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属于典型的岭南水乡,城市因水而盛、依水而兴。然而东莞水源单一、人口众多,加之水体污染,水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更为突出。节水是形势所迫,更是发展所需;加快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根据相关方案,东莞要在2019年达到国家级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通过省级节水型城市验收,力争2020年创建成为国家节水型城市。
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助力品质东莞建设
3月23日,东莞市水务局与麻涌镇政府在华阳湖畔古梅体育馆联合举办了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宣传活动,用“一滴水、一片绿、一座城”的主题口号生动诠释节水润绿兴城的发展理念。
华阳湖畔,碧波荡漾、鸟语花香。而曾经,这里河水发黑发臭,是东莞的“龙须沟”。华阳湖的成功治理,是东莞治水的一个缩影,也表明了东莞护水、治水的决心。
在当天的活动中,东莞市副市长喻丽君致辞称,近年来,东莞坚守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各行业节水力度不断加强,用水效益逐年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东莞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污染较重,水利工程还存在不少短板。东莞实质上是个结构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并存的城市。要解决缺水问题,节水护水是根本出路,治水工作任重道远。”
据了解,在省政府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和“水十条”考核中,东莞的主要失分点之一就是节水工作相对滞后。加快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
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活动,有利于东莞建立完善的节水制度体系,加强水资源在贯穿社会生产生活全过程管理,全面推进工商业和城市生活等各个领域的节约用水,进一步提升市民节水意识,促进东莞万元GDP用水量和人均生活用水量的下降,缓解水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
根据2018年8月印发的《东莞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实施方案》,东莞要在2019年达到国家级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力争2020年创建成为国家节水型城市。
为了实现该目标,东莞将加强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等节水载体建设,扎实开展节水培训、更换节水器具等工作,确保节水型小区覆盖率≥10%;节水型单位覆盖率≥10%;节水型企业覆盖率≥15%,等等。
同时,因地制宜,统筹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建成区雨污分流排水体制管道建设;完成对建成区范围内易涝易淹片区排水及雨水利用设施改造。
持续高位推动河长制
加快河长从“有名”到“有实”转变
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是落实市委市政府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工作部署的重要一环,也是推动东莞以更高的城市品质和更美的水生态环境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一招。自2017年河长制建章立制以来,全市河湖治理保护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拐点正加速到来。
2018年,市、镇、村三级河湖长积极开展巡河工作、协调解决河湖问题。市委书记、市第一总河长梁维东担任茅洲河市级第一河长,市长、市总河长肖亚非担任石马河市级第一河长,市四套班子挂点督导全市28条重要河涌。全市三级河长巡河共43181次,其中市级河长巡河69次,镇级河长巡河10631次,村级河长巡河32481次。全市三级河长巡河共发现问题16152个,已整改16081个,其中市级河长发现和整改突出问题173个。全市7个国省考断面水质整体改善,其中茅洲河共和村国考断面综合污染指数同比下降58.9%.
东莞是实行河长制度的先行者,在完善问责机制方面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对石马河等主要流域的河长制考核中,东莞将考核结果与干部任免挂钩,对一年考核不合格的“河长”进行约谈及通报批评,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严格实行“一票否决”,两年内不得提拔,并建议调整工作岗位。对一年考核优秀的“河长”通报表扬,连续两年考核优秀的,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存在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有关责任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分。
完善、严厉的考核机制,让河长们“压力山大”,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推动辖区内河流整治工作。
与此同时,东莞还广泛招募“民间河长”,主要负责日常巡河、宣传治河政策,带动群众护河爱水,收集反映群众意见等,让广大群众体会到“我的河流我做主”。
此外,去年东莞还设立了“河湖保洁日”,定期举办“河湖治理大家谈”论坛。同时,通过“清四乱”和“五清”专项行动切实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
今年,东莞将实施“最美河长”、“最美河涌”评选和基层河长述职评议等新举措,进一步压实河长责任,推动河长制工作“名实相副”。
紧盯水质改善目标
全力推进河涌治理
在碧水蓝天间,清晨在河边晨练,傍晚在河边散步,这是许多人的生活愿景。
2018年,全市各镇街掀起了综合整治河涌的热潮,按照“截污、清淤、活源、治堤和生态修复”的总体思路,在统筹实施全市截污管网工程的基础上,加快实施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不断修复改善全市尤其是乡村生态环境。截至2019年3月,全市基本完成106条河涌的整治工作,新发现的12条黑臭水体中,已有11条动工整治;完成10条跨镇(街)河涌的前期工作,全市河湖治理保护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以麻涌为例,麻涌镇根据村落和水系分布,将全镇116条河涌划分为17个水系,由村里主要负责人担任村级河长。其中,麻一涌被纳入全市重污染河涌整治示范项目,由第三方组成治水团队参与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工作。通过生态修复技术和曝气系统,激活水体中的微生物,而沿岸的水草也净化水体,麻一涌的水质渐渐好转起来。
“以前是劣五类水体,河水又黑又臭,隔着老远就能闻到臭味,尤其是夏天,苍蝇、蚊子多,晚上都不太愿意出门。现在变成了三至四类水质,基本没有异味了。”麻一涌附近的居民全叔笑着说。
长安镇则着力推行河长制“河畅行动”方案,对塘下涌、霄边排渠、三八河、东引运河等15条内河涌实施挂图作战,按照“分级负责,属地实施”的原则,通过镇、村级河长统筹,属地社区组织清理河涌水利管理范围内违章建筑物,为下一步河道拓宽、河涌清淤、堤防加固、景观工程、生态修复等工作的实施打下基础,加快水环境治理的进度。
未来,东莞将把更多的“绿水”还于广大市民。根据《东莞市河涌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三年(2019-2021)行动计划》,在截至2018年底已下达116条河涌整治任务的基础上,按照“对国考省考断面影响较大、污染程度严重、群众反应强烈的河涌优先治理”的原则,全市计划未来三年再整治475条污染河涌。其中,2019年要完成164条污染河涌整治,实现城市建成区22条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的目标,并动工实施10条跨镇街河涌的治理。
可以预见,告别更多的黑臭水体,东莞市民将迎来更多更好的休闲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