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6月1日,由中国政法大学卫生法研究中心主办的“地方控烟立法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的代表,回顾了三市控制烟草条例的立法、修法与执法过程,分享了最新的控烟成绩,并为更多城市制定或修订控烟条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室内一支烟可致空气“严重污染”
有调查显示,在一个35平方米的房间内吸一支烟,在距离吸烟者3~6米的地方,空气中PM2.5的浓度可达到300微克/立方米左右。连续吸3支烟,在距离吸烟者1.5米的地方,空气中PM2.5浓度达到1700微克/立方米。
更可怕的是,85%的二手烟是肉眼看不见的,所以人们往往容易忽略二手烟的存在。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吸一口二手烟,也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危害。香烟烟雾除了对他人的危害,对吸烟者自身的危害就更不用说了。
那么,设置吸烟室是否可以隔绝烟雾危害呢?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除了采取100%无烟措施,通风换气和设置吸烟区都无法有效杜绝二手烟雾的危害,而且二手烟暴露没有所谓的“安全水平”。建议通过立法,规定所有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必须实现100%无烟环境,同时开展公众教育,减少家庭二手烟暴露。
2017年3月1日,《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修正案正式实施,上海的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开始全面禁止吸烟,取消所有室内吸烟区,被很多人称为“最严禁烟令”。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上海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唐琼介绍说:“吸烟是吸烟者的自由,但不是权利。无烟立法的目的,是保护非吸烟者免受二手烟危害。上海市的800名人大代表带着问卷在基层做过调研,结果显示公众对于我们无烟立法的支持度超过90%。上海市统计局的电话调查数据也显示,八成的市民对上海室内公共场所控烟表示满意。”
多地相继出台“地方控烟条例”
全程参与了《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制定的原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张秀芳副主任委员说:“在2015年正式实施之前,这部法例从预案研究到起草到审议到最后出台,也历经了五年多的时间,遇到许多难题、纠结和反复。现在来看,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控烟令执行效果相当不错,取得了相对满意的成效,甚至被誉为北京市地方立法的一个典范。”
会上,北京市爱卫会原副主任梅红光、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唐琼和深圳市慢病中心业务科主任熊静帆分享了来自三市的最新控烟成绩。
在实施控烟条例后,北京市的成人吸烟率从2014年的23.4%下降到了2016年的22.3%,减少烟民20万。
上海市15岁及以上成人在2017年的吸烟率为20.2%,也较前一年下降了0.8个百分点。
深圳的数据同样显示,在条例实施以后,深圳超过53.2%的吸烟者明确表示吸烟量有所下降,并有14%正在尝试戒烟。
中国政法大学卫生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青斌教授介绍说:“国务院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明确的控烟目标,即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要下降到20%以下,各省市也已经陆续出台自己的2030地方健康规划。在全国性的无烟立法出台之前,为实现2030年的控烟目标,地方的无烟立法将起到主导作用。”
《 “健康杭州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要“推进《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修订,实施室内全面禁烟,加强公共场所控烟执法检查力度。”
目前,《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的修订也已经列入今年的人大立法计划审议项目,并已经进行了广泛的公众意见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