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等方面的问题,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安徽省的经济发展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拉动内需、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善人居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贡献。
不过,建筑业也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高能耗、高污染、低能效的问题也十分严重。为此,在发展建筑业的同时,安徽省也在大力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016年,安徽省建筑业碳排放总量达到了3250万吨,在标准排名整理出的《2018中国各省(市)民用建筑碳排放排行榜》中,位于第19名。
建筑业产值第12名
控制建筑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同时,安徽省的建筑业并未停止脚步。
2016年,安徽省建筑业总产值7140亿元,是2006年的6.1倍,位于全国建筑业产值第12名;“十一五”以来,建筑业增加值占安徽省GDP之比稳定在7%以上,2016年实现增加值1783.5亿元,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197.7亿元,增长5.5%。
2016年,安徽省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0126.4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353.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4590.7万平方米,减少963万平方米。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26758.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基础设施投资5285.9亿元,增长26%;2012至2016年全省建筑业累计实现增加值7974.9亿元,年均增长6.88%,占全省GDP平均比重7.75%。
建筑业作为高耗能产业,发展中必然会产生较高的二氧化碳排放,而推动建筑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2016年,安徽省户籍人口7027万人,比上年增加77.9万人;常住人口6195.5万人,增加51.9万人。城镇化率52%,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2016年,安徽省人均GDP为39092元,比上年增加3095元,全年全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98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56元,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2平方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9.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6平方米。
绿色建筑占比将达60%
安徽省建筑业发展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建筑产值排名12位,但其建筑碳排放量却排名靠后,主要是因为安徽省在发展建筑业的同时,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建材,保障建筑业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绿色墙材的生产和应用,是带动新建建筑从节能建筑向绿色建筑、从单体绿色向区域绿色方向转变的重要载体,是拉动绿色消费、引导绿色发展、促进结构优化、加快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墙材革新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建材工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抓手。
“十二五”期间,安徽省促进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多使用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尾矿、废渣、建筑垃圾、淤泥等为原料,变废为宝,延长工业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有效减少了固体废弃物堆放对土地的占用。
“十二五”时期,安徽省生产新型墙体材料1235亿块标砖,节约765万吨标煤,节地20万亩,固废利用512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7.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00万吨,减少粉尘排放30万吨。
在绿色建筑方面,2016年度,安徽全省启动了25个绿色建筑项目示范和2个绿色生态城区示范,44个项目通过绿色建筑星级评价标识。合肥市等6个城市和中铁四局等19家单位分别开展了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和示范基地建设,全省开展了500万平方米试点项目建设。
目前,安徽省与江苏、浙江等建筑业强省相比,在产业规模、结构合理性、监管力度、产业现代化进程、外向度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在新常态下,安徽省建筑业也面临着降速度、调结构、提动能的问题,当前其粗放、外延的增长方式,迫切要求其转型升级。
2019年,安徽省将全面推进绿色建筑,稳步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筑能效提升,推进建设科技创新,促进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绿色发展。通过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引导绿色建筑高星级发展、积极推广绿色建材应用,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在安徽省“十三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新建建筑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的比例达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