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企业究竟在做什么?
“我向大家汇报下一步发展中的思考与困惑。”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首创股份”)副总经理江瀚在开场白中说。
在环保业界,“国”字号的首创股份因其具有融资、工程设计咨询、技术研发、运营与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一直被同行们羡慕。
江瀚介绍,首创股份确定自己未来的组织发展战略是“职能管理战略化、业务部门前台化、能力部门专业化、专业单位生态化。”
但他同时坦承,在新形势下,首创股份也面临着许多困惑:是做污染治理,还是做环境保护,或者是做资源能源?是做业务,还是做资本?是做业务项目,还是能力产品?是做企业,还是做平台,或者是做生态圈?
在23日这场题为“新形势下环境产业战略发展思考专题研讨会”上,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兼首席环境政策专家骆建华表示,与过去相比,如今的环保治理更关注区域性、流域性的环境质量,已经由“点状式”演变到“带状式”;从一个城市的水污染治理,转变到流域水环境治理;环保企业从企业角色向“类政府”的角色转变,要帮助政府推动流域的治理、管理。
“这三个转变,要求环保企业既要有外延式扩张,也要有内涵式提升。”骆建华说。
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赵笠钧也表示,随着国家环保政策和市场大环境的改变,环保市场已经出现了“断崖式”的变化,环保企业必须尽快调整自己的战略。
3月23日,环境商会主办的“新形势下环境产业战略发展思考专题研讨会”现场。摄影/章轲
要么老大,要么什么都不是
“政府的环保管理已经从过程管理,包括使用什么处理技术都要管的阶段,进入到结果管理,只认环境质量。环保行业已经到了紧急的关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副会长潘文堂分析说,中国城市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环保基础设施已基本上由建设阶段进入到经营阶段。大建设、大开发、大资本投入已经告一段落。环保设施运营成为主要任务。
潘文堂说,而由单个环保治理项目扩大到流域治理,环保企业面临的风险也一下子放大了很多倍。“如果达不到合同要求,政府是可以不给钱的。”他说,这就要求从事第三方治理的环保企业必须加快构建自己的核心能力,“每一个企业都要有独门秘籍。”
“未来,单一企业已不能完全满足政府的要求,整个行业也面临着转型和洗牌,进入胜者为王的时代。要么老大,要么什么都不是。像威立雅、苏伊士这样的外资企业,以及首创这样的国有企业会不断做大,他们的周围也会聚集很多专业化公司。”潘文堂说。
而对于这一说法,环境商会执行会长、苏伊士新创建执行副总裁孙明华没有直接回应。她告诉大家,2018年是苏伊士进入中国的第30年,赢利状况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年。
孙明华说,苏伊士刚刚在澳门召开了一个业务发展研讨会,“我们的感受与大家不一样。”她说,苏伊士认为,未来,中国的环保市场肯定是全球环保市场发展的重点。
孙明华介绍,2018年苏伊士全球营业收入达到174亿欧元,约1400亿人民币。其中,营收增长主要在亚洲和美国,亚洲的营收已占总营收的15%。未来亚洲将成为苏伊士业务板块中最大的一块。
“大家不要气馁,未来中国的环保市场肯定是非常巨大的。”孙明华说,大家不要相互竞争,而是应当努力寻找业务增长点,比如,智慧水务就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把现象当规律,就会很迷失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此前发布的相关预测报告称,实施七大标志性战役和土壤污染治理环保投资总需求约为4.3万亿元,投资直接用于购买环保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约1.7万亿元,间接带动环保产业增加值约4000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在规划、政策及强有力的环境监管的引领和推动下,“十三五”期间,我国以第三方治理、综合环境服务、“环境管家”服务为核心的现代环境服务产业体系加速形成。2015年后,环境服务收入超过设备、装备、产品收入。2018年,环境服务收入在环保产业收入总额中的占比达到60%。
与此同时,我国环保产业集约化发展加速,形成了一批大型骨干企业集团,成为环保市场的主力军。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调查分析,企业数量占比约11%左右的较大规模环保企业,其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占比超过80%,营业利润占比超过90%。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樊元生此前表示,近年来,我国环保企业快速发展,A股涉足环保产业的上市公司已有120家,新三板环保企业300多家,创新型企业充满生机活力,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
樊元生同时表示,2017年底以来,我国环保产业运行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包括部分大型环保企业负债正在快速增加等等。但他同时表示,当前,我国环保产业正处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节点,环保市场依然保持较高增速,前景广阔。
研讨会上,环境商会副会长、维尔利董事长李月中表示,“中国环境质量的真正改善,至少还需要10年的时间。”他认为,眼下对于民营环保企业来说,还是应当守住主营业务,做一个“小美公司”。
“每个人都知道水往低处流,但这只是现象,背后的规律是万有引力。如果把现象当作规律,就会很迷失。”研讨会上,锦江环境总经理张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