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肇庆七星岩。(图片来自网络)
绿色发展是指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强调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近年来,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发展趋势。
今年2月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建设美丽湾区为引领,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使大湾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这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发展规划出了新的蓝图。”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
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协同发展
香港信德集团行政主席何超琼认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级湾区离不开蓝天、碧水和清新的空气,相信在互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11个城市将探索建立更多更完善的环保合作机制,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协同发展,吸引更多人才来粤港澳大湾区定居。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鲁修禄说,生态环境保护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作用显著。“强化生态环保建设不仅不会制约经济发展,还可以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建设世界级湾区,生态环境质量也应该瞄准世界级水平。”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大磊认为,优质的环境质量有利于增强区域对人才、资本等各种创新要素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而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总体竞争力,而劣质的环境质量会对资本和人才产生“挤出效应”。
“如果说大湾区在经济功能上要实现‘错位’发展,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就必须要达成‘协同’,这是由三地共属一个环境共同体的属性所决定的。”吴大磊说。
据介绍,目前粤港澳三地正按照“规划纲要”,共同编制《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三地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将迈上新台阶。
打造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面对“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特殊环境,一系列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上的制度化合作机制、深度合作网络日渐成形。早在9年前粤港合作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中,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已被列入建设优质生活圈任务的首项工作。粤港澳在清洁生产、区域大气污染机理及联防联治、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建设等方面也不断开展多项合作。
北京市金杜(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青认为,可从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编制、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治理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生态环保合作顶层设计,并细化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格局、水环境治理、大气环境治理、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产业等方面具体合作事项。
吴青说,由此,把大湾区打造为生态安全、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并使其成为中国优质生活圈先行先试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生态文明样板指日可待。
香港“一带一路”总商会理事会主席林建岳认为,环保科技是推动大湾区绿色发展很好的突破点。他建议,三地政府联合制订更加完善的配套政策支持环保科技产业发展,包括协调三地业界推动环保研究,加强合作研究废物处理技术,开拓可再生能源,共同觅地建立“环保园区”,鼓励企业在园内设立回收加工厂或再造品生产线等,进一步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结构发展。
开创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新貌
在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主力区域,近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可持续发展上面临挑战,各项生态环境指标与其他世界湾区相比仍存在差距。他建议,粤港澳三地应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各方优势,从而推进大湾区绿色发展。
“大湾区核心城市科技创新基础较好,但生态环保科研力量分散。因此需要建立联动和合作机制,大湾区环境污染才能得到系统化治理,大湾区才能真正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蔡冠深说。
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乐斌说,国科控股拟在港设立绿色发展国际实验室、绿色发展产业基金、绿色发展母基金、绿色技术股权跨境交易平台,服务与推动香港创新科技产业,更好地推动绿色发展。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博士杨海深认为,大湾区绿色发展应打造绿色生产生活示范区,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效降低经济社会发展导致的资源与环境代价。
杨海深说,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经济结构、质量、效益上形成新的竞争力,确保湾区生态服务价值随着社会经济财富的增长而保值甚至增值,让大湾区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开创大湾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