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专家访谈:企业进行碳足迹管理,运行成本会增加吗?

   2024-07-02 中国环境49770
核心提示: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要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发布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为了满足出口需要,国内一些外贸型企业在开展碳足迹管理方面已经先行一步,目前有哪些经验可以总结?要加强碳足迹管理,企业需要怎么做?

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要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发布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为了满足出口需要,国内一些外贸型企业在开展碳足迹管理方面已经先行一步,目前有哪些经验可以总结?要加强碳足迹管理,企业需要怎么做?中国环境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武汉大学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继宏。


中国环境报:目前,在碳足迹管理方面,国内地方和企业开展了哪些工作?有哪些经验可以总结?


张继宏:在国内,上海、江苏、山东等外贸型企业占比较大的省份,在碳足迹管理方面走得比较超前。比如,根据去年发布的《山东省产品碳足迹评价工作方案(2023—2025年)》,明确到2025年要基本完成600家重点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这些地方的外贸产品比较多,对碳足迹管理的需求比较旺盛,也就要求当地政府必须抓紧做好这样一件事。事实上,在欧盟碳关税出台之前,已经有很多外贸型企业被欧洲合作伙伴要求进行碳足迹核算。


目前,国内进行碳足迹管理的企业主要是外贸型企业或者跨国企业的供应商。比如,宜家在国内的供应商是较早被要求进行碳足迹管理的。据我所知,宜家要求其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都要进行碳排放管理,不仅要明确碳足迹,还要在2025年实现碳中和。


随着欧盟碳关税出台,国内主动进行碳足迹管理的企业越来越多。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在去年公开承诺了碳中和达成时间,在碳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之所以这样做,合规压力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欧盟是宁德时代的重要市场,而《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对进入欧盟市场的电池企业碳足迹管理提出了严格要求,如果做不到,就将被排除在欧盟市场外。


越来越多的央企也开始编制碳排放核查报告,一些企业正在建立自己的绿色供应链体系,虽然还不能说是碳足迹管理,但关于碳的内容在逐渐增加,也编制了一些团体标准。比如,一些央企在进行采购的时候,要求供应商提供碳排放的相关数据。虽然目前还没有限制管理,但如果不能提供这些数据,将无法进入供应商名单。据我了解,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也在着手碳足迹管理的相关事宜。


企业可以按照电力供给的规律来安排生产,尤其是一些可以中断的生产环节,可以安排在电价相对较低的时段进行,从而降低用能成本。所以,企业用能意识的改变很重要。


中国环境报:企业进行碳足迹管理,运行成本会增加吗?


张继宏:我个人认为,不能这么看。之前大家对碳足迹管理不熟悉,认为这会增加管理成本,其实不是这样的。


能源消耗在企业碳排放中占据很大一部分,而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正在改变电力市场的格局,山东电力市场曾多次出现负电价。也就是说,风力、光伏发电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导致了电力供需在时间上的不匹配,电力市场会在一定时间内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为了避免关闭机组带来的更大损失,电网公司不得不采用负电价政策,即付钱让用户多消耗电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使用可再生能源不仅能降低碳排放,用能成本也会降低。但是,目前很多企业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中国环境报:在您看来,国内企业在碳足迹管理方面,亟待加强的工作是什么?


张继宏:我认为,目前最需要加强的工作是扭转企业的意识。现在,只要跟企业一谈碳足迹,企业就认为会增加成本,但实际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以前,企业的生产比较“任性”,想生产就生产,想用电就用电。而且,电网对企业的保障很好,一般只要你想用电就有电,电价也早就确定了。可再生能源电力大规模发展之后,情况改变了,电价可能会出现波动。作为企业,要进行碳管理,最基础的就是能源管理,包括平稳用能和用能成本下降。据我了解,很多企业没有建立这样一种能力,有些企业觉得建立这个能力也没有用,认为只要推上电闸能用电就行了。


其实,企业可以按照电力供给的规律来安排生产,尤其是一些可以中断的生产环节,可以安排在电价相对较低的时段进行,从而降低用能成本。所以,我认为,企业用能意识的改变很重要。


此外,专门性的人才也比较缺乏,包括进行碳排放管理和用能管理的人才等。其实,用能管理也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比如如何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发现用电规律等,这都需要专业的人才。


中国环境报:要加强碳足迹管理,企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


张继宏:据我了解,很多企业在进行碳足迹核查时,前期多是找第三方机构来做,到了后期,像亚马逊、宜家等企业会有专门的团队辅导供应商并逐步建立相应的管理能力。目前,国内有一些企业也在做类似的工作,为供应链上的企业赋能。


但是,总的来说,国内企业在碳足迹管理方面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的。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后,很多企业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还是感觉有点摸不着头脑,尤其一些三级、四级供应商更认为这项工作距离自己很远。


我认为,如果是一级、二级供应商,这是必须要做的事。如果是三级、四级供应商,而且只准备再干三五年,那可以暂时不管,但如果想继续经营超过5年,这也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对于企业来说,首先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其次,要把碳足迹管理真正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中去。


目前,因为多种原因,国内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数据壁垒仍然存在。但是,产品碳足迹是针对的一个生命周期,从诞生之初就需要打破这种数据壁垒。


中国环境报:获得了碳排放的相关数据,企业该怎么用?


张继宏: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企业可以了解自己的碳排放情况,明确排放量最大的环节,从而找到减排潜力最大的点位,明确减排思路。除了初级工业品,大部分工业品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间接排放这一块,大部分是消耗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


根据我的初步测算,大部分工业品70%的碳排放来自电力消费,也就是说,电来自哪里,非常重要。如果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就会大幅减少碳排放。对于这些工业品来说,最大的减排潜力就是电力结构的调整。再比如说热能,如果使用的是热电联产的热能,肯定碳排放比较高,但如果使用的是地热、生物能等其他方式供热,碳排放就会降低。


还有一些企业弄清楚碳排放情况后,不仅在生产工艺环节发力,还通过有效的措施实现管理减排。比如,吉利汽车在努力通过整车和电池循环,减少碳排放。循环利用带来的减碳效益是非常明显的,在这方面,国外企业也进行了很多实践。比如,诺贝利斯是全球知名的铝制品生产企业,通过点对点的管理实现循环利用,今天卖出的易拉罐,可以在两个月内实现回收、利用并重新上架,这样的循环利用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碳减排。


中国环境报:在加强碳足迹核查和管理方面,您认为当前比较急迫的工作是什么?


张继宏:我认为,现在我们迫切需要建立数据库。目前,因为多种原因,国内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数据壁垒仍然存在。但是,产品碳足迹是针对的一个生命周期,从诞生之初就需要打破这种数据壁垒。我认为,公共数据平台的建立非常重要,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获取其他行业的数据,而且这些数据还要确保可追溯,保证真实性。只有这样,碳足迹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否则,不同的客户可能指定不同的标准或者数据,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影响了结果的可信性。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节能网
    加关注9
  • 最具影响力的节能产业互联网平台。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