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界面新闻记者获悉,中石化与中石油、中海油将建立上游企业互保互供机制,共同研究多气源用户冬季供气方案。它们承诺,在应急情况下互相支持,互为备用气源,确保应急期间沿线市场稳定供应。
目前,中石化华北管网已在榆济线榆林站、安济线安平站与中石油直接实现了互联互通,互供能力分别为400万方/日和300万方/日;与中海油通过烟台中世管网实现了互联互通。
据中石化介绍,华北区域管道气用户中,双气源用户占比数达到60%以上,可采取互保互供的方式与中石油实现互联互通。
中石化表示,根据国家发改委工作部署,预计今年11月前,中石化还将在天津LNG外输干线南港阀室与中石油港沧线实现互联互通;明年,济青线胶州站将与中石油泰青威管线实现互联互通;未来,中国石化华北管网还将与川气东送管网,与中石油中俄东线、陕京线实现互联互通。
据《中国石油报》报道,中国石油也将相继投资258亿元以上,实施2018年至2019年33项互联互通重点工程。这些重点工程建成后,将打通管输和调运瓶颈,优化全国及区域干线管网系统,季节调峰、应急保障能力将明显提升。
因国家加强治理大气污染的力度、“煤改气”政策强力执行等原因,国内天然气需求量大幅增长,去冬今春,天然气供应紧张、价格大涨,中国华北、华中多地发生大规模“气荒”,河北省还首次拉响天然气供应橙色预警。业内多预计,今年冬季或再次出现天然气供应短缺问题。
在传统消费淡季,今年的天然气需求量不减反增,继续维持高速增长。统计数据显示, 1-6月,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累计1346.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6.12%。
上半年,国内天然气进口量也创新高。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1-6月,中国天然气进口量达4207.7万吨,同比增长35.4%。
为应对可能再次出现的“气荒”,国家有关部门和三大油气企业已开始布局。其中,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被视为最有效的解决手段之一。
实现天然气管网的互联互通,意味着三大石油公司、省网公司的管道与各种气源相互联接,使用户拥有多个气源,从而保证供应。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天然气管网总里程达6.8万公里,总输气能力约2900亿方/年。但由于天然气管道归属不同,以及区域管网不完善,管网之间未形成完全的互联互通。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2018年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表示,三大油气企业需在2018-1019年进一步加大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工作力度,并将中卫-贵阳输气通道联络增输工程、陕京四线增压工程、天津大港枢纽站联通工程等十大工程列为2018年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点工程。
8月3日,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一行到中国石油专题调研加强油气安全供应保障情况。据中国石油网报道,连维良在会上特别强调,要抓紧签订合同、抓紧锁定气源、抓紧新建项目启动、抓紧细化冬季保供方案,确保“煤改气”用气、确保管网应通尽通、确保储气库应储尽储、确保压非保民平稳有序。
中石油董事长王宜林承诺,将加快天然气产供销储体系建设,把天然气冬季保供工作做好、做到位,扩大对外油气合作,努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油气市场稳定供应。
7月底,在中石化召开的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工作会上,中石化副总经理喻宝才也表示,要坚决完成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任务。
在中海油的2018年领导干部会议上,中海油集团董事长杨华也称,要确保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工作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