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如何提高电子废物综合利用水平?

   2018-01-26 中国节能网42280
核心提示:随着家用电器的更新换代和消费观念的不断升级,我国居民家中的“四机一脑”(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脑)越来越多,放在家中占地方、扔掉又舍不得。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2013年我国电子废物总量在230万吨以上,虽然约占城市生活垃圾量的1%,但远高于固体废弃物的增长速度。
 电子废物又称电子垃圾,我国的法定名称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加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管理,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压力,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
 
QQ截图20180126080134

电子废物日益增多是大势所趋

随着家用电器的更新换代和消费观念的不断升级,我国居民家中的“四机一脑”(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脑)越来越多,放在家中占地方、扔掉又舍不得。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2013年我国电子废物总量在230万吨以上,虽然约占城市生活垃圾量的1%,但远高于固体废弃物的增长速度。

电子废物中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影响人体健康。如线路板含铅、镉、汞;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含铅和镉;电池、半导体、贴片电阻含镉;铁质机箱、磁盘驱动器含铬。铅、铬、镉等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如铅会破坏人的中枢神经和脑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肾脏及生殖系统。线路板、塑胶外壳和电线中含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等,影响人的内分泌系统和生殖功能。

由于某些处理环节会造成环境污染,环境成本“内在化”后也不产生多大效益,将居民家中的废旧家电收集起来要花较大成本,发达国家因而希望将“电子废物”转移出去。电子废物回收利用产业由日本、我国台湾地区向大陆沿海地区转移就是例证。我国怎么办?是由贵屿等东部地区向中西部转移,还是进入园区“变废为宝”,是我们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为加强废弃电子电器产品管理,从199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固体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到2009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的国务院令,2013年12月财政部等部门的《关于完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等政策的通知》,2015年2月国家发改委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2014年版)》,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日臻完善。

从2012年起,我国发布了五批享受基金补贴的企业名单,基本覆盖全国各地,有资质企业年处理能力超过1亿台(实际可能更多)。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电子废物回收、加工利用和处理处置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解决了大量进城农民就业问题,形成了一定的发展模式和宝贵的管理经验。
 
如何提高电子废物综合利用水平?

针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因地制宜,加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拆解、再利用和最终处置的管理,促进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十分迫切。

加强顶层设计,降低管理成本。用和处置的生命周期中,应特别重视金属回收方式创新和废水集中处置,防止“二次污染”,不必将社会回收体系集中到一起乃至完全取缔。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格林美公司时指出:“变废为宝,循环经济是朝阳产业。格林美是我见到循环经济企业中做得最好的一家。”新天地、伟翔等公司类似的做法也值得总结,对形成一定特色的子牙、汨罗、太仓、台州等园区管理模式,也需加以总结并推广。

合理参与“废物”国际循环。在不违背《巴塞尔公约》关于禁止有毒有害废弃物越境转移前提下,进口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废弃电子电器产品,既承担中国产品出口“生产者责任”的延伸,又能作为原生资源的重要补充,是一举多得之事。采取经济手段,如降低废物进口关税、提高原料出口关税、加强进口废弃物检查乃至随机抽查等措施,促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产业的专业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杜绝“洋垃圾”。

提高意识,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联动机制。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教育、绿色生活方式教育,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结构。政府应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规则和管理办法,创造“三公”的市场环境,并对相关活动进行监督。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实现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开展行业服务、促进公平竞争。企业应用好信息技术,自建回收体系或平台,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源头保障。应提高公众参与的自觉性,为废弃电子电器产品的回收利用产品发展奠定基础。

完善法规体系,加强监督执行。进一步明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管理目标:资源导向还是环境导向,规定有害物质的替代或禁用限期。从分类、运输、仓储、维修、二手市场、资源化利用、处理处置等环节入手,明确管理责任、回收标准,推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明确监管部门及其责任,加强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加强对基金征收、使用、减免和回收处理厂的资质认定,加强海关、工商、税务、质检和环保等部门的监察执法力度和监督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开展相关政策前期研究。旧物包装好放在指定地点,付费并定时让废物处理公司拉走,这是国外的“排污者付费”或“扔旧付费”制度。随着我国废品回收人员的减少和居民家庭废旧电器的增多,必然会从“废物卖钱”转向“扔旧付费”。无论是《目录》管理,还是生产者责任延伸,最终均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收取基金虽然简便,但将加大企业竞争压力。开展电子废物回收费用机制研究并提出相应政策转型,应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只有加强“圈区管理”、提高技术水平、避免“二次污染”,电子废物才能变废为宝。
 
链接:电子垃圾处理面临的困境

“二次污染”不容忽视。个体户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的主力军。受资源效率、环境意识,以及资金、技术、设备、人才和市场等方面影响,小作坊对废弃电子电器产品的处理方式粗放,有用成分的回收利用水平较低,凭一把锤子、一个硫酸池来提取电路板中贵重金属的现象依然存在,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洋垃圾”问题偶有出现。“七类”废物是我国铜、铝等金属的主要来源,因提取有用元素和最终处置等环节污染环境,原国家环保总局等五部委局1996年联合发文,要求加强“七类”废物定点企业管理和配额制。虽“洋垃圾”进口有所减少,却滋生出审批的“寻租”和指标的“倒卖”问题。

拆解生产线增长过快。《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处理四机一脑产品,可获得每台35-85元不等的补贴。实施中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不同产品间得到补贴的废物处理量占比差别明显,如报废空调器处理量约占总处理量的0.01%,报废电视机处理量占总处理量的94%;二是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抬高了电子废物的回收价格,基于7%的报废量和周边收集的累计,总量高估导致拆解生产能力上得过多过快,“吃不饱”问题突出。

营改增后企业税负重。虽然国家对部分企业免税,但因不能开增值税发票,无进项税抵扣相当于又征收了该部分增值税,实际税负加重。企业在出售废旧物资时,原来按5%全额上交税金,营业税改增值税后按17%上交税金,结果税负水平增大。与此同时,享受基金补贴的资金到位迟,也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存在社会偏见。回收人员被视为是收捡破烂,受到某种程度的歧视。当商品被冠以“再制造”或“循环材料生产”时,其质量便受到怀疑。由于再生资源产业中很大一部分企业处在规模以下,导致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利用率和产业规模等数据失实。

我国被要求承担生产者延伸责任。欧盟《关于报废电子电器设备回收指令》(WEEE)和《关于在电子电器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的实施,我国的家用电器和机电产品出口企业被要求承担回收责任,安排回收利用成为内在要求。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节能传媒
    加关注0
  • 最具影响力的节能产业互联网平台。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