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2019-03-11 中国节能网2450
核心提示: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中央着眼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使命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沿江地区参与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总方针和总遵循。通过坚持实施最严格保护、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今天的长江经济带在不断释放巨大经济动能的同时,也在坚定地呵护绿水青山、留住诗情画意。
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中央着眼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使命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沿江地区参与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总方针和总遵循。通过坚持实施最严格保护、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今天的长江经济带在不断释放巨大经济动能的同时,也在坚定地呵护绿水青山、留住诗情画意。
水美、岸美、产业美、环境美,在各方努力下,一条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互促共进的新路正在明晰,长江经济带正在成为绿色的经济带、协调发展的经济带和生态环境共治的样本。如何开启长江经济带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进程,成为摆在沿线各地面前的一道共同考题。
长江经济带区域示意图
【代表委员话长江经济带】
崔鹏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做好长江上游灾害防治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发,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防灾减灾“三个转变”给减灾科研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要深入研究,从灾害预测、预报、预防到综合治理,再到社区灾害风险的管理,形成一整套的技术和方法,把减灾关口前移,更加注重综合减灾与风险管理。我们不仅要写成文章发表学术观点,更重要的是把研究成果运用到防灾减灾工作中去,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未来的灾害防治,我们要在以往岩土工程措施基础上重视生态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还要通过宣传培训,增强群众防灾减灾的意识,使防灾减灾成为群众的生活常识和自发行为。我们也希望进一步推动综合性防灾减灾,把灾害防治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结合起来,在除害的同时兴利,让群众真正安居乐业,服务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周洪双采访整理)
船舶在湖北武汉阳逻港区水域行驶。新华社发
仲志余委员(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
构建新时期和谐的水生态环境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要求,首先要以重要性为导向,其次要以问题为导向。要做到“大保护”,必须针对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治理等关键问题,这也是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期以来的重点工作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面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洞庭湖、鄱阳湖综合治理,就是当前需要重点突破的关键问题之一。首先,必须开展全面监测和系统研究,加强对江湖关系的认识。其次,优化调整重大工程实施,对各省、各部门达成一致意见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对存在分歧的项目加紧研究论证并加大省际、部门间的协调力度。最后,全面保护和修复两湖水生态环境,持续推进水污染综合治理,大力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加强生物栖息地保护。
目前长江防洪体系初步建立,要尽快修订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加快推进长江中下游蓄滞洪区调整与建设,加强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崩岸治理和应急抢护,尽快出台长江中下游洲滩民垸保护与利用管理指导意见。
(光明日报记者刘梦采访整理)
长江九江瑞昌段的沿江景观带。新华社发
于会文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
始终守好长江第一道岗
四川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四川的责任不仅在于保障全川人民喝上干净水,护好老百姓的“水缸子”,更在于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始终守好长江第一道岗,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四川今年将围绕长江经济带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协同推进生态修复、资源保护、污染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将重点在长江保护修复方面开展八个专项行动,并采取定期调度和不定期抽查及时掌握各地推进情况,对工作不力、进度缓慢的地方采取问题移交、通报、约谈等方式倒逼工作落实。四川将继续扎实推动中央环保督察组移交问题中涉及长江流域的各类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改工作,通过统筹调度、明查暗访、通报约谈、媒体曝光和移送追责等有效措施,防止问题整改反弹回潮,坚决推动问题全面彻底整改到位。四川还将建立完善长效常态机制,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政策体系,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开展环境保护党政同责考核。实施差别化考核制度,明确对生态敏感脆弱的58个县取消GDP考核。
(光明日报记者李晓东、周洪双采访整理)
李秀香代表(江西财经大学贸易与环境研究中心教授)
