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化学储能产业在2018年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元年。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暨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2018年中国累计投运的电化学储能项目规模为1.0185吉瓦/2.9123吉瓦时,是2017年累计总规模的2.6倍。来自RCESIP(储能产业政策研究中心)的预测表明,2025年中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有望达到24吉瓦,市场份额将迈入千亿级别。
而做出2018年是中国电化学储能产业元年的判断,不仅是基于市场规模,更重要的是产业开始触及一些关涉行业未来的根本性问题,比如储能专用锂电池研发应用。
2018年11月,宁德时代副董事长黄世霖公开表示,未来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技术路线会分开。对此,另外一家行业代表亿纬锂能储能事业部总经理陈翔则表示完全同意这一观点。上海国轩新能源(合肥)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明鸿进一步提出,市面上基本没有真正的储能电芯,各大动力电池厂家都未投入专门的储能电芯产线。
如果彭明鸿的说法是对的,那么我们经常看到的各种机构统计的储能项目用的是什么锂电池呢?显然只能是动力电池。至此,这一业内大家都在私下讨论但很少有人主动公开的重大命题进入了公众视野。无疑,这是行业的一个重大进步。
那么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有哪些分别呢?
第一,从应用场景来看,动力锂电池主要用于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以及其它电动工具领域,而储能锂电池主要用于调峰调频电力辅助服务、可再生能源并网和微电网等领域。
由于应用场景不同,电池的性能要求也有所不同。动力锂电池作为移动电源,在安全的前提下对于体积(和质量)能量密度尽可能有高的要求,以达到更为持久的续航能力。同时,用户还希望电动汽车能够安全快充,因此动力锂电池对于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都有较高的要求,只是因为出于安全性考虑,目前普遍采用1C左右充放电能力的能量型电池。对于储能应用而言,因为绝大多数储能装置无需移动,所以储能锂电池对于能量密度并没有直接的要求,至于功率密度,不同的储能场景有不同的要求。
中科院电工所储能技术研究组组长陈永翀曾指出,对于电力调峰、离网型光伏储能或用户侧的峰谷价差储能场景,一般需要储能电池连续充电或连续放电两个小时以上,因此适合采用充放电倍率≤0.5C的容量型电池;对于电力调频或平滑可再生能源波动的储能场景,需要储能电池在秒级至分钟级的时间段快速充放电,所以适合≥2C功率型电池的应用;而在一些同时需要承担调频和调峰的应用场景,能量型电池会更适合些,当然,这种场景下也可以将功率型与容量型电池配合一起使用。
第二,相对于动力锂电池而言,储能锂电池对于日历使用寿命有更高的要求。新能源汽车的寿命一般在5-8年,而储能项目的寿命一般都希望大于10年。动力锂电池的循环次数寿命在1000-2000次,而储能锂电池的循环次数寿命一般要求能够大于3500次,并且希望通过开发新型的运维再生技术,达到超长的日历储能寿命。
第三,在成本方面,动力锂电池面临和传统燃油动力源的竞争,储能锂电池则需要面对传统调峰调频技术的成本竞争。另外,储能电站的规模基本上都是兆瓦级别以上甚至百兆瓦的级别,因此储能锂电池的成本要求比动力锂电池的成本更低,安全性也要求更高。
正是基于动力锂电池与储能锂电池有着众多的区别,为这一应用场景开发专用电芯也将成为可能。随着中国储能应用产业进入大规模时代,储能专用锂电池的生产已如弦上之箭、蓄势待发。据了解,国内已有如果电池企业如合肥国轩、亿伟锂能正在进行储能专用电芯的研发,储能应用专用电池的步伐也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