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绿色能源创新引领—“2018中国可再生能源学术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2018-06-11 中国节能网27450
核心提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之一。大力推广应用绿色能源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内涵,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能源转型与能源革命显得更为迫切,包括在内的绿色能源肩负更重要的新的历史使命。
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之一。大力推广应用绿色能源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内涵,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能源转型与能源革命显得更为迫切,包括在内的绿色能源肩负更重要的新的历史使命。为加强可再生能源领域学术交流,引领新技术推广及应用,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以“绿色能源• 创新引领”为主题的“2018中国可再生能源学术大会”将于2018年8月21-23日在北京召开。
 

 
6月10日“2018中国可再生能源学术大会新闻发布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大会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谭天伟,程序委员会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李宝山,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许洪华,评奖委员会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吴创之,大会秘书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祁和生等出席发布会并致辞。
 

 
谭天伟理事长在致辞中表示:“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当下,顺应全球能源绿色发展趋势,兑现温室气体减排承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措施。近年来,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中国可再生能产业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速度和巨大成就。2017年末,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约占总发电装机36.5%,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约占总发电量25%。风力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集热面积的安装应用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系统高效、稳定、规模化的应用离不开技术创新驱动下的成本持续降低,这也是中国可再生能源科技工作者的成绩和骄傲。”
 
大会涵盖可再生能源各个分支,内容丰富,亮点纷呈
 
“2018中国可再生能源学术大会”是一次国内外最前沿的繁荣学术思想、引领行业创新发展的学术大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副理事长、2018中国可再生能源学术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李宝山介绍了大会情况。本届大会包含开幕式主论坛和多场专业分论坛以及闭幕论坛等环节。8月21日开幕式主论坛:上午,计划围绕“未来能源架构”,分别从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等多项技术的发展研判、在未来能源架构中的可再生能源+与关键技术、多能耦合利用与学科融合、支撑未来可再生能源应用的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技术特邀4~5个专题报告。下午,计划两场对话,第一场以未来能源架构与我国能源发展路线图为题,探讨未来能源架构中各项能源技术的定位、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案、重大装备、产学研合作创新、政策支持等发展要素,凝练院士专家意见,形成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相关建议;第二场将以破解当前行业发展瓶颈的技术解决方案为题,针对当前备受关注的弃风、弃光、弃水、拖补欠补等行业瓶颈及痛点问题,从技术角度探讨分享解决思路与创新技术、模式与方案。
 

 
作为我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权威性学术组织,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有11个专业委员会和专业组,本次大会将力邀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分别阐述各项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在22日、23日两天时间里将举行光伏、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天然气水合物、清洁取暖和低能耗建筑、氢能与燃料电池、可再生能源与新一代电力系统、太阳能光化学转化和利用、储能等十余个专题20多场次学术分会,全面展示我国可再生能源产学研成果,以彰显科技创新对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引领作用。此外,为引导青年学子把创新激情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大会同时启动首届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科技竞赛。
 
新华网、人民网、腾讯网、经济日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中国能源报、中国电力报、中国节能网等分别来自互联网门户网站、大众媒体、财经媒体以及行业媒体的30多家媒体的记者参加了发布会。
 

 
我国一些主流可再生能源产业规模名列世界前茅
 
在我国政府的支持下,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为代表,已经形成了不同程度的产业规模,其中一些产业规模名列世界前茅。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的统计信息,2017 年,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966 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88 亿千瓦。其中当年海上风电装机116 万千瓦,是历年以来装机最多的一年,海上累计装机达到279 万千瓦。
 
从风电机组技术发展趋势看, 2MW以下风电机组所占市场份额逐年下降,2017年仅占7.3%,2MW机组占59%,2MW以上机组占33.7%,机组向大型化发展。
 
2017 年,全国有新增装机的整机制造企业共22 家,其中,金风科技新增装机容量达到523 万千瓦,市场份额达到26.6%;其次为远景能源、明阳智能、联合动力和重庆海装,前五家市场份额合计达到67%,市场集中度逐年走高。
 
另据国家能源局网站公布的信息,2017年,全国新增并网风电装机1503万千瓦,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1.64亿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9.2%。风电年发电量3057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4.8%,比重比2016年提高0.7个百分点。2017年,全国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1948小时,同比增加203小时。全年弃风电量419亿千瓦时,同比减少78亿千瓦时,弃风限电形势大幅好转。
 
国家能源局《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的风电年内工作目标是,稳步推进风电项目建设,年内计划安排新开工建设规模约2500万千瓦,新增装机规模约2000万千瓦。扎实推进部分地区风电项目前期工作,项目规模约2000万千瓦。积极稳妥推动海上风电建设,探索推进上海深远海域海上风电示范工程建设,加快推动分散式风电发展。
 
在我国太阳能领域,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市场化应用。根据国际能源署(IEA SHC)的最新统计数据,目前全球太阳能热利用的总保有量为456GWth(6.52亿平方米),其中中国占71%。从产品结构来看,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仍是中国太阳能热利用市场的主流产品,但销量呈下降趋势;与之相比,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市场份额稳步上升,2017年市场占有率为14.5%,同比2016年增长8.9%。近年来,我国热利用市场结构正逐步由零售市场向工程市场发展。2017年,工程建设的比重占总市场份额的71%,而零售市场则由2014年的62%下降至29%,热利用系统逐步从生活热水向建筑供暖空调、区域供热、工业过程用热等形式多元经发展。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在产学研紧密合作,增进国际合作,在工程市场探索大型区域供热空调系统,引导产品和生产向人工智能化发展等方面推动产业升级。据悉,在本届年会上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与太阳能建筑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清洁取暖和低能耗建筑”分论坛。
 
