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当中国拒当“世界垃圾桶”,塑料垃圾危害会离我们远去吗?

   2018-07-26 中环网6320
核心提示:一个薄薄的塑料袋,对我们来说就像匆匆过客,转瞬之间,它们就会去往垃圾箱,与我们“永别”。
       打包,拎走,扔掉。
 
      一个薄薄的塑料袋,对我们来说就像匆匆过客,转瞬之间,它们就会去往垃圾箱,与我们“永别”。
 
QQ截图20180726100141
图片来源:pixabay
 
      然而,离开人类的手掌之后,它的冒险历程才刚刚开始。
 
      如果它“运气不好”,就会被回收,进入机器粉身碎骨后再次流入循环。但50%-70%的塑料垃圾运气很好,它们会伴着风儿飘、顺着河流游,或者直接被倒进大海,在海床、海面或是海洋动物的胃里安家,甚至有少数“冒险者”还会到达南北极或马里亚纳海沟[1]。
 
      塑蓝星球
 
      平均使用时间25分钟,降解至少需要470年,回收利用不到10%,这就是人类把水蓝色星球变成塑料乐园的故事。
 
      自1907年列奥·亨德瑞克·贝克兰注册了酚醛塑料的专利以来,人类已经生产出总计超过83亿吨的塑料制品,其中有63亿吨被废弃,如今,这一数字仍在迅速增长中。
 
QQ截图20180726100155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图:冰山一角。我们对塑料污染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来源:www.nationalgeographic.com
 
      这些塑料垃圾从各种渠道涌入大自然,最终在海洋汇合,构成了一个160万平方公里的垃圾岛,并在南太平洋上形成了一个足有中国四分之一大小的垃圾带。预计2050年,全球塑料垃圾将达到约120亿吨,要比海洋鱼类的总重还多。
 
QQ截图20180726100205
      为了让更多人重视海洋污染,环保组织和LadBible合作,正在申请让这个垃圾岛成为世界上第196个合法国家。图片来源:http://www.ladbible.com/trashisles。
 
      塑料浮岛是海洋动物的噩梦。海龟和海鸟会因吞下塑料袋导致消化不良而最终饿死,海豹和鲸鱼会被渔网纠缠至死。1960年胃里发现塑料的海鸟比例还不到5%,而现在,这一比例已经飙升到了90%。
 
QQ截图20180726100214
生活在海面的海龟是塑料的常见受害者。图片来自纪录片《塑料海洋》。
 
      那些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被称作海洋中的PM2.5。
 
      含有增塑剂的塑料微粒容易吸附有毒物质,它们在海鱼、贝壳等体内积累,然后又回到人类口中。食盐、自来水和海鲜等都含有或多或者的塑料微粒。多数塑料会释放有雌激素活性的化学物质双酚A,它在人体内会起到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92.6%以上的美国人体内都有可探测浓度的这种物质,而6-11岁的儿童体内双酚A的浓度是成年美国人的两倍[2]。
 
      这些塑料从何而来?
 
      每年流入大海的800万吨塑料垃圾,来自何方呢?
 
      德国学者发表的一项报告显示,90%的塑料垃圾是通过10条河流进入海洋的,而这10条河流,全部位于非洲、印度和中国[3]。长江、黄河、海河、珠江和黑龙江等榜上有名。这五条河流附近几乎集中了中国的所有大城市和工业区。
 
QQ截图20180726100223
漂浮在海洋中的塑料微粒的总数和重量。每个点代表20公斤塑料。中国沿海地区是塑料污染重地之一。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
 
      在这些河流附近分布的另一种鲜为人知的产业则是洋垃圾回收。洋垃圾通常是指来自国外的固体废物,它既包含可以回收处理再利用的资源,也混杂着各种有害物质。
 
      洋垃圾的历史已有两百年。在独立战争后,美国曾从欧洲大量进口洋垃圾回收利用,而二战之后,富裕起来的美帝成了最大的洋垃圾出口国,正在发展的日本、韩国等迅速成为回收发达国家垃圾的“接盘侠”。直到改革开放后,对各种资源的需求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废品回收国。
 
      中国给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免除了后顾之忧。发达国家只需要分拣打包,然后出船费运往中国,这既节省本地高昂的人力资源,保护本国环境的同时还能多赚钱,何乐而不为?
 
