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中煤平朔集团党委书记王祥生:去煤是一个伪命题

   2019-05-16 能源杂志24240
核心提示: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以煤为主的能源利用形式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与此同时,随着煤炭自身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煤炭自身也在进行深刻转型。
目前火电装机占比仍在50%以上,虽然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展很快,但是火电仍然是保证电网稳定性的基础。
 
文 | 李帅
 
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以煤为主的能源利用形式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与此同时,随着煤炭自身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煤炭自身也在进行深刻转型。这其中也包括中国改革开放的标杆、有着近四十年历史的亿吨级煤炭企业——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
 
2016年以来,受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产业结构和基地布局调整影响,作为中煤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和煤炭生产核心企业,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平朔集团公司”)主动压减低效无效产能,煤炭产量占集团总量从最高时的70%下降到37%,原煤年产量从2012年顶峰的1.13亿吨下降到当前的7000万吨。而在这个过程中,电力、化工和生态板块的业务在平朔集团公司转型发展中也逐渐成长起来。
 
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是怎样的,亿吨级煤炭企业平朔集团公司在煤炭供给侧改革后的煤炭主业是怎样一番情景,布局的电力、化工、生态板块又到了怎样的程度?带着这些问题,《能源》杂志在4月中旬赴山西朔州专访了平朔集团公司的党委书记、执行董事王祥生。
 

 
去煤是一个伪命题
 
《能源》:随着全球和中国能源转型的不断推进,新能源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去煤”的声音此起彼伏,您认为煤炭在能源中的地位应该是怎样的?
 
王祥生:去煤是一个伪命题,尤其是在我国贫油少气的资源条件下。虽然这几年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在降低,但是总量上并没有降低,煤炭的消费总量还有一定的增幅。目前我们火电装机占比仍在50%以上,虽然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展很快,但是火电仍然是保证电网稳定性的基础。
 
此外,在环保方面,煤炭已经可以做到最清洁的利用,火电机组的排放也已经能够达到燃气机组的水平。随着我们环保装备技术水平的提升,火电的排放已经可以达到零排放。
 
稳煤炭主业,解决去产能后的人员和资产问题
 
《能源》:平朔集团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亿吨级煤炭企业,2018年,公司的煤炭生产经营状况是怎样的?取得了哪些成绩?
 
王祥生:2018年,平朔集团公司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44.66亿元,同比增加35.38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18.26亿元,同比增加0.5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4.8亿元,同比增加4亿元。截至2018年底,公司资产总额717亿元,累计生产原煤14.76亿吨,外运商品煤11.48亿吨,缴纳税费722.79亿元。
 
近年来,公司落实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按照中煤集团的总体布局和自身实际,科学处理“去产能”和“稳产量”的关系,及时淘汰无效低效产能,主动缩减产量,将煤炭年产量稳定在了7000—8000万吨。
 
平朔集团公司以“保外运、保装车、保产量”为目标,以“优化生产、改善质量、提高效率、降低单耗”为抓手,优化生产系统,加强运销衔接,增产保运稳供,原煤产量、商品煤外运量、剥离量、进尺量等主要生产指标均超预期目标,特别是剥离量创近五年来最高水平。优质煤量、综合回收率、亏吨率三项指标保持近三年来最好水平。
 
《能源》:2016年,煤炭行业开始供给侧改革,平朔集团公司在供给侧改革方面的总体状况是怎样的?期间克服了哪些困难?
 
王祥生:2016年以来,平朔集团公司完成了井东煤业、东日升煤业、井工二矿3个矿井的处僵治困、法人“压减”工作,退出产能1090万吨/ 年。此外,安太堡矿、安家岭矿的产能均为3000万吨/年,公司考虑资源储备和企业稳定持续发展,主动压减产能各1000万吨/年。因此,累计去产能的体量达到3090万吨/年。
 
去产能工作中,安置分流职工是最棘手的难题。在人员安置方面,公司确定了“以充实一线、顶替外包、转岗培训、内部退养为主,协议解除劳动关系为辅”的多渠道安置思路。具体举措包括将关闭矿井成建制的综采、综掘、机电、运转、通风等一线队伍分别划拨公司其余井工矿,提高自营工作量,减少了外委用工;将生产技术、设备、地测等机关职能部门人员按照专业特点,结合个人意向,分流安置到公司其它生产辅助单位和业务中心。
 
针对去产能过程中出现的井工设备、洗选系统明显富余的现象,公司一方面研究制定闲置资产处置盘活总体工作方案,将井工升井物资尽可能调剂小回沟煤业、北岭煤业等内部单位使用,对于公司内部确实无法使用的物资采取租赁、拍卖、合作等多种途径,与中煤集团内部企业、周边煤矿搭建信息交流、物资交易平台,通过联储共备、资源互换、国产化开发等手段,减少库存占用;另一方面成立河港物流公司利用富余的装车系统和洗选系统,开展外购煤配煤、代装发运等工作,尽可能盘活闲置资产。
 
《能源》:经过近三年的煤炭供给侧改革之后,平朔集团公司还面临着哪些挑战?
 