光伏产业是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后起之秀,得益于国家扶持和行业打拼,近几年获得了迅猛发展,从根本上扭转了早期我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2017年,我国多晶硅产能超过万吨的企业有8家,产能利用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产量为24.2万吨,同比增长24.7%,占全球多晶硅产量的54.8%。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增长均在40%左右,占全球总产量比重都在70%以上。从市场规模来看,2017我国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53.06GW,同比增长53.累计光伏装机并网量达到130.25GW,同比增长68%。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其中,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100.59GW,分布式累计装机容量29.66GW。全年光伏发电量1182亿KWh,占我国全年总发电量的1.8%。近年来,我国光伏技术创新、提质增效步伐加快,光伏发电正在加速逼近平价上网目标。本届年会光伏分会,将在晶体硅材料和硅片、晶体硅太阳电池、薄膜太阳电池、新型太阳电池、光伏系统与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展示最新技术亮点。
 
生物质能是地球上唯一可再生碳源,是唯一可直接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等能源产品的可再生清洁资源。目前,我国生物质能产业主要集中在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质燃气和生物液体燃料。至“”十二五”末期,我国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约1030万千瓦,其中,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约530万千瓦,垃圾焚烧发电约470万千瓦,沼气发电约3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520亿千瓦时,生物质发电技术基本成熟;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约800万吨,主要用于城镇供暖和工业供热等领域。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热产业处于规模化发展初期,成型燃料机械制造、专用锅炉制造、燃料燃烧等技术日益成熟,具备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基础;全国沼气理论年产量约190亿立方米,其中户用沼气理论年产量约140亿立方米,规模化沼气工程约10万处,年产气量约50亿立方米,沼气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燃料乙醇年产量约210万吨,生物柴油年产量约80万吨。生物柴油处于产业发展初期,纤维素燃料乙醇加快示范,我国自主研发生物航煤成功应用于商业化载客飞行示范。根据我给生物质能“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生物质能基本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利用。生物质能年利用量约5800万吨标准煤: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500万千瓦,年发电量900亿千瓦时,其中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700万千瓦,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750万千瓦,沼气发电50万千瓦;生物天然气年利用量80亿立方米;生物液体燃料年利用量600万吨;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3000万吨。2017年,国家的十五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到2020年实现车用乙醇汽油的全国覆盖。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化已进入快车道。
 
电网作为连接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网络枢纽,在可再生能源高效开发利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各种新型用能设备广泛接入,“大云物移智”技术与电力系统深度融合,传统电力系统的物理特性、运行模式、市场形态将发生根本改变,未来电力系统发展不仅是过去的延续和强化,更是升级换代、质变发展,跨越式地进入更高层次、更加泛在的“新一代电力系统”阶段,即构建以“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开放共享”为形态特征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与新一代电力系统”学术分会场将重点探讨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与集中式开发、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下的新一代电力系统、能源互联网、储能与可再生能源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是一种现实可行且具有竞争力的清洁能源,地热能的利用将在替代燃煤供暖、减轻雾霾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在“十三五”时期 ,我国新增地热 能供暖(制冷)面积 11亿m2,其中:新增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 7 亿m2;新增水热型地热供暖面积 4 亿m2。到 2020 年,地热供暖(制冷)面积累计达到 16 亿m2。2020 年地热能年利用量 7000 万吨标准煤,地热能供暖年利用量4000 万吨标准煤。
 
前沿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发展新能源汽车已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动力电池是新能源车的“心脏”,其中燃料电池是动力电池的理想之选,但实现产业化尚有许多技术难点需要攻克。据了解,在国家出台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政策基础上,上海、北京、广东佛山、湖北武汉、江苏苏州、河北张家口、山东济南等多个省市先后公布了地方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上海计划到2020年,打造国内领先的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示范城市,建设加氢站5-10座、乘用车示范区2个,运行规模达到3,000辆,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50亿元。预计2050年我国将会迎接氢能时代的到来,形成10万亿元的产业规模。
 
针对制氢、储氢和加氢技术、燃料电池及其部件和原材料技术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关键瓶颈问题和研究热点,本届年会氢能与燃料电池分会会议主题为“加氢站与氢能汽车”,会议将交流氢能研究领域有关制氢与氢气纯化、氢的储运与加氢站、氢安全与标准规范、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部件、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汽车的最新理论、技术与成果。会议将邀请国内氢能领域院士、863首席科学家和其它顶尖科学家学者介绍最新科技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本次会议将是国内氢能界最具影响力的高层次学术交流会。
 
天然气水化合物(可燃冰)作为蕴量丰富的新能源,近年来在全球掀起了勘探、研究开发的热潮,随着技术的突破,其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本届年会天然气水合物专业委员会分会场将立足于国家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开发利用的实际需求,以“安全、高效、环保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利用”为主题,将力邀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阐述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和开采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邀约专家有来自中海油研究总院的专家就2017年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作进行详细的阐述,还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专家就目前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勘探技术进展、矿藏储量的确定等进行详细的报告。
 
我国的海洋能和光化学虽然尚未形成产业化规模,但在教学研究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能筹通
    加关注0
  • 中国节能网(CES.CN)最具影响力的节能产业互联网平台。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