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9日,生态环境部打击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即“清废行动2018”正式启动。此次行动,有望成为危废治理的重要抓手,打击违法乱象,提升危废处置行业及企业产能利用率。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危险废物产生量达5347.30万吨,同比增长逼近35%。其中综合利用、处置、贮存量分别为2823万吨、1605万吨、1158万吨。预计2018年,危废产生量将超过7000万吨,且未来5年按照约12.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022年超过1.1亿吨。
上述数据根据相关部门的数据得来,据了解,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危废在固废总量中的占比普遍高于4%~5%,而2016年我国的危废占比仅1.7%,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源于:很大一部分危废因诸多原因没有纳入统计口径。
如果按照亿元GDP产废量及危废占比计算,我国危废的产量远超目前的统计数据,预计高达8000万至1亿吨。所以,危废处理能力的缺口之大可以想象。换个角度,我国危废处理的市场潜力之大同样值得期待。
为了给危废处理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扶持政策的密集出台,大大提升了市场热度。2017年《“十三五”全国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工作方案》、《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查指南(试行)》、《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等。
进入2018年,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开征、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地方环保督查收网,加上最近的“清废行动2018”,都让危废治理推上了风口浪尖。
从2017年,沉寂已久的危废处理市场终于爆发,并购数量超过20起,当年毛利率高达50%。因此有人预计,到2020年,危废处理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000亿元。中国环保在线的预计更加乐观,如果按照2020年实际危废产量1.2亿吨、处置费用2500元/吨计算,2020年危废处理市场将以3000亿元起步,只多不少。
从2018年开始,危废处理市场的爆发窗口已经大开。而且随着国家危废监管强度的提升,在危废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流浪在外”的危废将越来越多地被统计到存量范围,潜在市场爆发成为大概率事件。
根据分析机构给出的建议,可以关注危废处理领域龙头东江环保,以及具备水泥窑协同处置成本优势与水泥业去产能压力下积极性的海螺创业与金圆股份,其他涉及危废处理业务的上市企业同样值得追踪。
收益与风险并存。在看到危废处理市场潜力的同时,也需要看到潜在的风险,譬如危废处理项目的滞后,导致处置量不达预期;市场竞争白热化,企业利润业绩相对下滑等。但总体而言,政策引导强化、行业监管趋严、相关标准提升、督察常态化等,都将促进危废处理领域的需求释放,蓝海正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