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时代正加速向我们走来。在车市整体陷入低迷的状态下,新能源汽车却成名副其实的增长引擎。在消费者购置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购置税、实行双积分管理等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由于国补政策悬而未决、新能源汽车主要推广城市的政策尚未出台,新能源汽车的地方补贴政策已成为决定今年市场增长的关键。
目前,尽管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没有正式落地,但补贴退坡已板上钉钉。从流传出来的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草案来看,补贴政策主要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调整:续航里程补贴的分档将更细、电池能量密度要求提高、能耗系数分档补贴。调整方向之一是续航里程补贴将更加细化,能量密度要求将提高。目前,续航在100到150公里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可以获得2万元的补贴,但该补贴将会在2018年被取消。
一方面彻底解决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方性保护问题,另一方面避免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带来的补贴财政支出过大。按照相关发展规划,到2020年补贴政策将全部取消,依托市场和“双积分”驱动,继续保障企业和市场平稳发展。除了新能源汽车地方性补贴标准可能取消,明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也极有可能出现大幅退坡,以及补贴的技术要求将有所提升。
在这样的市场下,新能源产业同时承受着来自能源、技术等领域的压力和挑战,以及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思维方式的冲击和变革。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车企加入,而也预示2018年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时间窗口,未来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产业集中度将更高。而在补贴政策不断退坡已成为趋势的同时,车企的关注点也应从“如何拿补贴”到“如何推出有竞争力产品”上。
在巨大的市场吸引和相关政策推动下,一轮跨国企业与国内汽车企业合资建设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新合资潮”正在兴起。随着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不断丰富,原本自主品牌占据绝对优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将迎来重大变化。随着中国引领的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以丰田、大众、通用为代表的跨国车企对中国市场早已加速布局。仅2018年一季度,就有多款来自宝马、大众、合资品牌长安福特等车企的新能源车型已经蓄势待“售”。
政策的补贴在对“量”的普及的同时更加强为对“质”的把控。未来,在市场机制的调控作用下,公众需要的无疑是质优价廉的新能源产品,市场或将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进行新一轮的产品结构升级。后续增长将更多来自于内部集中度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在产品、质量、成本等方面领先的企业将取得竞争优势。而核心出路只有一个:在国家的战略性扶持下,加快自身的技术能力建设,尽快将自身的规模优势转化为更高壁垒的产品和技术优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估计,新能源汽车在2018年的销量将超过37%的增长,涨幅达到百万级体量。2017年全国累计售出接近80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幅达到半壁江山。2018年被汽车行业人士看作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窗口期,预计产销规模有望突破100万辆。即便如此,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真正崛起也必须突破产业技术不断进步的关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