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设计该关注哪些问题?

   2018-01-15 南度度15420
核心提示:坚持将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切实防范金融等方面风险。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监管,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
 去年1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就落实《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作部署。
 
坚持将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切实防范金融等方面风险。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监管,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逐步建立起归属清晰、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公开透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配额总量适度从紧、价格合理适中,有效激发企业减排潜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上述任务目标。
 
——要坚持将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这一定位明确了碳市场的角色,那就是有效(率)控制温室气体为政策目标。
 
——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初步仅在电力部门展开,不涉及电力与其他部门间的减排合作优化。这一部门的排放量占到总体排放量的一半左右。
 
——分阶段、有步骤地逐步推进碳市场建设,在碳市场平稳有效运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参与碳市场的行业范围和交易主体范围、增加交易品种。目前从预期看,2020年以后才会有实质性的交易出现,并且可能会严格限制“投机性”交易的存在。
 
——最终建立起归属清晰、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公开透明的碳市场。这其中的很多界定仍需要更多的信息披露以明确其含义。
 
作为一个完全人造的市场,其供给与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高度依赖于政策目标与政策设计本身的。就目前披露的情况而言,涉及碳市场的若干重要环节——包括部门覆盖、总量设定、排放配额分配、交易安排、价格形成、履约与核查等,都与碳市场是否最终可以发挥影响投资与运行决策,实现节能减排的作用,助力能源转型息息相关。本文就这些相关的设计问题做一些初步讨论。
 
 QQ截图20180115112840
电力部门还是火电部门?
 
初期,这将是一个单一部门的碳市场。那么问题来的:这到底是电力部门的碳市场还是只是火电部门的?
 
这二者并不是没有区别的,而是存在很大的区别。如果是前者,电力部门只有火电(主要是煤电)排放温室气体,无论是根据历史排放还是效率原则,往往也只有火电才会获得排放配额,那么可再生能源在市场体系之内,但是却并没有获得配额,以及配额代表的“收益”;反之,如果是后者,那么可再生能源在市场之外,它往往可以以offset的方式参与市场。
 
事实上,过去的几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行业积累了多达2000万吨以上的碳排放信用(CCER)。这部分未来如何参与市场,是否合格?新闻发布会称,“CCER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补充机制,实际上它是体现了高碳能源补贴低碳能源,高排放补偿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原则,因此CCER的政策工具是未来碳市场非常重要的一个补充工具。在我们的总体方案里已经明确,未来在随着碳市场的逐步完善,CCER也将逐步被纳入碳市场,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必须明确,这不是电力部门的碳市场,而仅是“火电”部门的碳市场。
 
总量松还是紧的参考标准是什么?
 
方案表明,“配额总量适度从紧”,“价格合理适中”,这些形容词都处在一个很大的连续区间上,需要具体的进一步界定。从目前的信息来看,将不会存在绝对的排放限额,而是基于排放强度的认定(设定排放强度基准线,但是活动量增加,将增加总量配额),因此,市场更像是一个可交易的碳排放强度市场。这种情况下,长期的预期,以及其对未来生产量的影响将变得非常微妙而复杂。这方面,无疑需要更多基于激励相容与政策目标——有效减排实现的研究与论证。
 
是否要设定“地板价”?
 
方案提及,“建立有效防范价格异常波动的调节机制和防止市场操纵的风险防控机制”,那么从国际经验来看,设定地板价往往是一个可以采取的方案。政府可以承诺,如果价格低于某个价格,将无条件回收配额并注销,而高于某个价格,将通过拍卖的方式以该价格发放额外的配额,从而区别于行政限价,将价格固定在一个长期足够高,从而有经济效率的水平上。
 
是否允许投机交易?
 
方案表明,“交易仅以履约(履行减排义务)为目的,履约部分的配额予以注销,剩余配额可跨履约期转让、交易”。这似乎意味着将严格限制投机交易与中介行为(买卖)。但是,过去市场的经验表明,这可能会严重影响整个市场的流动性,而使得交易价格达成异常困难。
 
如何权衡市场充分的流动性与金融风险,在进一步的政策设计中无疑需要明确。如果有了上述的地板价设定,这些风险因素往往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规避。
 
从笔者的专业背景分析,市场地板价的设定将是必要与必须的,以释放长期的低碳发展信息,以影响企业决策。万事开头难,期待我国碳市场的设计、建设与运行能够成功推动。
 
作者介绍
 
张树伟,能源经济学博士,高级工程师,德国洪堡学者,现担任卓尔德环境(北京)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能源经济师。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节能传媒
    加关注0
  • 最具影响力的节能产业互联网平台。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