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企业竞相抢占市场 地铁LED照明市场潜力大

   2014-09-18 九正建材网2890
核心提示:地铁照明这块诱人的市场蛋糕惹馋了不少照明厂商的嘴,众多LED企业都在竞相抢占地铁照明市场。不过,由于需要保障地铁安全运行的缘故,地铁室内
地铁照明这块诱人的市场蛋糕惹馋了不少照明厂商的嘴,众多LED企业都在竞相抢占地铁照明市场。不过,由于需要保障地铁安全运行的缘故,地铁室内对照明灯具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节电、高亮度、长寿命,还必须保证不间断照明。

市场已开辟

2008年,香港地铁携九洲光电在全球最先引入LED光源作为地铁车厢内部照明,拉开了地铁照明的LED时代序幕。

2011年,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地铁场所照明用LED 灯具技术规范》,明细了地铁LED照明灯具的采购规范,为地铁LED照明打开了标准化之路。

“考虑到地铁照明的多样性需求,LED无疑是地铁照明的最佳选择,它在节能、稳定、耐用性方面具有传统灯具无可比拟的优势,并且,LED抗震性强的特点非常适合地铁运营环境。”一位负责深圳地铁2号线的水电管理工程师告诉记者。

“针对目前地铁照明系统存在的问题,LED为其提供了一种结构新颖、使用寿命长、节电效果好、可靠性高的地铁照明方案。”该负责人说。

据了解,深圳地铁2号线全长约33公里,全部为地下线路,共29个站点,其中换乘站9座, LED灯具采购数量约2.55万套。

该项目由上海三思科技发展公司承建,整个照明系统采用调光控制,便于在不同的工作时段采用不同的亮度,以获得更好的节能效果和更长的寿命。

据记者调查,目前国内地铁数量约有48条,同时有28座城市正在修建地铁。而现有的国内地铁网络中,以深圳地铁为例,除了2号线全线使用LED照明之外,其余的多使用传统照明,地铁照明的LED市场潜力可谓是相当巨大。

另外,广州地铁二号线三元里、火车站、越秀公园、纪念堂、公园前、海珠广场、市二宫、江南西、中大、鹭江、客村、磨碟沙、新港东、琶洲共14个车站的公共区照明系统等领域,将在今年开始进行节能型LED灯具的更换,改造灯具数量约为1.8万套。

无独有偶,远在法国的巴黎公共交通组织RATP也与飞利浦和法国照明公司Stepand Soitec签订一份为期四年的合同,对巴黎快速铁路网交通系统302个地铁站及66个郊区地铁站的25万盏灯进行LED改造。

飞利浦照明法国总经理Benjamin Azoulay表示,这一合作将使巴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面配备了LED照明的交通网络。

EMC“水土不服”

然而,与欧美国家大规模的商业推广模式不同,中国大陆地铁LED照明还属于政府主导下的试探性工程,商业化思路尚不清晰,这给对国内LED工程的商业化合作进程造成很大的困扰。

在国外的地铁照明等大型LED工程项目上,EMC能源合同管理模式承担了一个重要角色。

通过EMC这种新型合作机制,地铁公司在项目前期不须承担项目费用,以“零成本”的投资与LED企业展开合作,而LED企业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

作为“舶来品”,EMC模式在中国患上了“水土不服症”,市场推广局面难以打开。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EMC模式之所以在中国难以推广,除了国内对其还不够了解之外,还存在许多机制上的障碍。”

企业与用户相互信任度低。LED企业在实施EMC项目时会有资金上的风险,它不能确定业主在获得节能收益后是否能诚信履约、按期支付节能收益。而接受实施照明改造的业主则不能确定LED企业所提供的技术和产品以及公司的服务能力是否过硬。

EMC项目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在EMC项目实施前期,LED企业需先期提供大量的启动资金,而银行对这种商业合作模式的贷款要求并不认可,导致LED企业融资困难。

国家对EMC模式的税收过重。由于国家没有出台专门针对EMC模式的税收规范,把LED企业所获取的节能收益视同一般节能设备销售商的加价,纳入增值税的规范,导致税收过重。

以上三方面的机制障碍,给国内LED照明的EMC商业化进程蒙上了阴影。

智能不“智”

在LED应用时代,灯具的属性已不再是分散的个体,而是由众多LED灯具集合成一个整体的照明系统,再由智能化的管理平台实现多样化的控制模式。

中国照明学会室内照明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全国采光照明标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任元会认为,智能化控制系统的LED应用到建筑楼梯和过道照明中,将能充分发挥LED的节能优势,实现“按需照明”的理念,起到“人来灯亮,人走灯暗”的调光作用,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

“当LED光效达到使用极限时,节能效果便不再是LED照明最终利益诉求点。未来LED照明竞争更多的体现在智能化需求上。”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副主任徐晨博士说道,“LED以其光源特性决定了其未来的智能化照明方向。”

然而高工LED产业研究所(GLII)数据显示,目前国内LED智能化照明的渗透率还不足2%。

国内LED企业对智能化概念的理解和技术的研发不够深入,依然停留在对LED灯具实行调光调色的简单阶段。

当然,这跟目前国内LED智能化技术水平不高的现状没关系。因缺乏相关智能化设备支持,LED智能化平台建设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