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市蓝天保卫战2018年行动计划》的落地,北京市开启了新一轮的蓝天保卫战役。
基于2017年PM2.5年平均浓度58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上一年增加28天,重污染日减少16天的治霾成绩单,北京市为“大气十条”收官之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佳绩在前,2018年北京将在此基础上,力争实现PM2.5年均浓度的继续下降。
聚焦移动源、生活源 从源头上精准施策
五年来大气治理的扎实步伐为北京市民迎来了蓝天霸屏的喜悦。随着北京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大气污染源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污染主体已由大中型污染源向移动源、生活源转变。主要污染物PM2.5主要组成成分也呈现出“硫降硝升”的趋势。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表示,“机动车排放是当前北京PM2.5的第一来源。因此,北京把机动车污染治理作为今年工作重点,这是精准施策、靶向治霾。”
在精准对症PM2.5污染治理的目标导向上,紧抓重型柴油车、扬尘、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问题无疑成为新一轮蓝天保卫战的重、难点。随着污染主体的改变,高排放重型柴油车管控将成为大气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与此同时,高排放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禁行限行管理趋严,《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新增规定明确,机动车驾驶人驾驶排放检验不合格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大气污染防治还需从源头上管控,清洁取暖、绿色出行正是对症移动源、生活源的良方。当移动源、生活源跃升为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矛盾,在紧盯机动车排放的同时,能源的清洁化利用更加值得关注。2018年,北京市将继续压减燃煤,基本实现平原地区“无煤化”。
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500家 推进多种污染物协同减排
京津冀区域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运输为主的交通结构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这样的格局也决定了北京市推进多种污染物协同减排的大气治理路径。
排放强度大,排放区域集中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的主因。细数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火电、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等行业一一在列。因此,实施重点行业的提标改造,研究制定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当务之急。
2018年,北京将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500家。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成为进一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措施。
拟定生态保护红线 绘制责任明晰的“大环保”蓝图
散乱污企业的动态清零在推进,机动车、柴油车的管控在加强,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正筑起蓝天保卫战的绿色屏障。
在新一轮的行动计划中,北京市的大气污染治理责任将层层压实,市级环保督察、环保机构监测监察、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划分等等将进一步明确。在拟定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以环保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2018年的行动计划将绘制出一幅种责任明晰的“大环保”蓝图。
北京在打造和谐宜居之都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高峰时段区域限行、煤改气、煤改电、新能源汽车既密切连接着北京市民的绿色生活,又成为蓝天计划的一部分;低排放区由局部扩展到全市域,从交通结构的调整到能源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从政府到企业到个人的每一份责任承担,书写的是北京市“全民共治”的治污理念;清鲜的空气、明媚的蓝天白云不仅仅蕴含着对蓝天的诠释,还将在每一次出行、每一次打开取暖开关、每一片新增的绿叶中得到最好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