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现代通信技术对海事监管的影响

   2018-01-02 中国集群通信网1420
核心提示:随着包括数字通信技术、卫星通信、卫星导航、雷达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技术等现代通信和导航技术的发展,我国海上通

随着包括数字通信技术、卫星通信、卫星导航、雷达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技术等现代通信和导航技术的发展,我国海上通信体系建设得到迅速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交通管理系统(VT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水上安全电视监控系统(CCTV)、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等现代化管理手段使的海事管理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立体化和现代化,在确保水上交通安全、改善水上交通秩序、确保船舶航行安全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一、现代通信技术简介

现代主要通信技术有:数字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信息传输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数据通信与数据网,ISDN与ATM技术,宽带IP技术,接入网与接入技术等。从总体上看,通信技术实际上就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技术。通信系统是指点对点通信所需的全部设施,而通信网是由许多通信系统组成的多点之间能相互通信的全部设施。

二、现代通信技术在海事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数字海事”建设步伐的加快,近几年来海事系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着突飞猛进的进步,各种电子化海事监管系统、业务管理软件及海事网站等技术项目先后建成、使用并不断发展。具体有:

1、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于1999年2月1日全面实施的GMDSS系统是在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基础上适应海上搜救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崭新的覆盖全球海上水域的搜救通信系统,包括多种无线电通信系统: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寻位、定位系统,地面通信系统和海上安全信息广播通信系统。该系统是以岸基为核心,包括了陆上负责搜索和营救的主管部门海上搜救指挥中心(RCC)和遇险船舶附近的船舶。其主要目的是,当海上船舶遇险时能够向岸上的海事搜救中心(RCC)发出报警,救助协调中心能立即协调搜救行动。系统不仅能提供发生海难后的搜寻救助,而且也将提供紧急安全通信和发播航行警告、气象警告、天气预报等海上安全信息(MSI),最大限度地避免海难事故的发生。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在重要港口和通航水域已经建成自动化程度高和信号范围广的海岸电台信息通信网络体系。

2、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VTS系统基本手段是雷达、通信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与系统工程、信息论等基本理论的综合应用。该系统实现对监视水域航行的船舶进行动态监视,旨在改善船舶交通安全和效率并且保护环境的一种具有公益性的、用于行使政府职能的水上通信管理系统。目前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和重要通航水域如大连、连云港、上海、南京、厦门等已建成VTS中心26个,雷达站83个,建成AIS基站100多座,建成CCTV监控站上百多座,从而实现了大部分主要港口和重要通航水域交管系统的基本覆盖,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被证实。

3、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运用了先进的船舶导航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AIS系统用于水上交通联络和指挥的岸—船、船—岸,以及船—船之间的通讯、导航,是在船舶之间和船岸之间能自动进行航行通信、建立船舶信息交换和船舶识别的一个体系。它能够自动发射、接收和处理船舶运动等数据,使船舶相距对遇船或岸台很远时,即能自动、连续向目标船舶或岸台VTS交管中心提供该船的实时船位、航行即时速度、航向等与船舶航行或与交通管理相关的信息并接收了VTS交管中心提供的助航服务信息,从而保证了船舶交通管理和船舶服务的有效实施和船舶的航行安全。

4、水上安全电视监控系统(CCTV):CCTV系统是电视监控和无线专网通信系统相结合建立的水上交通安全指挥调度监控系统。该系统一般由总监控中心、分中心和多个终端电视监控站组成,通过摄像对事故多发的重点水域内的船舶动态、施工作业现场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的有效监督和必要的航行协调。该系统在国内外港口航运管理、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中被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上海、大连、深圳、海口、烟台、福州等多个港口水域的电视监控系统,成效显着。

三、现代通信技术对海事监管的影响作用。

用现代通信技术并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加强了监管设施的信息化投资建设,为确保水上交通安全提供硬件保障和技术支持,从而把海上安全通信与导航、海上安全监管能力及海事公共服务能力的水平提升到一个信息化的全新阶段,对增强海事管理效能带来深远影响。

1、使搜救指挥实现高科技化。现代通信技术将VTS系统、AIS系统、CCTV系统和GMDSS系统等实时海上交通信息收集到海上搜救中心,实现对海上交通安全状态的实时监控,有力的提高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决策指挥和组织协调处置能力,船舶遇险报警更及时、更畅通,海上搜救工作更加及时、可靠,有效的确保了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的稳定。

