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非法排污企业却越活越滋润,背后谁在提供“黑保护”?

   2018-04-20 浙江新闻70820
核心提示:日前,央视以《污染大户身边的“黑保护”》为题对山西洪洞县三维集团的污染行为进行了曝光。公开资料显示,三维集团是当地一家知名的生产化工产品的上市公司。然而,这家企业却长期违规倾倒有毒工业废渣,生产的废水也直接排入汾河,持续数年之久。记者暗访时,还遭到自称村干部的人强行扣押及搜身。
日前,央视以《污染大户身边的“黑保护”》为题对山西洪洞县三维集团的污染行为进行了曝光。公开资料显示,三维集团是当地一家知名的生产化工产品的上市公司。然而,这家企业却长期违规倾倒有毒工业废渣,生产的废水也直接排入汾河,持续数年之久。记者暗访时,还遭到自称村干部的人强行扣押及搜身。
 
QQ截图20180420072559

针对这一恶行,山西省环保厅已成立调查组展开调查,2名涉案村干部已被行政拘留。生态环境部也于18日晚对外通报,将对洪洞县三维集团环境违法事件挂牌督办并通报证监会。
 
无独有偶,18日晚,央视又以《非法排污几时休?》为题,曝光了江苏灌云县化工企业非法排污的行为。最高超标50倍的排污,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同样触目惊心的影响——当地村民直言“海水像酱油”,同样持续多年。
 
显然,这已不只是单纯的环保事件。根据公开报道,对于三维排污事件的曝光早在2014年就曾出现,在环保督查中,该企业也曾被重点关注。然而,三维却并没有因此受到任何惩罚,反而在去年获得巨额政府财政补助,扭亏为盈,免遭退市的命运;排污行为也继续我行我素、变本加厉。
 
灌云的污染情况也是持续了很长时间,同样是村民不断举报,媒体报道与行政处罚从未断过,前来调查环境污染的人也有不少,甚至还曾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直接“点名”,但最后竟都不了了之。即便当地政府一度表态“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促进环境守法成为常态”,但园区周围“呛鼻子”的空气却成了真正的“常态”。
 
明目张胆的环保违法,无法不让人怀疑背后的“保护伞”。污染企业的底气,从某些地方官员面对舆论监督时的态度中,就可见一丝端倪——洪洞当地环保局一副局长在接受采访时,直言当地村民“活该!”,并反问记者“环保局能管了村里?”这还真是实话——有地方政府“大手笔支持”,还有环保部门的“助攻”,长了“铁齿铜牙”的新《环保法》似乎也只能拿它无可奈何。
 
灌云化工园区肆无忌惮排污的底气,更是简单明了——化工业投资周期短、见效快,之所以将这些高污染企业引进来,主要的目的就是拉动经济。这是一些地方政府的“难言之隐”——要想让经济发展短时间内见成效,引进周期短、见效快的行业是“急就章”,而这些行业又以高污染行业为主,也只能“暂时”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在这一“指挥棒”下,“宁可毒死,不能穷死”就成了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的惯性思维,环境监管形同虚设也就可想而知。相关部门的“大手笔支持”与“助攻”以及周边民众让位于高污染企业的“厂进村退”“厂进民退”等现象的出现更是不足为奇。
 
而污染企业的有恃无恐,甚至胆敢涉黑,显然也是吃定了政府的惯性思维。身为当地为数不多的上市企业,又是重要税源,出事时,当地政府大概率会竭尽全力“护犊子”——即使其代表着落后产能。这一条“经验”在一些地方至今屡试不爽。
 
对于企业污染行径背后的涉黑、涉恶等“黑保护伞”,当然必须扫除到底。但是,我们更应该思索,还有多少这样的“三维们”正在大战旗鼓地污染环境却未被惩罚,以及如何让“三维们”不再出现?这样的环境污染事件,究竟又该由谁来承担责任?更重要的,是谁阻碍了《环保法》露出“牙齿”,“咬”向这些污染企业?除了片面的政绩观,是否还有其他因素造成了当地相关部门对百姓举报的选择性无视、对环保督察组的敷衍……这些问题不厘清,“黑保护”式的乱象恐怕难以杜绝。
 
难道真的如外界所说,存在一些与当地污染企业有着利益关联的“白保护伞”?甚至是环保部门明着“亮剑”,暗自“助攻”?
 
但愿不要!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节能传媒
    加关注0
  • 最具影响力的节能产业互联网平台。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