      自1992年以来,中国进口了全球至少45%的塑料垃圾。仅2016年,中国的塑料垃圾进口量就超过700万吨。塑料垃圾被打碎成颗粒后再加工成塑料袋等制品,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QQ截图20180726100232
分拣洋垃圾的工人。图片来源:《塑料王国》视频截图。
 
      纪录片《塑料王国》的导演王久良追踪发现,从世界各国进口的洋垃圾到达中国后,主要由各地小作坊分拣、回收。当地人因此致富,也因此饱受折磨。比如人口20万的贵屿,最高峰时有80%的本地人口参与废品回收行业,为当地贡献了90%的GDP。然而对贵屿镇某村的体检发现,全村80%以上的中小学生患有呼吸道疾病,25%的新生儿铬超标[5]。
 
QQ截图20180726100241
在塑料回收站玩耍的儿童。图片来源:《塑料王国》视频截图。
 
      生产过程中的废物被焚烧,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混杂着其他生产生活污染物,最终汇入大海。2009年国家海洋局的报告显示,在中国河口地区的457个排水口中,有337个排水口的水质属于严重污染[6]。
 
      中国一纸禁令,塑料垃圾将何处去?
 
      如何控制塑料等固体废物的污染,已经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重问题。
 
      一个好消息是,2017年7月,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即众所周知的“洋垃圾”禁令。
 
      禁令并非完全禁止垃圾进口,只是禁止4类24种高污染固体废物,包括生活来源废塑料、钒渣、未经分拣的废纸和废纺织原料等。它们通常打着可回收固体垃圾的名号,夹带高污染垃圾与危险性废物。
 
      过去三十年里中国一直充当着发达国家的“消化道”。如今,中国不想做这种伟大的“贡献”了,这对中国的环保事业,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对垃圾出口国而言就很难受了。
 
      由于中国是塑料垃圾进口大国,因此禁令一出,影响势必深远。正值“洋垃圾”禁令颁布一周年时,美国佐治亚大学的Amy L. Brooks等预测了未来12年世界塑料垃圾的发展趋势,并把结果发表在了《科学》(Science)上[7]。他们预测,由于这一禁令,到2030年,发达国家将有总计1.11亿吨塑料垃圾无处可去。
 
      为了计算禁令带来的影响,研究者分析了全世界塑料垃圾的进出口数据,发现从1993到2016年,全世界的垃圾进出口总量增加了约8倍。
 
      在这28年里,有四件大事影响了塑料垃圾处理产业。
 
      (A)在1995~2005年,由于材料分离技术的进步,美国采取了单流回收方式,人们只需要将垃圾一股脑丢进回收站即可,分拣、打包交由工人和机器来做。这让更多的脏乱差垃圾流入回收站,同时也使得出口的垃圾更脏乱差。
 
      (B)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动全球化浪潮,垃圾产业也搭了顺风车。
 
      (C)2013年,中国实施临时进口限制。
 
      (D)2017年,中国制定洋垃圾禁令。
 
QQ截图20180726100250
塑料垃圾的出口走向(以美国为例)。图片来源:参考文献[7]。
 
QQ截图20180726100259
黄线代表2016年中国塑料垃圾进口来源,不同灰度的国家代表1988~2016年塑料垃圾累计出口量。图片来源:参考文献[7]。
 
      在这28年里,塑料垃圾回收形成了发达国家消费—发展中国家回收再利用的全球性产业链,也形成了很强的依赖关系。由于发达国家本土没有发展起相应的垃圾处理系统,当中国说“不”时,如何处理这些垃圾就成了他们的“切肤之痛”。
 
      如果这些垃圾不再去中国,它又能到哪里去呢?
 
      垃圾焚烧厂是垃圾们的一个好去处,当然前提是技术到位而且环保达标。发达国家垃圾分类要求高,因此处理效果好,但仍有大量垃圾无法焚烧只能填埋。
 
      另一个选择则是运往印度、菲律宾等其他发展中国家。但相对于全球垃圾产生速度,这些国家的进口量不过是杯水车薪。
 
      垃圾处理之难,迫使含塑料制品的产品价格水涨船高,也让更多人开始选择更环保的生活。比如星巴克就宣布一杯咖啡涨价5便士,如果消费者自带水杯,买咖啡还可以优惠25便士。而英国今年也制定计划,要在本土全面禁止使用塑料吸管和塑料瓶。
 
      未来,我们该何去何从?
 
      在塑料生产量连年攀高,而回收利用率仍然很低的现状下,我们如何拯救脆弱的环境,给自己的子孙一个交代?
 
      塑料曾被视为“20世纪人类最为伟大的发明”,以其便捷耐用而为人称道;塑料也在“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榜上有名,被人们视为环境的敌人。
 
      然而相比于纸袋等可回收包装,它成本低廉,更节约石油、淡水资源。但与此同时,它在后期处理阶段会消耗更多的环境资源。
 
      不管如何争执,塑料只是一项发明物,无所谓正邪。如何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提高塑料利用率和回收率,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垃圾分类刚刚起步,各种措施尚未健全,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才刚刚觉醒。
 
      保护我们每个人赖以生存的环境,需要每个人的努力。让塑蓝色星球回归本来面目,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节能传媒
    加关注0
  • 最具影响力的节能产业互联网平台。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