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在环保部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副主任刘长根说,中央环保督察不是“一阵风”,第一轮针对31个省份的中央环保督察结束后,督察办将紧盯各省的整改进展,“对整改不力,污染反弹或者造成不良影响的,将进行约谈。”
“后续的整改也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刘长根说,2018年起将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针对老百姓关注的突出问题,开展“点穴式”专项督察。
此外,督察办还将对省级督察进行指导,建立两级督察体制,发挥中央环保督察和省级环保督察的联动效应。
自2015年12月启动河北省环保督察试点以来,2016年7月和11月、2017年4月和8月中央环保督察分四批,实现了对全国31个省份的督察全覆盖。
澎湃新闻从发布会上获悉,第一轮督察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环境问题8万余个,同时地方借势借力,还推动解决了一批多年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环保“老大难”问题。
截至目前,前三批督察的22个省份督察整改方案共明确整改任务1532项,已完成639项,完成率42%。新疆卡拉麦里山等自然保护区环境问题基本整改到位;内蒙古呼伦湖湿地面积明显扩大;湖北基本完成湖泊违规养殖的清退工作;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以及湖南洞庭湖、江西鄱阳湖治理进度明显加快;安徽全面叫停侵占巢湖滨湖湿地等行为。
但仍有部分问题,督察组进驻时解决了,督察组回来后,问题有反弹了怎么办?
“我们也收到过一些举报,确实有这种情况,”刘长根说,针对类似的情况,督察办采取多种办法,“比如,有一个清单式调度,把环保督察整改方案内容分为几个方面:一是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这个月针对督察整改的批示情况、现场督办情况;二是地方出台重要的政策、法规、制度等长效机制情况;三是重点问题整改情况,每个省份都有几十项、甚至上百项整改任务,我们每个省都会选择重点问题,盯住地方上报整改情况;四是一些部门和地市,作为整改主体责任,整改任务的完成情况;五是地方党委政府的督办情况,也要给我们报。我们清单做的很细,针对报的情况我们会组织督察局去核实,核实以后采取警告、提醒等方式,还有一些更严厉措施。”
此外,督察办还加强信息公开和宣传报道,制定了一套约谈机制,配套的通报、函报、问责、约谈等措施,推动地方强化长效整改。
“从调度结果来看,各地对整改工作非常重视,整改工作还是做的很扎实的,效果也是很好的。”刘长根说,被督察地方党委、政府均将督察整改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问题来抓,强化研究部署,约一半省份由党政主要领导共同担任整改领导小组组长,其余均由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湖北省采取办结交账机制,由省委书记和省长出面,由承担整改任务的地市党政主要领导或部门主要领导签字背书。
“这个机制非常好,地市的压力非常大,加大了整改力度和进度。” 刘长根说,各地以督察整改为契机,全面审视、深刻反思、举一反三,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工程治理,完善制度建设。例如,广东省加大治水力度,其中深圳市2017年建成污水管网近2000公里,几乎是前5年的总和;海南省提出永久四个中部生态核心区市县开发新建外销房地产项目;浙江省借势推动产业升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