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老工业城走出绿色新路

   2019-03-23 中国节能网1750
核心提示:开远市是典型的资源型老工业城市,曾因拥有长江以南最大的露天煤矿而声名远扬,也曾因环境污染问题严重而饱受诟病,一度陷入环境经济双下滑的窘境。痛定思痛,开远市举全市之力挖潜创新、精准治污,加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高质量推进生态建设,使这座昔日远近闻名的“臭城”“灰城”改头换面,成为群众点赞的生态新城。
 
开远市是典型的资源型老工业城市,曾因拥有长江以南最大的露天煤矿而声名远扬,也曾因环境污染问题严重而饱受诟病,一度陷入环境经济双下滑的窘境。痛定思痛,开远市举全市之力挖潜创新、精准治污,加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高质量推进生态建设,使这座昔日远近闻名的“臭城”“灰城”改头换面,成为群众点赞的生态新城。
政企携手探路绿色发展
开远市是我省能源、化工、建材生产基地之一,因煤而生、因煤而兴形成的煤矿、火电、化肥、水泥等“六大企业”,一直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顶梁柱。但同时也是名副其实的排污大户,给当地环境污染治理带来巨大压力。
为尽快扭转环境质量差、经济发展受制约的被动局面。近年来,开远市坚持对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实行最严格管理,持续加大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惩处力度,多措并举推动企业防污治污。
在位于开远城区周边的云南解化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解化化工分公司(以下简称解化公司)、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红磷分公司和华新水泥(红河)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厂区窗明几净,已经没有昔日污染严重的痕迹。近年来,为有效治理污染,3家企业拿出了实招,投入巨资建成投运一批污染治理设施,采取严密细致的管理手段,确保污染物以严于国家标准排放。
始建于1958年的解化公司,是当地废气、废水排放重点企业。公司曾因环保意识淡薄、治污投入不足、相关设施落后等原因,导致污染问题久拖不决,群众怨声载道。
解化公司副总经理王力兵介绍,在生死存亡关头,企业选择了不惜血本开展环保自救。近年来,公司累计投入1.279亿元,实施废水处理装置改造及新建项目,实现废水循环利用、稳定达标排放;投入0.537亿元进行锅炉烟气治理并提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去除率,使开远城区上空的扰民“黄龙”彻底消失。下一步,公司将投入1.16亿元,重点治理硫化氢废气和无组织排放废气,努力成为清洁生产和环境友好型企业。
“通过强有力的环保整治,使企业在符合相关法规、政策、标准的前提下,为转型升级争取了时间和空间。”王力兵介绍,未来该企业将依托当地煤矿建设新型大型煤化工产业,延长资源利用链条,实现资源的利用最大化。
开远市环保局局长岑伟介绍,“六大企业”在新形势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下大力整改存在的问题,为全市实现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打下了良好基础。政企合力强力治污取得明显成效,更加坚定了开远市绿色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优化结构产业激发活力
近年来,开远市在强力治污的同时,立足现有条件,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速调整优化以煤为主的经济结构,努力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道路。
按照《云南省开远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4—2030)》,开远市坚持“用地集中,开发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科学确定产业定位,园区向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开远市把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作为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持续改善全市大气环境质量的首要任务,按照城市主体功能规划要求,合理确定产业发展布局,积极推进全市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工作。目前,全市已有小龙潭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园等4个工业园区通过规划环评。各建设项目严格按产业要求入园,实现了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及环境污染问题从源头解决。
当地豆制品生产经营粗放、效率低下,高耗煤、高污染曾长期存在。为改变这一状况,开远市创新思路,以豆制品加工为启动项目,利用发电企业闲置土地、蒸汽等资源优势,建设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园区。
小龙潭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园区已经入驻豆制品、食品、果蔬深加工企业41户,共解决3500人就业,新增工业总产值15亿元以上。按照园区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预计入驻企业50户,可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
如今,“热电汽联产”模式成为开远市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标志性示范。通过这一举措促使火力发电企业向热电汽企业转型,既为众多小企业提供了所需能源,又化解了过剩火电产能,激活了煤、电,延长了产业链,为培育以热电汽为主要生产要素的轻工业集群创造了条件,实现了从传统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向循环经济发展的转变。
通过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实施系列绿色能源项目建设,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全市轻、重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绿色发展活力明显提升。
生态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开远市处于滇南干热河谷,植被较少,石漠化严重,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任务繁重。开远市委、市政府在强力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整合各方力量,着力弥补生态建设短板。
从2014年开始至今,开远市多渠道筹措资金7.238亿元,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城市面山和通道绿化、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治理、陡坡地生态治理、石漠化治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小龙潭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工程;实施节能降耗项目、淘汰落后煤炭产能项目、循环经济和重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开展凤凰生态公园建设、泸江河和南洞河河道治理工程。
近3年来,该市完成面山通道绿化建设60576亩、人工造林2.577万亩、封山育林1.2万亩。引进6家经营主体实施生态建设项目16个,总投资7.5亿元、2017年以来重点实施的南洞河流域生态治理建设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占地面积3500余亩的凤凰生态公园是当地最具标志性的生态建设项目。仅两年,昔日撂荒的凤凰山摇身变成绿树成荫的休闲公园,与周边相继建成的凤凰湖、凤凰湿地融为一体,这“一山一湖一湿地”既是一道亮丽风景,也实实在在地变成了城市“绿肺”。
随着生态环境状况发生质的飞跃,开远市相继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荣誉,并已成功创建省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绿色学校11所、省级绿色社区8家。 2018年1至11月,该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8%;1-9月,全市经济增速达到10.3%。
让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如今这座老工业城市华丽转身、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城”的目标正渐行渐近,绿色发展步伐与日弥坚。 
即时跟评 “双赢”是必然选择
易晖
开远市从“臭城”“灰城”转变为生态新城,在我省工业转型升级及城市品位提升的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
告别工业污染,最简单的办法或许是一刀切式的关停,开远市如果这么做,将意味着让全市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倒下,代价实在过于高昂。除非开远的“六大企业”都是低效能的“僵尸企业”,那倒不妨痛下决心一关了之。然而,这些企业都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比如在开远生产的许多工业产品仍通过百年米轨国际联运铁路连通越南、辐射南亚东南亚市场。工业顶梁柱既不能倒,又要确保企业污染物以严于国家标准排放,这就是开远走上绿色发展道路的“双赢”式必然选择。
实践证明,依靠现代科技并加大投入,一些污染大户是有望摘掉“灰帽子”而迎来蓝天绿地的。类似的例子还有离昆明主城区不远的安宁市,这里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是钢铁厂、化工厂等企业扎堆的地方,其中一些工厂制造的污染一度较为严重,但近年来通过加大对工业区企业有序整合和技术改造力度,安宁已成为生态宜居的国家级文明城市。许多网友过去很担忧安宁的环境质量,经过深入体验后觉得当地污染防控确实做得比较到位,连石化厂里面的小湖都养着天鹅,空气质量有时甚至比昆明主城区还好一点。如今再看开远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的成效,更能增强通过重拳治污倒逼地方和企业走上绿色发展新路的决心和信心。
常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理,不能片面理解。一些地区过度去工业化,也许可以换回农业社会的绿水青山,却未必都称得上金山银山。竭尽全力坚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传统产业注入绿色发展活力,对于尚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云南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绿能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