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华电教授马双忱:热电联产宜走智慧减排路线

   2018-03-01 中国能源报110610
核心提示:“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环境信息化相结合,‘智慧环保’已成为环保发展的新趋势。热电联产应践行智慧环保理念,将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与环保设备有效结合,逐渐实现环保设备的智慧减排、智慧监控、智慧诊断,使环保设备更加人性化、自动化、智能化。”华北电力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马双忱日前在“第二届智慧供热与清洁供暖技术高峰论坛暨走进华北电力大学校园智慧供热示范工程观摩活动”上作出上述表示。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环境信息化相结合,‘智慧环保’已成为环保发展的新趋势。热电联产应践行智慧环保理念,将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与环保设备有效结合,逐渐实现环保设备的智慧减排、智慧监控、智慧诊断,使环保设备更加人性化、自动化、智能化。”华北电力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马双忱日前在“第二届智慧供热与清洁供暖技术高峰论坛暨走进华北电力大学校园智慧供热示范工程观摩活动”上作出上述表示。据他介绍,热电联产智慧供热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智慧环保已成为智慧电厂的组成部分,热电联产企业部分设备也具备智慧环保的硬件和软件功能。
 
信息显示,近年来,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稳步发展,总装机容量和增速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按照《2010年热电联产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热电联产总装机容量将超过2亿千瓦,其中城市集中供热和工业生产用热的热电联产装机容量均约为1亿千瓦;热电联产机组将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2%,在火电机组中的比例将达37%左右。
 
发展空间虽大,但热电联产仍面临诸多掣肘。
 
国际能源署(IEA)1月23日发布的《中国区域清洁供暖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热电联产在各类热源中占比有待提高,部分城区已有小锅炉退出存在阻力,不少热电联产企业规模偏小导致供暖平均能耗较高,热电联产企业大多面临较大环保压力。此外,大多数企业自动化水平较低,创新能力弱。这些都制约着热电联产企业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马双忱表示,当前形势下,热电联产要走智慧减排技术路线,一方面采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另一方面采用燃煤与生物质耦合等新型发电技术,并对传统热电联产企业实现烟气超低排放。其中,生物质气化耦合发电效率达35%-40%,充分利用燃煤机组的烟气超低排放处理装置,能够实现煤炭清洁发电。
 
据了解,为高效准确地对烟气排放种类、数量及环保设备的运行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测,传统供热需要同最新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并借助物联网技术,将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各种环境监控对象中,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环保设备与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对环保设备运行及污染物排放进行实时监控。
 
马双忱向记者阐述了智慧环保平台的基本架构:该平台由数据采集硬件和数据中心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数据采集硬件负责采集现场的各种环境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安装智慧环保软件系统,软件系统负责对数据进行存储、分析、汇总、展现和报警。该平台可采集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环境数据。当环境数据超出系统设置的阈值时,系统会报警,通过声光报警器、手机短信和弹出窗口等形式通知相关人员,同时启动或关闭相关设备,调节现场环境指标,以实现节能、环保、供暖舒适度等多指标的统一。
 
国家发改委2016年2月发布的《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指出,要“推进化石能源生产清洁高效智能化。加快化石能源生产监测、管理和调度体系的网络化改造,建设市场导向的生产计划决策平台与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化石能源的污染物排放监测体系,以互联网手段促进化石能源供需高效匹配、运营集约高效。”
 
“由于在高效、节能、环保上的突出优势,智慧环保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热电联产存在的问题。未来,供热企业的发展方向是多能耦合、智慧高效。”马双忱告诉记者。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节能传媒
    加关注0
  • 最具影响力的节能产业互联网平台。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