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周健民:制订土壤修复技术标准 构建稳定商业模式

   2018-03-09 21世纪72320
核心提示:“土壤污染治理离不开土壤修复产业界的努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周健民对记者分析,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但随着“土十条”的实施,土壤修复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作为新兴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
 
“土壤污染治理离不开土壤修复产业界的努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周健民对记者分析,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但随着“土十条”的实施,土壤修复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作为新兴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QQ截图20180309125904
 
土壤修复包括土壤调查、监测、评估、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整个行业的产业链条较长,涉及多种相关领域,产业规模大、涉及就业人口多,其发展将有力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
 
不过,周健民认为,尽管土壤修复行业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但发展中伴随而来的问题也在逐步显现,需要引起高度的关注。
 
土壤修复市场尚待规范
 
记者:你认为土壤修复领域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周健民:第一,缺乏系统性顶层设计。我国目前没有建立完备的土壤污染调查、风险评估、检测技术和环境质量技术标准,污染修复治理后也缺乏长期监测和监管。
 
第二,行业门槛不高,尚未建立规范的土壤修复市场。由于土壤修复起步晚,市场不规范,造成大量没有资质、缺乏经验与责任感的修复公司进入市场,出现了工程被层层转包,恶意压价、低价中标的现象,甚至很多土壤修复不是进行污染治理,而是成了污染搬家的过程。
 
第三,修复人才和技术短缺。目前,我国土壤修复技术长期停留在实验室水平,缺乏经济有效的土壤修复产业化成熟经验,土壤修复面临人才和技术短缺的问题。由于土壤污染复杂性和时空差异,如果盲目照搬国外的工程技术,即便投入大量资金,也会因为技术不能“对症下药”而导致修复达不到预期效果。
 
第四,修复资金缺口较大。相对于废水、废气治理,目前该行业的商业盈利模式还不清晰,尚未形成良性的产业链条。而真正的土壤污染治理难度大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除了中央政府财政资金外,地方资金配套依然存在较大缺口。
记者:对促进土壤修复行业的快速良性发展,你有哪些建议?
 
周健民:我认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直视问题,深入调研,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引导和规范。
 
首先,摸清底数,正确评估市场规模。要精准识别土壤污染范围和程度,将对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与其污染水平和最终使用用途紧密结合起来,摸清需要开展治理与修复的污染土壤底数,分类管理,既要及时治理,也要避免过度治理,浪费投资。
 
第二,制订标准,规范市场行为。在国家层面上进一步制订土壤污染调查、风险评估、检测技术和环境质量技术标准,各地政府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出台行业准入条件,建立完整的流程管理体系,强化监管,使土壤修复工程处于受控状态下,达到逐步规范市场行为的目的。
 
第三,大力培育,储备相关技术和人才。土壤污染的程度和类型千差万别,应在借鉴国外成熟技术和经验的前提下,根据我国各地的实际情况,强化人才引进,鼓励科研人员与修复企业合作,开展技术革新,结合污染地块的特性,确定相应的实用技术,分类施策,循序推进。
 
第四,提升效益,构建土壤修复稳定的商业模式。由于土壤修复成本高,修复地块面广量大,资金缺口巨大,需要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联合机制,不断提高土壤修复的综合效益,才能形成稳定的商业盈利模式,弥补资金缺口,促进市场的发展。
 
健全土壤修复监管机制
 
记者:土壤修复产业涉及到不少部门,政府在土壤修复行业监管上应该如何分工?
 
周健民:目前,行业监管部门尚不明确。尽管“土十条”已经出台,地方政府工作方案也已拟定,但因条款和规定主要体现了指导性和方向性,对土壤修复行业在监管上操作性不强,需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的责任边界。
 
我建议,应该明晰责任,建立健全土壤修复监管机制。土壤修复涉及环保、国土、住建等众多政府部门,其工程性质的复杂性决定了修复工程不能仅靠一家独立公司、一个领域的专家和一个政府部门完成实施和监管任务。
 
为此,我们要构建富有成效的土壤修复监管机制,明晰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加大相关法规政策的执行力度,形成多部门参与、分工协作、职责明确的污染土壤修复监督与管理体系,加强土壤修复项目从监测、场地调查等全流程监管,从而保障污染土壤修复产业的健康发展。
 
记者:土壤修复产业非常复杂,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目前土壤修复的认识是否到位?
 
周健民:这也是土壤修复产业面临的一个问题。他们不了解土壤修复的难度有多大,怎么土壤修复要花这么多钱?实际上,这是由于土壤污染的特点所决定的,一旦污染就很难修复,就要付出沉痛代价,就要花费很长时间。其修复过程比大气和水污染治理所需技术更为综合、时间更为漫长。所以我们才特别强调土壤污染防治,一定要以防为主。
 
现在中国的土壤修复产业才刚刚起步,未来等大家习惯了,不再奇怪为什么花这么多钱来做土壤修复时,土壤修复市场才能真正爆发出来。对现在的修复产业既要引导鼓励,也要严格监管,逐步建立行业发展规范,避免恶性竞争。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节能传媒
    加关注0
  • 最具影响力的节能产业互联网平台。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