2、通航监控管理、水上交通秩序管理更加科学、有效,水上交通事故预控机制加强。1)各港口日益建立完善的VTS系统、AIS系统和CCTV系统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逐渐改变了目前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以监督站为基地、巡逻艇为工具,人工现场管理的初级管理模式,从而提高现场监督管理的效果。AIS与VTS系统的整合加强了对船舶交通的组织管理,增强船舶有效识别、跟踪和动态信息广播的功能,通过GMDSS系统内的VHF通信手段有能力与船舶相互作用并对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区域内出现的交通状态作出反应,能够为船舶避碰和船舶航行提供辅助决策,使船舶遇险呼叫和搜救服务日益完善,在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提高管理水平,减少水上交通事故,防止水域污染,增强港口的竞争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2)基于雷达技术、数字网络技术和电子海图等技术的港口VTS系统、AIS系统有效确保船舶定线制的有效实行。船舶定线制是水上交通繁忙区域实施有效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对航路合理规划、有效利用的重要方法,代表着水上船舶航行秩序管理的发展方向。而基于港口VTS系统实现船舶定线制的水域,最大限定地减少了船舶航路交叉和会遇率,为航行船舶提供了更为安全、有序的通航环境,船舶航行更快捷更舒畅更安全,从而有效提高港口营运效率,为港口发展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资料显示,安装了VTS系统、实行船舶定线制的水域均取得事故大幅下降、因水上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大为降低的重大成果。

3、依法监管提供有效手段和技术支撑,有效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各业务软件实现数据库共享,有力地对船舶、船员安全记录进行有效监管,同时也极大地简化了办事手续,有效提高船舶签证等各项行政许可的效率,不断强化服务、创建高效畅通的港口环境。

4、海事事务管理更加科学化。围绕中心业务开发利用的财务费收管理软件、档案管理软件、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内部网站等内部事务管理软件有效促进办公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使得海事公文处理、事务处理、会议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自动化,工作效率、办事能力大为提高。

5、海事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1)GMDSS系统中的安全信息播发系统为船舶提供最新的航行警告、气象警告和气象预报以及其它的紧急信息等海上安全信息,以保护航行安全。GMDSS系统中的常规无线电通信功能为船舶及航运企业提供除遇险、紧急、安全通信以外的与船舶经营、管理有关的无线电通信,如关于货载、船期、申请引水、和船舶维修等通信。2)VTS、AIS系统收集的船舶动态信息已成为港口生产、船舶营运的决策依据;是引航站合理制定引航计划,全面、直观地掌握水域的交通态势,确保航行安全;是港口海关、边防、检疫等口岸查验部门掌握目标船舶信息,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具有提高工作效率、保护国家安全的作用。3)不断完善的海事信息服务网(外网)、政务公开电子信息系统、触摸屏计算机系统等电子政务平台向社会提供海事政策导向服务、行政许可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信访服务及交流互动平台等,从而有效提高海事公共服务能力、对外宣传报道的影响力,效果明显,从而有力扩大了海事系统的社会影响,有效促进“阳光海事”建设,对于塑造海事管理机构良好形象具有积极意义。

7、海事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有力的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现代通信技术在海事管理工作的发展运用使的海上事故减少、海上搜救更有效、船舶航行更安全、海洋环境更清洁,这些显着效果有力的提升了港口的经济和战略地位,从而为辖区航运业、为进方经济的发展显现出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存在问题

交通部海事局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紧紧围绕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中心工作,坚持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保持了水上安全形势的基本稳定。但是,从目前海事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开发建设一个信息化项目时未充分考虑扩展接口问题导致新增项目与旧系统不能兼容,导致浪费资源、重复开发、投资建设现象严重,造成资金浪费;办公自动化与传统作法并存现象多,未能真正实现自动化管理及运作;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导致海事信息化建设进度偏缓的原因之一;部分监控系统值守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疏于即时值守监控和守听导致监管系统未充分发挥作用,执法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有待加强;各业务软件之间的数据资源共享有待充分开发利用等。

结束语

目前,现代通信技术已成为实现水运交通行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重要手段,在水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和安全保障等领域广泛应用,作用突出。大力发展现代通信技术在海事管理中的运用,努力提高“有效监管优质服务”现代化水平,为保一方水域平安,为建立“全方位覆盖、全天侯运行、快速反应的现代化水上安全保障体系”,推动“数字海事”的实现,成为提升交通“三个服务”水平,实现水上交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