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bp世界能源展望》2024年中文版(以下简称《展望》)在北京发布。bp假设“当前路径情景”和“净零情景”两种可能情景下,全球能源系统的演变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bp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提醒,由于碳排放量仍在持续增加,全球碳预算正在消耗殆尽。世界能源转型拖延的时间越久,未来出现代价高昂、破坏性大的调整路径的风险就越大。
碳排放量持续增加
《展望》指出,2019年至2023年,全球碳排放年均增长0.8%。如果二氧化碳排放量大致保持在最近的水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算的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限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碳预算,大概率将在本世纪40年代初耗尽。
近年来,全球能源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化石能源的重要性逐步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以风能和太阳能为首的低碳能源所占份额不断增加。世界从“能源消费总量增长”阶段,即低碳能源和化石能源的消费均提高,进入“能源替代”阶段,即化石能源的消耗量不断下降。低碳能源投资增长非常迅速,自2019年以来增长了约50%,2023年达到约1.9万亿美元,投资主要集中在发达经济体和中国。
然而,低碳能源的增长速度难以跟上全球能源需求总量的增长速度。因此,在低碳能源增长的同时,化石能源的绝对消耗量(及其相关碳排放量)也在继续增加。俄乌冲突造成的能源扰动和短缺的影响,使能源转型变得更加复杂,各国要统筹考虑能源的安全性和可负担性。
“提高能源效率方面的进展令人失望。过去四年,每单位经济活动使用的能源量年均下降略高于1%。”戴思攀表示,这低于过去十年的下降速度,也远远低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八届会议能源效率承诺每年下降4%的目标。要进一步采取全球政策行动,进行快速持续减排。
煤炭、石油消费量下降
《展望》指出,中国能源转型将推动煤炭在全球能源系统中的作用逐渐减弱,预计全球煤炭消费量在本世纪20年代中期达到峰值。中国煤炭消费量将在2030年之前达到峰值,而后开始下降。在“当前路径情景”中,到2050年,中国煤炭消费下降占全球煤炭消费下降总量的约90%,而在“净零情景”中,占比约为60%。
路面交通替代能源使用的日益增加,促使石油需求在展望期间下降。“当前路径情景”中,到2050年,石油消费减少到大约7500万桶/日。“净零情景”中,石油使用量的缩减更为显著,到2050年,石油需求量将降至2500万桶/日至3000万桶/日,相较2022年水平降低约70%。但未来10至15年,石油仍在全球能源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需要继续对石油上游进行投资。
石油需求的下降主要集中在发达经济体,延续了这些市场自本世纪初以来的长期下降趋势。在两种情景下,发达经济体的石油消费量将从2022年的大约4500万桶/日分别降至2050年的2000万桶/日和700万桶/日。中国石油需求在未来几年略有增加,受道路交通电气化的推动,在2030年后有所下降。
天然气需求较当前水平增加还是减少则取决于脱碳的速度。在“当前路径情景”中,由于新兴经济体对天然气的依赖增加,到2050年需求将增加近1/5。与之相对,在“净零情景”中,向电气化和更低碳能源的更大转变,意味着天然气需求将趋于平稳,到2050年降至约2022年水平的一半。
电力系统需增加韧性
《展望》预计,在“当前路径情景”和“净零情景”中,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在全球发电量的占比将从2022年的略高于10%增加到2050年的50%—70%。风能和太阳能的渗透率越来越高,意味着电力系统需要具有韧性,以适应风力和日照变化带来的发电量波动。
电力系统要具有灵活性,可使用包括电池、抽水蓄能,以及各种需求响应激励机制。电池存储容量在“当前路径情景”中,到2050年将增加至约2200吉瓦,在“净零情景”中将增加到4200吉瓦,比当前水平高出两个数量级。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增加,可长时间储存和发电的电池的部署数量也在增加。整体而言,70%—80%电池存储容量的增加将集中在新兴经济体。
包括绿氢和蓝氢在内的低碳氢(与氢储存结合),可作为一种长时储能的替代来源。与可调度火力发电一样,低碳氢在“净零情景”发电中只占很小的比例——到2050年还不到2%,但其价值在于它提供更多韧性。低碳氢有助于能源系统脱碳,因为它可在难以电气化的工业和运输活动中使用,也可以作为电力市场中长时储能的来源,增加电力系统韧性。然而,相较于现有的化石能源,低碳氢的成本较高,其在能源系统中的重要性取决于能源转型的速度。即使在更快的能源转型路径中,大部分低碳氢的增长在2035年之后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