垃圾分类,参与率达80%。
倪江波认为,在互联网信息化的基础上,厦门垃圾分类目标实现能够更精准。在垃圾的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环节,信息化的投入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事业部总经理陈峥表示,互联网正在变成一种基础设施。通过数据分析服务对象和用户,进行精准规划,同时还催生出了各种各样的创新业务模式。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意识到,数据已成为非常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环卫行业只有加快技术积累和知识储备,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领跑我国城市发展。”倪江波如是说。(乔妙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