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不矛盾
在回应环境与发展的相关问题时,郭卫民表示,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对于产业结构调整、高质量发展以及长远发展,都是有好处的。今后仍要坚守阵地、巩固成果、咬紧牙关、爬坡过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郭卫民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中共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决胜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近年来大家能普遍感受到环境治理带来的成效,以大气污染治理为例,蓝天明显增多,尤其是北京市民应该有这样的共识。
他介绍,2018年中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同比下降9.3%,比2015年下降22%,水污染、土壤污染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这是很不容易的,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的结果。”他说。
不过,目前环境治理任务依然艰巨,最近两天京津冀地区又出现了雾霾天气。根据生态环境部最新数据,截至3月2日10时,北京市PM2.5小时浓度达到221微克/立方米,为重度污染;区域污染最重的城市是保定市,PM2.5小时浓度达到262微克/立方米,为严重污染。
究其原因,生态环境部也给出了解释:2019年2月19日以来,受弱厄尔尼诺现象和季节转化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长时间持续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叠加元宵节烟花爆竹燃放和工业企业春节逐渐复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持续长时间重污染天气过程。在偏南风持续影响下,伴随水汽输送,污染区域逐渐北移,开始影响包括北京在内的京津冀中北部地区。
根据最新预测预报结果,预计2日至4日,北京市均将持续重度污染,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也将持续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5日起,随着冷空气的来临,空气质量将逐步改善。
2019年3月1日,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发布消息称,自2019年3月2日0时至3月4日24时启动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机动车限行措施自3月3日0时起实施。
郭卫民在此次发布会上强调,“雾霾天可能会有反复,但是环境治理必须坚决”。
但值得注意的是,越往后大气污染治理会愈来愈难。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在区域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的同时,今后减排空间进一步收窄,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包括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等,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效果也不可能立即显现。要充分认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往后降低1微克都越来越难。”
严管与优化服务并重
对于公众持续热议的环保“一刀切”问题,郭卫民介绍说,有些地方为应付环保督察,简单化处理、“一关了之”,没有对企业加强督导。此后,主管部门及时采取了措施,专门制定防止“一刀切”的实施方案,坚持严管和优化服务并重,既要查“不作为”也要查“乱作为”。
事实上,“一刀切”行为本质是生态环保领域典型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懒政、惰政的表现,未协调好环保和经济的关系。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平时不作为,搞突击整改“一刀切”,这样不仅会损害环保,更会伤害经济发展的元气,完全背离了环保督察的初衷,必然造成污染反弹。
在2018年秋冬季,环保政策方面持续发力,实行差别化错峰生产、禁止“一刀切”正是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对于如何避免“一刀切”,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中被重点强调,且措辞严厉。
这是继2018年5月生态环境部专门制定发布《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意见》之后,再次提出严禁“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坚决避免以生态环保为借口紧急停工停产等简单粗暴“一刀切”行为。在此后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多个相关政策文件中,严禁环保“一刀切”被多次提及。
根据上述方案,对大气污染治理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污染问题突出、空气质量恶化的地区,要强化督察问责,生态环境部将实施严格考核问责。对重点攻坚任务完成不到位,或者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不到位且改善幅度排名靠后的,实施量化问责。
此外,郭卫民表示:“一些地方出现环境治理放松的问题,有关部门及时采取了督察行动,保持有效治理污染、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良好态势。”
空气污染雾霾环境保护环境污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