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违法排污的药企,当地民众不知举报了多少次,可得到的答复都是,没有发现非法排污行为。当地县政府今年1月5日还回复实名举报称,“该厂通过了环评审批;暂未发现废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排”。可是当地政府环保部门多次调查没有发现的“非法排污行为”,很容易就被暗访记者抓了个现行。
这不禁让人疑问,之前县里的有关调查有没有“动真格”?
正如有网友所说,偷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屡次被举报却安然无恙。如果说,涉事企业违法排污是污染了水流,那么当地环保部门对污染视而不见,给违法企业背书的行为,是污染了“水源”,由此造成的危害不知比偷排行为严重多少倍。
当地环保部门对污染视而不见,似乎不仅仅是执法能力的问题。新闻中提到一个细节,株洲这家违法药企甚至没有环评手续。这样一个“带病运行”的工厂,当地县政府竟公开回应称“该厂通过了环评审批”;直到媒体、上级部门介入,当地环保部门才被迫承认,“企业的环评手续确实有问题”。
▲当地县政府今年1月5日公开回复实名举报的内容
一个连环评手续都没的工厂,当地官方如此“爱护有加”,这其中有无利益勾连,令人生疑。湖南省环保厅已对这家违法药企提出查处意见,要求停产、处罚、移送公安、公开曝光。与此同时,对于违法药企背后可能存在的失职渎职问题,检察机关也应一查到底。
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近日表示,“曝光问题也是正面宣传”,鼓励环保部门直面问题,敢于“揭丑”。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污染治理中的问题曝光,不只限于环保部门的主动查处,对于民众、媒体的举报,环保部门同样应敢于“揭丑”。环保执法需要与社会监督协同,共同向污染宣战。
但就这起事件和此前部分案例看,个别地方政府部门认知尚未调到“正确模式”:其眼中最大的敌人并不是污染,而恰恰是那些举报污染的人。为了掩盖问题,个别部门消极应对,哪怕赔上政府的信用也在所不惜。这种做法不仅架空了环保执法,令当地污染持续恶化,更重创了民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热情。
污水直排湘江,为啥记者查到官方查不到?当地需要对此有个交代。也只有法律及时“亮剑”,严惩类似压制污染举报的行为,才能给失职、渎职官员以震慑,让敢于“揭丑”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