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环保产业大变局:国企央企主导投资 民企专注市场技术

   2018-12-26 经济参考报1370
核心提示:2018年以来,在政策催化与市场需求带动下,环保产业整体势头发展迅猛。与此同时,行业内部出现分化,部分企业融资受困。业内分析
 2018年以来,在政策催化与市场需求带动下,环保产业整体势头发展迅猛。与此同时,行业内部出现分化,部分企业融资受困。业内分析认为,未来随着融资环境的改善,各路资本陆续进入环保市场,环保企业业绩也将有望整体回暖。

1

环保市场刚性需求增长迅猛

近年来,全国范围持续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催生巨量的环保刚性需求。据市场机构统计,“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的环保投资合计4.17万亿;“十三五”期间,环保产业投资将会突破16万亿元,其中水务水环境治理占50%,固废综合处置占31%,土壤修复占比19%。

新生的环保需求令相关企业获益匪浅。近日,在北京市一个绿色照明工程实施推广交流会上,多位企业人士表示,北京市绿色照明工程带动了市场需求,一些龙头照明企业的订单数量稳定增长。

欧普照明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北京市的绿色照明工程项目已经领先国内其他城市,政府在一些指导项目上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力度很大。”

2018年底,民营环保企业融资环境正在逐步改善。11月,针对民营企业股权质押、债务风险等问题的政策解决方案密集发布,包括中央及地方政府、市场机构、国有资本和社会资金陆续进入环保市场。

“环保是一个受政策性影响较强的产业。”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表示,“2017年我国环保产业增速是17%左右,2018年环保工程、设备公司的增幅也达到15%到30%的水平。”

他还认为,“依法常态环境监管是对环保产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环保行业监管执法力度空前。随着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环境执法监督机制等的完善,环保产业已经步入强监管时代。

12月25日,生态环境部通报各地2018年1-11月环境行政处罚案件与《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的执行情况。截至当前,全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6.62万件,罚没款金额为135.97亿元。

2

环保企业喜忧参半

在政策红利释放和行业从严监管的综合影响下,环保企业正面临新一轮洗牌。Wind统计数据显示,全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已发生102起环保违规问题,仅是环保部门的处罚已经累计6262.09万元。

在上述102起环保违规公司中,有74起是上市公司控股参股公司发生环保违规问题,其余28起是公司本身涉及环保违规。星湖科技、亚星化学、国中水务、ST辉丰、中色股份、联化科技等20家公司被罚超过百万元。

“2018年对环保企业而言,是忧喜参半。”山西一家环保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全年营业收入近5000万元,其中3000万元靠运营和咨询,近2000万元靠工程项目。”在他看来,全年业绩主要看现金流能否稳健。“有的项目虽大,但工程结束拿不到钱的风险很大,本着求稳的原则也不敢接。”

近年来,环保企业在建工程项目合同金额不断增大,资金投入相应增加,多数企业依靠负债规模持续扩张。2018年迎来债务兑付高峰,部分企业融资失败,造成违约事件。

吴舜泽认为,2018年环保企业正处于去杠杆的阵痛时期。环境产业中出现问题的大部分是上市企业,这些上市公司负债率普遍高企。“个别企业过于激进,短债长投、资金错配,违背了基本经济规律。必须要去杠杆和金融强监管进行纠偏”。

3

资本加持令环保企业涅槃重生

12月24日,生态环境部召开相关会议,研究部署2019年生态环境工作。未来将进一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协同推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下一步将帮助企业制定环境治理解决方案,重视并解决企业对环境监管的合理诉求。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环保产业将放弃之前的粗放式发展,进入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阶段。经过2-3年的格局重塑,未来行业格局将形成国企央企主导投资、民企专注细分市场技术的新格局。

12月19日,光大水务宣布取得南京浦口珠江污水处理厂中水厂二期项目,涉及投资约人民币2亿元。当月,该公司还签署其他4个环境修复项目,涉及总合同金额约人民币4749万元。

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光大绿色环保行政总裁钱晓东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自2018年5月取得第一个环境修复项目以来,公司环境修复市场拓展势头良好,目前项目已有9个,环境修复中心的各项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业务发展呈快速上升态势。”

钱晓东进一步表示,“《土壤污染防治法》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势必大力推动土壤修复行业的强劲发展,为公司环境修复业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从5月开始,陆续有多家民营企业发布公告,通过引入国企或政府资金作为战略投资人或出让控股权保障企业持续经营。业内预测,国资入股后,不同企业之间由于国资背景的差异会产生分化,同时双方的融合需要时间。

据统计,目前各地政府、券商、险资等成立或拟成立的纾困专项基金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11月2日,碧水源和东方园林与金融机构签署了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合作意向性协议。11月16日碧水源率先完成第一单规模14亿的短期融资券。

与此同时,PPP政策开始回暖。在2018第四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上,财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透露,财政部将配合司法部加快推进PPP条例出台,规范PPP发展的相关意见即将下发,并指出“明确10%红线绝对不能打破的同时,强调依法合规的10%支出红线以内的PPP支出责任并不属于隐性债务。并且,意见还强调依法合规的PPP财政支出责任必须要纳入预算”。

上述人士分析认为,预计2019年上半年,稳增长、宽信用的政策仍将持续,这有利于环保企业进一步降低财务成本。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