王祥生:一是主业稳煤困难。从目前的生产状况看,公司在转型发展上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但是要长期保持这种优势比较困难。
 
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矿区煤炭资源储量有限,随着公司开采时间及开采力度的加大,矿区剩余可采资源储量不断减少。截至2018年,平朔矿区剩余可采储量20多亿吨,按照每年7000—8000万吨产量计算,可采年限在25年左右。另一方面是生产接续困难。露天生产方面,安太堡矿和安家岭矿3-5年内仍面临背斜地质构造影响,稳产高产压力大;井工生产方面,目前井工一矿剩余的4个工作面无法实现双面接续生产,后续采区和工作面接续紧张,井工三矿地质条件复杂,工作面条件差,正常回采推进度低,小回沟矿受井田内陷落柱和断层等构造影响,瓦斯治理难度大,同时煤层厚度小、生产能力低,单个工作面正常生产推进快、服务时间短,导致采掘接续紧张,矿井转入生产后达产面临较大困难。
 
二是政策优势和区域优势不足,人才引进困难。平朔是国家最早最大的改革开放煤炭项目,早期享有国家许多优惠政策。在人才引进方面,打破了当时计划经济时期的用工制度,企业的一般管理人员和职工都是通过多种灵活的用工方式吸纳进来的。建矿初期,从全国15个省市的煤炭、冶金、机械、铁路、基建、国防等行业的160多个企业,招、调、聘用了17个专业88个工种的2000余名职工。后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煤炭人才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储备,不仅满足了企业自身的需求,也为国内外其他煤炭企业输送了大量人才。
 
但是,在发展电力、煤化工这两大转型项目方面,对口的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加之政策优势和区域优势不足,引进人才比较困难,成为制约企业高质量高效率转型发展的瓶颈因素。
 
破局“一煤独大”,电力、化工、生态初露锋芒
 
《能源》:1982年以来,平朔集团公司已经发展了近四十年,这些年来转型发展的战略和行动有哪些?
 
王祥生:平朔集团公司在做好煤炭主业的同时,注重发展非煤产业,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先后成立了多开公司、非煤管理总部、宇辰公司,也曾经提出发展煤炭生产、煤矸发电、煤化工业、煤炭冶金、煤链物流、绿色生态、工业旅游。
 
2016年,按照中煤集团“两商并进、两业齐发”的战略部署,公司进行了业务整合,平朔集团公司定位为建设煤电化一体化产业集群,打造清洁高效能源供应商,制定了“煤为核心、电化两翼、生态支撑、循环发展”的产业规划。
 
《能源》:具体每一个产业,平朔集团公司在电力、化工和生态三大板块做了哪些工作?重要的项目进展情况又如何?
 
王祥生:电力方面,平朔集团公司坚持走“坑口发电、清洁高效”升级之路。2018年,2×660MW电厂完成全部合规手续的办理,参股组建苏晋能源公司,已具备移出缓建名单;2×350MW电厂已取得除土地证外全部前置性合规手续,经山西省能源局审核,已具备上报国家能源局条件。截至目前,公司控股、参股电厂装机总容量达到409万千瓦。
 
化工方面,针对平朔矿区高硫、高灰、高挥发性、高灰熔点、中低热值劣质煤赋存量大、经济效益差的实际情况,对“平朔煤”进行煤气化开发研究。如今已建成设计年生产40万吨硝酸铵、副产1.1亿标方液化天然气的大型煤化工示范项目,年转化劣质煤170万吨。主要产品硝铵可满足平朔矿区及周边炸药生产的需求,副产品天然气可满足山西省朔州市及周边天然气加气站和管网调峰需求。
 
2018年,公司能源化工项目逐步提高生产负荷,优化质量管控,产品质量日趋稳定,产品产销顺畅,实现了全产全销,消化了低热值煤,有力保障了矿区的硝铵供应。
 
生态方面,平朔集团公司坚持走“绿色承载、生态和谐”创新之路。公司累计投入绿化复垦资金20多亿元,完成绿化面积6万余亩,排土场复垦区植被覆盖率达到95%以上。2018年,公司完成了生态示范区沿线裸露区域绿化工程和西排扩大区景观提升工程等几个精品绿化工程,形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林成网”的高标准景观农田示范点,使矿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能源》:2019年,平朔集团公司制定了怎样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将主要聚集于哪些产业环节?
 
王祥生:煤炭产业始终是公司发展的根基,也是我们主要的盈利点,2019年要通过调整露天矿采剥接续、优化井工矿采掘布局,将露天矿的产量稳定住,井工矿的产量提上去,做到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的三量平衡,优化产能结构,稳定产能规模;同时全力开拓外购煤市场,弥补矿区低硫煤源紧缺的短板,保持7350万吨的生产规模。
 
电力产业的重点是推进接入系统建设和完成合规性手续办理。实现2×660MW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年内双投,2×350MW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完成全部开工报批手续。借助苏晋能源公司平台优势,通过雁淮直流特高压外运通道,大力开展煤电联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化工产业要坚持“前端稳,后端满”的工作思路,加强运行管理,细化成本控制,推进环保达标,加大产品销售,保持长周期稳定运行的良好势头,努力实现“安稳长满优”。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工艺实际,启动平安四期项目准备工作;成立筹备工作组,积极推动煤制乙二醇项目前期。
 
生态产业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本着“以绿为主,适地适树;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小苗为主,节约投资”的原则,统筹制定矿区年度绿化工程、绿化管护、复垦工程实施方案。按照统一部署、有序组织、分布实施的工作思路,加大绿化复垦力度,全力完成矿区绿化面积4000亩,露天矿复垦4980亩,井工塌陷治理7959亩,不断提升矿区生态治理水平。
 
到“十三五”末,公司将原煤年产量稳定在7000—8000万吨,外运商品煤稳定在6000万吨,电力装机总规模达到600万千瓦,化工品产能达到66万吨,矿区煤炭就地转化能力达到1300万吨,每年高标准复垦土地5000余亩,绿化面积3000余亩。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能筹通
    加关注0
  • 中国节能网(CES.CN)最具影响力的节能产业互联网平台。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