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垃圾分类事关环保大计 是一项复杂且长期工程

   2018-03-08 中国节能网80770
核心提示:垃圾分类,事关环保大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且长期的工程。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柯希平认为,垃圾分类其实并不难,或许可以从扫描二维码开始,建议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解决这一难题。
       在环境治理工作中,垃圾分类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随着公众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垃圾分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也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从提出到鼓励再到强制,垃圾分类已经变成了一道“必答题”,但就目前现状而言,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QQ截图20180308172505
 
  垃圾分类,事关环保大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且长期的工程。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柯希平认为,垃圾分类其实并不难,或许可以从扫描二维码开始,建议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解决这一难题。
 
  自2000年全国八个城市开展试点,到2017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规定46个城市作为重点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垃圾分类已经走过近二十个年头。
 
  目前,全国12个城市已有垃圾分类地方法规或政府规章,24个城市已出台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相关制度体系正不断完善。另外,从近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代表委员们的提案也可以看出,国家对垃圾分类的重视不断提高,并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018年初,住建部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明确3月底前,46个重点城市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到2020年底前,基本形成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确实,垃圾分类事关生态文明建设大计,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必须用法律手段来保障。但有业内人士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到《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关于推广实施垃圾分类的法律不少,并没有针对生活垃圾分类的针对性措施,因而仍需加快法制建设步伐。
 
  不止于此,现阶段的垃圾分类,仍存在体制不健全、收费标准不科学、征收主体不明确和公众环保意识较差等诸多障碍。而且,现实中,分类垃圾桶沦为摆设、垃圾分类流于形式的现象屡见不鲜。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商学院院长陈晓红建议,垃圾分类作为一个产业链来抓,在制度设计、政策引领方面给予必要的资金投入。具体而言,由国家发改委及住建部尽快编制《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行动计划与操作指引》,在夯实体系建设的同时,以教育为突破口,加大宣传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顾福林的观点也与之不谋而合,他认为在青少年学生和儿童中普及生活垃圾和减量知识教育尤其重要,建议垃圾分类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将垃圾分类知识作为必学必掌握的知识点,充实到各有关学科的教学大纲中。
 
  关于如何更好地贯彻实施垃圾分类,有人说首先要有法律保障,也有人说要提高环保意识,还有人说要提升分类技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事实上,这些都是可行的。正如代表委员们的提议所言,要抓好整个产业链。
 
  当然,垃圾分类说易行难,为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垃圾分类就必须向纵深发展,在分类、转运、处理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改变现实彼此割裂的“尴尬”。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节能传媒
    加关注0
  • 最具影响力的节能产业互联网平台。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