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光储充一体化按下“加速键”

   2024-09-18 中国能源报109990
核心提示:随着光伏、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充电需求的快速增长,光储充一体化技术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据了解,光储充三者的有机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能源系统整体效率和可靠性,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为能更多发挥自身价值,光储充一体化还需在技术、成本、产业协作等多方面进一步探索。

近日,苏州、合肥、南京等地陆续有光储充一体化项目正式开工或投入运营。事实上,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多点开花,行业发展已按下“加速键”。

随着光伏、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充电需求的快速增长,光储充一体化技术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据了解,光储充三者的有机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能源系统整体效率和可靠性,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为能更多发挥自身价值,光储充一体化还需在技术、成本、产业协作等多方面进一步探索。


多点开花

9月4日,苏州首家集“光储充检放换”六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能源示范站正式交付投用,该示范站利用光伏板、钠离子储能电池、V2G充电桩、车端电池等电力资源,通过光储充协同,微电网双向放电的技术创新,完成能源的高效利用与实时调度。

此外,9月1日,蜀山高科与国网安徽综合能源合肥公司、中城投新能源集团开发建设的四季花海光储充一体化超充站开工;8月28日,位于南京四方新村的江苏全省首个老旧小区“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充电站建设完成,已投入运营。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光储充一体化升温的原因主要是近几年充电需求侧增长非常明显,如何找到适合当下时期的充电新业态模式成为关键要解决的问题。而光储充一体化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高效的能源利用体系,同时能够快速实现利润回收。”

相关政策也频频提及光储充。今年4月,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明确,积极支持新能源+储能、聚合储能、光储充一体化等联合调用模式发展,优先调用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充分发挥各类储能价值。

同在4月,工信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关于开展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到,分布式光伏覆盖较好的农村地区,可结合实际建设光伏发电、储能、充换电一体化的充电基础设施。

业内人士指出,光储充一体化电站作为新能源微网系统,集成了光伏发电、储能电池与充电桩技术,为充电设施企业提供持续的绿色电力。系统利用光伏设备发电,储能电池进行电能调控,充电桩则作为柔性负荷灵活调整供需电量,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确保区域内的持续电力供应。此外,随着充电需求增多,城市配电网负荷不断增加,光储充一体化模式在提供绿色电力的同时,还将缓解电网压力、节约土地资源。


尚存挑战

“整体业态端来看,无论是光伏、储能技术进步,还是电池成本不断下降,都是光储充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几年,光储充一体化发展越来越成熟,商业模式也逐渐清晰。”纪雪洪表示。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光储充检一体站具备经济高效、灵活便捷等优势,成为运营端未来趋势。从经济效益方面看,一体站具备峰谷套差、提升绿电使用率、需求侧响应等获利模式,拓展充电运营商盈利空间。效率方面,一体站通过精确配置实现智能分配供电,减少充电桩运行损耗。

不过,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建设过程中也尚存诸多挑战。据了解,得益于集成设计,相比传统充电站,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运维成本通常较低,通常盈利能力优于传统充电站,但与此同时,光储充一体化技术成熟度有待提升,例如光伏发电、能量存储和充电系统之间的协调与管理存在一定挑战。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指出,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初始建设成本高,如果应用场景定义模糊,则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此外,运营方面系统策略、经营模式有待完善。

“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投资规模较大,且所需场地资源、投资方的资本要求都较大,对前期建设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纪雪洪同样指出。


统筹推动商业发展

在业内看来,未来光储充一体化将带动工商业储能发展。中金公司指出,在一体站中,从成本和收益层面具体分析,储能系统能够在用电需求低时充电、高时放电,实现用电负荷的“移峰”,从而降低容量电费;峰谷套利方面,在非峰值负荷时间电价对储能系统充电,而在峰值负荷时段电价进行放电,从而实现套利。在终端收益率大幅提升下,我国工商储能装机有望迎来需求持续增长。

对于未来光储充一体化发展,受访人士认为需要综合考虑成本、技术、用户体验等多方面。

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在高速服务区、工业园区、办公区等多类场景都有广泛应用。车夫咨询合伙人曹广平则认为,光储充一体化模式是智能微电网有序管理的一种新模式,建议支持光储充一体化模式在电池安全性及风险管理有保障的情况下,在高速公路以及典型的供电容量难以满足大量电动汽车充电的小区等特殊场景进行进一步探索。此外,在占地使用、电池报废管理等全产业链协调方面上,还需各方努力。

“目前各地对光储充一体化有诸多支持政策,期待在商业发展方面也可以给予支持。不过,未来逐步成熟过程中,光储充一体化更多还是需要自身适应市场需求发展。”纪雪洪认为。

业内人士建议,未来应进一步降低光储充一体化站建设成本,还要协调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充电网三大领域,需要通过数据分析和远程监控等数智化技术,实现三者协同发展、能源高效利用。同时,优化运营模式,提高光储充放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节能网
    加关注9
  • 最具影响力的节能产业互联网平台。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