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田庆军:发展新质生产力 聚焦储能价值创造 助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2024-09-01 中国能源报141020
核心提示:9月1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光储充大会在上海举行,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英、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万科集团董事会荣誉主席王石、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田庆军、储能领跑者联盟理事长杜笑天等为大会致辞;来自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储能厂商的1300余位政企嘉宾、院士专家齐聚一堂,共话储能高质量发展之道。

9月1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光储充大会在上海举行,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英、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万科集团董事会荣誉主席王石、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田庆军、储能领跑者联盟理事长杜笑天等为大会致辞;来自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储能厂商的1300余位政企嘉宾、院士专家齐聚一堂,共话储能高质量发展之道。

田庆军:发展新质生产力 聚焦储能价值创造 助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田庆军表示,储能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正在成为风电、光伏新的增长极,发展潜力不可限量;储能行业也在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具有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在向全球技术和品牌优势发展,正在成为中国出口的新增长点;面向未来,中国储能行业需要加大市场化、加大创新,拒绝价格内卷,聚焦价值创造,通过开放合作,来推动行业理性繁荣和进步。

第一、从发展阶段看,储能正成为风电光伏等新的增长极。中国要实现双碳目标,至少需要100亿千瓦的风电光伏装机,目前刚刚超过12亿千瓦,还有巨大的空间。但是风电光伏发电量渗透率已经达到20%,已经接近电网承受的极限,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电力系统要兼容高比例风电、光伏,大规模配储是必然。风光要继续发展,储能必须先行,未来储能装机增速高于风电、光伏将是常态。

第二、从发展潜力看,风光有限储无限,储能的想象空间更大。相比风电、光伏,储能受土地资源限制小得多,也不受资源禀赋限制,发电侧和负荷侧的天然不平衡注定“有电就有储”。未来电力系统发用电和电价都将更波动,发用电和电价波动越大,储能创造的价值就越大,发展前景就越好。储能正在向更高能量密度、更低度电成本和极致安全快速发展,应用场景不断涌现,未来将走进千行百业、千家万户。

第三、从发展形态看,储能将成为电网的“稳压器”、用户的“绿电银行”、电力市场的“交易员”。根据新型能源体系的不同需求,储能未来将扮演多重角色、发挥多种功能。例如,在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网的情景下,储能将成为电网的“稳压器”,不仅帮助电网调频调峰,还会具备构网功能,支撑新型能源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储能未来最重要的场景是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用户可以通过储能这一“绿电银行”峰谷套利。储能的本质是交易,未来的储能将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实现电力交易的高度智能化和自动化,成为电力市场的“交易员”。

田庆军指出,储能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储能产业链、供应链优势明显,技术创新活跃,正走在引领全球发展的道路上。

第一、产业链、供应链优势正在转化为技术和品牌优势。中国锂电池产业在全球具有重要地位,磷酸铁锂电池更是引领全球。近年来,储能行业高速发展,产业链、供应链方面优势,正推动中国成为全球储能技术创新的高地;产业链优势也在从上游锂电池向下游系统集成发展。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前五名,有三家都是中国企业,远景储能也位列其中,中国储能品牌全球影响力大大增强。

第二、储能技术正在飞速进步,商业价值愈发凸显。储能技术在大容量、高密度、超安全、长寿命、智能化、构网型等多方向上齐头并进,快速创新,快速迭代:电芯能量密度持续提高,循环寿命突破15000次;20尺单箱系统容量从5MWh发展到6MWh、7MWh、8MWh;储能成本不断下降,单瓦时价格跌破0.5元,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低于2毛钱,商业价值愈发凸显,预计2025年将成为新型储能商业应用的分水岭,储能开始变得比风电、光伏更赚钱。

第三、储能企业大量出海,正在占据海外市场主体地位。在欧洲、北美,亚太、中东、非洲,有储能市场的地方,就有中国储能企业的身影;在大储、工商业储到户储、光储充一体机等各个赛道,中国品牌都在全球蓬勃发展。中国储能企业通过本地化生产、本地化销售服务,正在占据海外市场主体地位。远景储能在欧美市场重点布局本地化产业链,建立了国际化品牌,已经发展为欧美市场最大的储能企业之一。中国储能企业大量出海,正推动储能成为中国出口的新增长点。

中国储能行业在快速发展和进步,但也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过度价格内卷、企业无序竞争等状况,干扰储能行业良性健康发展。田庆军呼吁加大市场化、鼓励创新、聚焦价值创造,构建开放合作的发展生态。

一、更大魄力推进市场化。在储能产业发展初期,需要政策 “扶上马”、“送一程”,但当储能产业成长起来,应该逐渐减少政策干预,通过市场化促进良性竞争、实现优胜劣汰,经过市场充分竞择的优秀企业可以打造更高水平的新质生产力。

二、更大力度鼓励创新。建议相关部门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作为主体,进行长期的研发投入,大胆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中国储能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走得更远;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保护创新者、鼓励持续性创新的良好机制,让投入者没有后顾之忧。

三、更多关注储能价值。保障产业链上下游的合理利润,是产业良性发展的关键。只有避免无底线的价格内卷,储能的质量和安全才有保证。过度内卷一定会牺牲安全和质量,不利于行业高质量发展,更不利于中国企业走向海外。低价低质的消极形象,会给中国储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长期发展带来持续的负面影响。

四、开放心态理性竞合。我们认为,即使是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也有合作空间。行业的良性发展需要开放的心态,要倡导企业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理念,共同培育行业生态,只有通过开放合作,才能促进行业的理性繁荣和共同进步。

田庆军最后表示,储能既是绿色生产力、也是先进生产力,低水平的价格内卷,不利于储能发展更高水平新质生产力。储能行业要从储能在新型能源体系的定位出发,不断发现价值,创造价值,通过技术创新、开放合作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节能网
    加关注9
  • 最具影响力的节能产业互联网平台。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