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煤化工产品还有没有市场发展空间?看看这位专家怎么说

   2018-08-10 中国能源报25680
核心提示:“近年来,国内多项煤化工技术取得突破,引领煤化工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日前,在煤化工成套技术与核心装备论坛暨智能工厂科技论坛上,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对记者表示,当前我国煤化工部分核心技术已是国际领先,一大批装备实现了稳定的商业化运行。
 编者按
 
      借助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煤化工产业,本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有效途径。
 
      但近年来,受经济效益差、成本高、环保压力大等因素影响,大部分项目建设缓慢,不尽如人意。中国能源报公众号(cnenergy)特刊发三篇文章,探讨当前我国煤化工技术整体处于何种水平、还面临哪些挑战、未来应如何发展。
 
 
QQ截图20180809183108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
 
      “近年来,国内多项煤化工技术取得突破,引领煤化工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日前,在煤化工成套技术与核心装备论坛暨智能工厂科技论坛上,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对记者表示,当前我国煤化工部分核心技术已是国际领先,一大批装备实现了稳定的商业化运行。
 
      同时,顾宗勤也认为,“十三五”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是推动传统煤化工技术改造、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的关键时期,要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装备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加快形成终端产品高端化、差异化发展的新局面。
 
      部分核心技术国际领先
 
      记者:我国煤化工总体发展水平如何?
 
      顾宗勤:近年来,国内多项煤化工技术取得突破,引领煤化工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直(间)接液化、煤气化、甲醇制烯烃、甲醇制芳烃、煤制芳烃和煤制乙醇等。
 
      当前我国煤化工部分核心技术已是国际领先,一大批装备实现了稳定的商业化运行。 如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3000吨/日大型水煤浆气化炉和干粉煤气化炉,制氧量10万立方米/小时的大型空分设备,重量大约2000吨的大型加氢液化费托合成反应器、大型工艺压缩机组、适用于工艺条件苛刻的大型高差压耐磨控制阀和高温高含固煤浆泵等重大装备和控制系统的自主化率已经达到了9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已建成示范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商业化运行和不断完善,工艺技术能效和环保水平均有了显著提高,如新建成的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吨油水耗由16吨降至6吨,部分煤化工项目还可以实现“近零排放”。
 
      记者:目前已建成的示范项目产能有多少?
 
      顾宗勤: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建成煤制油项目7个,包括1个煤直接液化项目和6个煤间接液化项目,总产能达到758万吨;建成11个煤制烯烃项目和10多个甲醇制烯烃项目,合计产能1267万吨;建成4个煤制天然气项目,总产能为51.1亿立方米。
 
      记者:中美贸易战会对我国煤化工产生怎样影响

      顾宗勤:据统计,2017年我国石油进口4.2亿吨,对外依存度超68%,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2017年,我国进口天然气946.3亿立方米,占全国消费总量的近40%。据报道,目前我国进口的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已超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可以预计,在“十三五”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将保持这一局面。
 
      然而,美国油气自给率将逐步提升,且其绝对优势使其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当前,国家政治经济格局中对抗因素上升,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战前途未卜。在此情况下,中美贸易中,美国以能源价格为武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甚至有可能在极端时期,把油气当做卡脖子的最好抓手。因此,煤炭深加工产业形成的石油替代能力及其技术装备储备,对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记者:煤化工产品市场空间如何?
 
      顾宗勤:目前来看,化工产品和清洁能源市场刚性需求还是很大。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已成世界之最,今后还将继续加剧。主要原因是今后我国能源需求还会继续增长。我国能源消费水平在世界上还不高,现在,我国人均电力消费已超世界人均水平,达OECD国家人均水平的二分之一,而人均油气消费水平为世界的60%和25%,为OECD国家人均水平的不足四分之一和不足十分之一。
 
      由于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从而导致我国部分基础石化产品,特别是以石油为原料的产品对外依存度也高。2017年,乙烯当量和丙烯当量以及对二甲苯的自给率分别达49.8%、76.6%和40.7%,在“十三五”期间仍将维持较大缺口,为发展煤化工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同时,随着国家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环保法规要求更加严格,我国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加快,“2+26”城市于2017年9月底前,全部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禁止销售普通柴油。发展煤制油产业,能够提供优质清洁油品,丰富优质成本油的多样化和燃料供应,减少油品供应,使雾霾天气影响减少。以半焦替代散煤燃烧,能够减少散乱污排放,有利于缓解我国部分地区的大气污染。
 
      成本竞争将成生存关键
 
      记者:煤炭去产能对煤化工产业发展有哪些影响?
 
      顾宗勤: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去产能步伐不断加快,淘汰化解落后产能效果显著,行业初步回暖,煤炭企业利润持续提升,但也给煤化工产业发展带来了压力。
 
      一方面,煤炭去产能政策导致国内煤价高涨,目前,煤价维持在0.1元/大卡,较行业去产能前上涨了约150元/吨,这使得煤制油成本上升约600元/吨,煤制气成本上升450元/千立方米。另一方面,煤炭去产能政策也加大了对煤炭新增产能的控制,煤炭矿区总体规划批复、产能核准等进一步大范围延缓,使多个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的煤炭资源难以得到落实。
 
      记者:在您看来,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还面临哪些挑战?
 