构建跨界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长江经济带各地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不断做出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许多严峻挑战。生态补偿机制创新是缓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的重要手段,长江经济带应积极构建长江经济带跨界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建议加快制定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或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条例,全面加强长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制定沿江开发产业项目负面清单,对长江水资源保护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制,实行长江上中下游水质交接责任制,实行排污许可证、总量控制制度,规定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的跨界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要构建跨界多元化生态补偿制度平台,建立包含不同层级政府的长江经济带府际联席会制度,包括跨界生态补偿约束组织以及编制流域综合治理与保护规划专门机构,并应签订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责任政府间协议。要制定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办法,制定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原则和标准,建立和完善长江经济带沿江地区森林、湿地、农业、矿产、水资源等生态保护机制。建议沿江城市共同设立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基金,进行横向生态补偿。
(光明日报记者李慧采访整理)
【专家评说】
打造高质量 发展经济带
作者:成长春(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
长江经济带建设应树立“一盘棋”思想,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打造高质量发展经济带。
首先,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是一场攻坚战。打好这场攻坚战,一是加大“三水共治”力度,强化长江法律保障,完善负面清单管理,落实“三线一单”约束,以持续改善长江水质为中心,统筹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为长江生物多样性、浅滩湿地功能性修复提供空间。二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绿色产业,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同时,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助力长江生态保护修复。三是构建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构建跨区域、跨部门的生态补偿大数据与信息共享平台,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横向生态补偿基金,以流域整体利益包容吸纳利益碎片。同时,积极探索“造血型”生态补偿与精准脱贫有机结合的路径。
其次,长江经济带应该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这样能带来几个好处。一是提升黄金水道功能。优化岸线使用效率,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建设,切实解决长江航道下游“卡脖子”、中游“梗阻”、上游“瓶颈”、支流“不畅”等突出问题。二是完善集疏运体系。加快“四个统一”建设,优化铁路、公路运输,推进多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加强国际通道建设,以大区域枢纽为节点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三是加快港口转型升级。对标世界一流港口,升级智能服务系统,打造智慧港口与绿色港口。推动港口以资本为纽带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推进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打造现代化港口群。全面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探索建立自贸港。
另外,长江经济带形成上中下游协同发展新棋局也很重要。一是能推动城市群协同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之间的差异化协同发展,形成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二是能推动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杜绝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支持各地以共建园区、产业飞地等方式,推进产业有序转移、形成互为补充的产业链,围绕区域分工与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创新资源协同配置,培育壮大新动能,携手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三是能突破体制障碍梗阻,从动力机制、协调机制、分配机制和补偿机制四方面,构建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合作机制,推进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
【百姓故事】
守护一江碧水 重塑美丽岸线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龙军
岳阳楼上,极目远舒,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
在洞庭湖与长江交汇的三江口区域,有着430米岸线的天欣码头,一片宁静。只见江水清清、滩涂平整。
就在一年多前,这里还是一幅作业繁忙的图景。每天有超过300辆运载砂石、水泥、混凝土的车辆轰鸣,周边居民苦不堪言,岳阳楼上不见碧波万顷,但见砂石船只密密匝匝。
洞庭湖北接长江,南接湘、资、沅、澧湖南境内四条大河,因此被比为“长江的肾”。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在湖南督察时发现,洞庭湖区生态环境问题严峻,“长江的肾”病得不轻。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此为导向,湖南开始实施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岳阳市君山区对全区环洞庭湖和长江沿线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采取业主“自拆”、政府“帮拆”的方法,对境内长江、洞庭湖沿线非法砂石码头进行取缔关停。
“水面是表象,根源在岸上”,为更好地恢复湿地生态,加强湿地功能,君山区还从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对生态环境进行系统整治,推进封洲禁牧、生态补偿、农业投入品管控等行动。通过综合治理,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恢复。
“以前的长江堤岸脏乱差,现在干净了,还种了花草,春天来了,很漂亮。”站在君山长江大堤,76岁的老人陈洪干看着整洁有序的江滩,笑意盈盈。
跟随他的脚步走进岳阳君山区华龙湿地,整个东洞庭湖映入眼帘,绿头鸭在逐水嬉戏。巡护员邹毅介绍,这种绿头鸭为冬季候鸟,由于当地环境的改善,选择留了下来,变成了正宗本地鸟。
近年来,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正得到全面恢复,珍稀鸟类频频出现,麋鹿、江豚自由嬉戏,成为动物的天堂。只要天气晴好,码头总能看到一群群江豚起舞、嬉戏,曾经尘土飞扬的砂石码头成了志愿者们守护、观测江豚的最佳观测点。
万里长江云水阔。滔滔长江水,浩浩洞庭湖,正在恢复昔日生机、正在见证美丽蝶变。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绿能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