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西藏绘就生态环保画卷

   2019-03-29 中国节能网1110
核心提示:出世界屋脊,跨山川河流,“中国最美公路”川藏线两旁的村庄展现出一幅壮美的绿色图景。从邦达机场一路西行至拉萨,满目青翠。
 出世界屋脊,跨山川河流,“中国最美公路”川藏线两旁的村庄展现出一幅壮美的绿色图景。从邦达机场一路西行至拉萨,满目青翠。
曾几何时,西藏生态环境一度拉响警报。由于当时生活条件落后,人们靠砍树谋生。有村民形容,“十几年前,到处都是运木头的大货车,村子里垃圾遍地,没人在意”。
2015年1月12日,在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西藏要保护生态,要把中华水塔守好,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生态出问题得不偿失。
绿水青山是西藏的宝贵财富成为共识,雪域高原踏上转型之路。川藏线两侧村落的生态得到修复,村民吃上“生态饭”。
2018年,西藏旅游收入超过490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近三成。在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看来,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同生共存,“搞好生态环境,老百姓的钱袋子自然就鼓了”。
村子美了,才能客常来民常富
3月,正是桃花季,川藏线旁的林芝镇嘎拉村1000余株桃树次第盛开,游客纷至沓来。村民们期盼着,今年他们的腰包又要鼓起来了。
嘎拉村党支部书记边巴正忙着筹备第17届桃花节,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2001年,很多摄影师慕名而来拍桃花,他觉得是个机会,提议要保护桃树、栽种桃树。起初,没人相信这比种青稞、小麦来钱快,人们通常砍伐桃树用于取暖、修房。
边巴设计了一座小型桃花园,5元一张门票,供游客拍照取景,一年下来,赚了3000元。村民们看到了机会,县里开始投资开发,从2002年起,每年举办桃花节。去年桃花季,10万名游客为小村带来300万元收入,33户人家,最高的能分红10万元。
这些年,村里的路平了,停车场、民宿、观景台、环山步道、景观水系一一修建。
还有村民提出将自家的蔬菜大棚改造成果园,不同时节都能结果,可以采摘苹果、樱桃、水蜜桃,游客一年四季有惊喜。
一路向西,随处可见藏区新面貌。
2018年,米林县帮仲村建了一座文化广场,7棵近1000年的核桃树被圈了起来,变成人们日常休闲散步的小公园,吸引不少游客驻足。
曾经荒凉破败的南伊沟,经过米林县琼林村村民的修复,变成“中国绿色峰级的森林浴场”,去年仅靠卖门票就赚了60万元,这笔旅游惠民资金被挨家挨户分给了村民。自小在南伊沟长大的达瓦曾靠养牦牛、跑运输、砍木材为生,一年收入不过两三千元。如今,他在景区门口支起摊位,卖烤鱼、当司机、作讲解,每年的收入能达到近10万元,养活一家五口人绰绰有余。
在米林县县长才旺尼玛看来,保护自然环境,就像哺育一头犏牛,“奶源”就不用愁了。全县66个村子,村民每年都要完成种植10株树的任务,每户还要打造“庭院经济”,各家门前有花、有果、有绿。“宜居不只是盖房子,优美的环境能让客常来、民常富。”才旺尼玛说。
“好的环境就像是一座绿色银行”
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工卡镇塔巴村帕热组的生存环境一度令人堪忧。抚今追昔,66岁的村民赤勒用“天壤之别”来形容变化,“以前人和动物住一起,垃圾随便堆在山头用土埋掉,牛粪遍地可见,污水横流”。
2013年,《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考核办法(试行)》对全区74个县(区)政府环保工作进行全面考核。自西藏自治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来,村子面貌悄然改变。
现在的塔巴村成为西藏“垃圾分类第一村”,每户门口放着两个分类垃圾箱,村民可以按照不同垃圾的回收价格,兑换生活用品;房前屋后栽着桃树、香花槐等10余种树木,香气四溢;污水必须要进排水沟,牲畜的粪便要放在指定的的积造点(堆放区);每周,村民要义务轮流打扫卫生。
工卡镇政务综合办公室主任达瓦卓玛说,塔巴村和两家旅游公司合作,选出第一批15户卫生整洁的家庭作为旅游参观点,赤勒家就是其中一户。每天,大巴车会载着几批游客到村民家里体验酥油茶、甜茶等特色小吃,村民带着游客观光油菜花、陶器坊,每个月可以获得2100元收入。
走进村委会,墙上挂着每户户主的照片和对应的“成绩单”,卫生保洁、河沟管理、生态建设、牲畜管理、私搭乱建等分数一一在目,每个季度奖优罚劣。通过这样的引导机制,很多村民转变观念,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中。
西藏全面禁伐后,琼林村村民达娘从砍树人变为护林员,守山已有6年。他常常清早六七点出发,水和糌粑作午餐,一走就是一天,守护着万亩天然林。达娘说,这里游客众多,以前有游客野炊,“一旦发生火灾就晚了”。如今,滥砍乱伐现象和盗猎野生动物情况几乎不再出现。
2004年起,国家开始在西藏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之后又提供生态补偿岗位。他们每个月定期上山监测森林火灾,防范病虫害,制止乱砍滥伐等行为。每年,达娘获得的生态补偿金、旅游惠民资金和护林补贴,加起来能有7万多元。
在西藏自治区,和达娘一样守林护林的村民有66.7万名,这个数字仍在增加。2016年公布的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显示,与5年前相比,西藏森林面积增加19万公顷,森林蓄积增加2047万立方米。“好的环境就像是一座绿色银行。如今,修缮房屋是房子避开树,不是树给房子腾地方。”当地村民说。
让雪域高原“颜值”越来越高
环境好了,村子美了,不少村民变身为老板。鲁朗镇扎西岗村50多家藏式家庭旅馆成为川藏线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村民站在门口,用骑马、藏餐、土特产品招揽生意。
“西藏民主改革前,我住十几平方米的土房子。”71岁的村民扎西平措回忆。如今,他建起了“平措大叔”家庭旅馆,拥有3栋藏式二层小楼,去年接待两三千人,年收入近40万元。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几位广东游客请求在扎西平措家借住一宿,这让他萌生经营家庭旅馆的念头。从8张床位增加至69张,从满足温饱到推出特色的蘑菇肉汤、石锅鸡,从自己经营到全村效仿。去年,7.5万人慕名而来,全村实现旅游收入400多万元,成为西藏自治区第一批整体脱贫的村庄。
“游客到这里主要是看风景,我们要保护好环境,让西藏小瑞士的名号一直留存下去。” 扎西平措的儿子是护林队员,很多农牧民自发保护着森林中的1000多种自然资源。
鲁朗镇党委书记边巴说,为了支持村民发展旅游事业,镇里除了帮村民进行房屋改造,还会在餐饮、服务、卫生等方面进行培训。西藏的“金融精准扶贫”政策可以为农牧户提供无需抵押和担保的小额贷款。
去年,西藏接待旅游人次超过3000万,而在吴英杰看来,生态旅游还有很大上升空间,“要努力把生态环境搞得更加宜居,吸引更多客人”。保护好雪域高原的生态环境,让西藏“颜值”越来越高,藏区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足。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绿能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