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终于可以厘清了
“金融机构一提到光伏业,警觉性都很高,因为对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来说,给光伏行业批贷风险比较高。尤其是补贴拖欠问题,让不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不敢轻易放贷。”平安银行绿色能源中心总经理陶忠维无奈地说。
光伏产业不是单纯按照市场化规律来发展的行业,还依赖于政策支持和政府补贴,这让光伏电站的盈利模式充满变数。陶忠维说:“光伏发电装机量快速增长,很多电站质量方面出现了问题,还有一些电站在用次品组件(c级组件)。光伏发电应该从追求规模增长回归到提升电站质量。只有通过第三方独立专业平台的把关,才能为非光伏专业的金融机构提供风险防控的手段,让新能源金融创新更加丰富,推动新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
陶忠维的一番话可以代表不少投融资机构的心声。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以电站资产控制风险的融资模型并不成熟,无法将分布式光伏项目当作一个可带来稳定收益的资产。因为难以真实评估分布式光伏系统的现金收益,市场也缺乏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提供相应的风险评估服务,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最保险的做法就是不批贷。
不过这些难题在平台上线后将得到一定改善。陶忠维认为,平台上线给金融机构多了一条识别风险的渠道。
该平台由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共同组建,平台依托国家光伏发电公共数据监测平台、新能源电力调度数据(委托方授权情况下)、新能源发电交易数据(委托方授权情况下)及其他相关电力资源数据库,为市场和金融机构提供最权威可靠的行业全方位数据源和信息披露,为新能源资产的评估、项目质量分级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解决资产评估难的问题。
实现技术搭台多方互通
平台的建立实际上是利用了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四方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实现了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高效沟通,解决目前新能源行业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对记者说:“平台与国内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和水电等行业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联合第三方认证机构筛选优质项目,建立分行业的项目库;协助企业开展直接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于像晶科、协鑫这样比较知名的企业,平台是解决它融资贵的问题。”
“融资难主要体现在分布式领域,业主因企业规模、经营时间等限制,融资很难。解决他们的问题,平台会先找一些担保基金,或者是兜底方,也就是说找到这些分布式电站实际的买方,比如,像北控集团、晶科电力这样颇具实力的企业。找到兜底方之后,再来协助业主找资金方,可以让融资的难度降低成本下降。”彭澎说,“还要搭建政银企社合作平台,助力各方合作对接,加强与政府、金融机构、新能源企业和第三方服务机构联系,通过联合开展项目推介会等方式,加强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以及广大社会资本的对接,为新能源领域重大项目获取长期稳定、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创造条件。同时,落实国家和省市政府相关政策,协助对接政企资源,为新能源创新项目争取政策金融扶持,拓宽融资渠道。”
效率提升让钱动起来
新能源投融资领域与其他行业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由于光伏、风电等电站建设周期较短,受到补贴不断退坡的限制,越早建成并网,收益率就越高。由于没有第三方机构对电站进行评估,银行审核批贷的周期较长,限制也比较多。一般新成立的中小型新能源企业无法满足银行贷款的各种条件,即使其能满足要求,贷款发放整个流程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企业在等待贷款的过程中往往痛失商机。
陶忠维认为,平台建立后,可以给不同的新能源项目进行审核评估,帮助银行把好第一道关。有了这样具有资质和公信力的第三方平台做评估,会让银行的效率大幅提升。对于部分贷款,甚至可以做到全程线上审批,及时满足业主的资金需求。
平台不仅让新能源领域的中小企业找到了融资的希望,也让金融机构多了一道防火墙。该平台还有诸多功能,可以让资金在该领域快速流通,实现效益最大化。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常务副总裁孟萌说:“我们认为平台应该具备一些除投融资以外的个性化服务,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基于新能源资源、并网及运行数据,对新能源发电项目的技术水平、实际状态、补贴发放及财务状况进行评估,为项目融资、并购、资产交易提供技术保障。”
孟萌介绍说:“平台还有新能源项目的信用评级服务,基于新能源项目股东、业主以及项目运行情况给出分类评级,为金融产品的设计提供信用依据,为新能源投资方筛选风险收益匹配的项目提供更系统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