      顾宗勤:首先,国际油价低位运行影响煤化工发展。目前全球石油市场总体供应宽松,国际原油价格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如果没有特别事件,国际油价在较低区间运行将成常态。国际油价低位运行大幅降低了国内石油路线化工产品成本,石化产品竞争力显著提高。煤化工企业受原料成本上涨、产品价格下滑的双重挤压,盈利能力大幅下挫。
 
      国内外机构预测,“十三五”期间,国内油价运行的大概率区间为50—75美元/桶,现代煤化工项目将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成本竞争将成为现代煤化工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
 
      其次,煤化工面临的环保压力不断增大。“十三五”期间,我国主要目标之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为此,国家实行了更为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节能减排政策,对各省(区)市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目标,对水资源的“三条红线”实行全面管控,对能源消耗将实行总量和强度双控。现代煤化工水资源和能源消耗绝对量大,对当地环境影响大,因此煤化工项目获得用水、用能、环境指标的难度加大。
 
      记者:上述挑战给煤化工产业带来了哪些影响?
 
      顾宗勤:受经济效益差,煤炭、水资源难落实,融资难等因素影响,原来规划的很多项目投资意愿下降,有的甚至退出规划,停止项目前期工作。
 
      另外,由于环保压力的增大,各地纷纷出台措施要求企业和园区减少用煤量,对行业影响很大。要特别强调的是,“去煤化”必须分清楚原料煤和燃料煤。与燃料煤不同的是,增加原料煤进入工艺系统,主要是转变为化工产品,外排的污染物数量很少。而燃料煤的成分则通过燃烧全部外排,二者有本质区别,必须加以区分。
 
      以先进产能驱动产业升级
 
      记者:目前经济效益较差的煤制油和煤制气该如何发展?
 
      顾宗勤:建议适当建设一批煤制油和煤制气项目。考虑到当前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的严峻形势,并根据我国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的实际情况,防止在国际形势出现非正常状态下,确保我国油气的基本需求,我认为,除保证国内油气生产外,即保证2亿吨原油和15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国内生产,还要适当建设一批煤制油和煤制气项目。
 
      原来“十三五”规划的项目,目前进展缓慢,原因多种多样,最主要的问题是效益。为保证部分条件较好的项目能够落地,国家应给与适当的优惠政策,使项目能够达到微利运行,以增加我国油气的自我控制能力,使我国油气的最低基本需求供应掌握在自己手中。 
 
      记者:未来煤化工应朝哪个方向发展?
 
      顾宗勤:“十三五”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是推动传统煤化工技术改造、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的关键时期,要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装备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加快形成终端产品高端化、差异化发展的新局面。
 
      记者:业内对于煤制乙二醇的产能是否过剩仍有争议,您怎么看?
 
      顾宗勤:煤制乙二醇项目还是要谨慎推进。草酸酯路线煤制乙二醇技术正向低成本、高选择性、长催化剂寿命及环境友好等方向发展。随着下游用户对煤制乙二醇应用理解的加深,煤制乙二醇又开始应用于聚酯化纤行业。
 
      目前已建成的乙二醇项目产能约300万吨,在建项目产能也在300万吨左右,此外还有一大批拟建和规划项目。如果这些项目都能如期建成,我国乙二醇市场将进入激烈的成本竞争时代。
 
      记者:煤制烯烃产业如何迈向更高端?
 
      顾宗勤:目前,煤制烯烃项目大多集中在西部地区。今后,一方面要搞好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供应,减弱西部供应商和东部消费终端的空间距离障碍,使西部将能够更及时地掌握市场动态,响应市场需求,灵活布置生产。
 
      另一方面,煤制烯烃项目要做好产品下游开发,提高产品档次,如开发双峰聚乙烯、高分子量聚乙烯等。目前要做的就是技术创新,拉动煤制烯烃产业再上新台阶。
 
      这同样适用于传统煤化工产业供给侧改革。针对传统煤化工产能过剩局面,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对现有产业的修修补补,不具备技术改造条件的要及早淘汰。传统煤化工产业仍需要以投资出创新,要以新代旧,以先进产能驱动产业升级。
 
      记者:对低阶煤分质分级利用您有何建议?
 
      顾宗勤:低阶煤分质分级利用目标是使煤炭物尽其用,将低阶煤通过热解、半焦利用、焦油加氢等过程,实现物质能量的梯级利用,提高煤炭利用率和附加值。以低阶煤分级分质利用为基础,探索形成油-气-化-电多联产的新模式,对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和综合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当然,对于低阶煤分质分级利用项目也要避免过度深加工的问题。有的项目,前面是低阶煤分质分级利用,后面接着很多的煤化工项目,从头到尾几乎包含所有煤化工产品,投资巨大,不利于项目实施。文 | 别凡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节能传媒
    加关注0
  • 最具影响力的节能产业互联网平台。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