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纺织业“招工难”愈演愈烈 10%涨薪不具吸引力

   2014-03-04 中国经济周刊3140
核心提示:2014年2月19日,在以纺织服装业为支柱产业之一的江苏省常州市,市总工会组织了一场纺织、服装业专场招聘会。招聘的48家企业提供了1300个岗位,进场的1000多名求职者中,却仅有130多人初步达成工作意向。
2014年2月19日,在以纺织服装业为支柱产业之一的江苏省常州市,市总工会组织了一场纺织、服装业专场招聘会。招聘的48家企业提供了1300个岗位,进场的1000多名求职者中,却仅有130多人初步达成工作意向。

  招工难、用工贵是近几年一直困扰纺织服装企业的老毛病,也逐渐成为整个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难题。

  加薪难留人

  许丽(化名),22岁,老家河北沧州,在江苏常熟的一家针织厂做过两年工人,但今年她不想再去了:“离家太远,老是看机器,工作太单调了,赚钱也没有特别多,回来找个差不多的工作很容易。”

  而在常熟,许丽的老板正一筹莫展。正月十五都过了好几天,除了许丽,还有十几个外地女工不打算回来了。大概算了一下,不回来的工人占这个小厂车间去年工人总数的30%。

  没有数据统计,纺织服装业到底缺多少员工,不过打听那些加工企业的老板,几乎没有不为用工头疼的,而且疼法还不一样。

  义乌手套行业协会会长刘加法说,在义乌,企业除了承诺来年加薪外,还用发奖金的方式鼓励老员工带新人返厂,但每年都有一些外地员工春节回乡后就不再回来了。

  广州创兴服装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牛仔休闲服装生产厂商之一,该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李恩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创兴今年流失的老员工有一些,但新员工也没有跟上来,招不到人,他担心这样持续下去,未来三五年用工缺口会越来越大,那时企业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杨世滨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整个产业链条上“用工难”呈现的情况不太一样。在纺织业上游,总体上是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比较大;而下游的服装加工业,主要是工人的工资成本上升得比较快,因为服装企业的设备替代性没有那么强,劳动生产率不像上游可以快速提升,工人工资和企业效益上涨之间的矛盾就比较突出。

  李恩说,创兴集团的基层员工平均月薪是4000多元,而且每年都有增长,工龄5年以上的工人月薪基本都在六七千元,一些技术人员月薪上万,这其实比写字楼里的一些岗位要高。杨世滨介绍,今年纺织服装企业工资涨幅在5%~10%。但这样的待遇和涨幅似乎对求职者并不具吸引力。

  工人都去哪儿了?

  纺织女工像许丽这样留在老家,是很多东南沿海省份缺工的一个重要原因。

  杨世滨告诉记者,伴随着前几年规模不小的产业转移步伐,一些中部省份或者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区,承接了发达地区转移出来的纺织服装产业,特别是在中部的人力资源输出大省,工人回流到家乡,重新实现稳定就业,导致了发达地区纺织服装企业劳动力短缺。

  李恩说,创兴一直在做的工作是维护员工队伍的稳定,尽量创造条件留住他们,但即便这样,有的问题是企业没法解决的。在创兴对离厂员工的跟踪回访中发现,外地女工在广州工作,孩子在老家读书,成了留守儿童,孩子一年年长大,逐渐到了上小学、升高中、考大学的年龄,不同的家庭情况不同,但一个共同的问题是需要母亲回去照顾生活和管理学习。如果一个女工面临这样的情况,企业对留人是无能为力的。

  另一方面,没有新人愿意进入这个产业,将给后续发展留下隐忧。李恩表示,这是因为产业地位低下造成的。不只纺织服装业,整个制造业都是如此。他认为,这跟舆论导向有关。“一流人才做金融,二流人才搞地产,三流人才干实业”的社会观念对做实业的人是个很大的伤害,产业自豪感越来越低,人们就不会进入这个行业,刚离开校园的90后,宁愿去做地产销售,也不愿意进纺织厂当技术工人。

  的确,许丽感觉不到一点儿“产业自豪”:“挺累的,每天差不多要10小时,在那里走来走去,一星期休息一天,时间不太够用。”

  据了解,在创兴,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左右,有时加班一两小时,每周分单双周休息一天或两天。这也是很多纺织服装企业的正常工作强度。

  纺织业或海外招工

  企业曾经盼望地方政府能帮助解决招工难题,有的地方政府也确实试图牵线搭桥,但效果并不好。文章开头所述的常州招聘会就是例证。

  刘加法有一家手套厂,因为工人难招,他改变了策略:自己不再扩大生产规模,专心做品牌,订单多了就分到做得比较好的小企业去做,分散招工压力。但是,他也要保证自己的100台机器开动起来,为此,他用比别的老板更高的带工费鼓励老工人带新工人回来,别的老板的带工费是新带工人年薪的千分之二,刘加法出千分之五,这样才勉强招到了足够的工人。

  在李恩看来,企业缺工的原因都是外部性的,企业做了所有该做的来挽留工人。在对员工的调查中显示,工人对薪酬的满意度很高,在工作环境方面企业也不断改善。创兴是花园式厂房,绿化面积超过50%,工厂里有超市、网吧、各种运动场……

  李恩说,像创兴这样的工厂很多,现在在劳动力市场上已经是完全竞争的态势,工人们会比较宿舍、设备、工作环境,企业要想招来人就得做到“你好我更好”。但在已经相对良性的环境和薪酬体系下,人们还是不太喜欢进入这个行业,这就是社会环境问题了。

  招工难,工资成本上升,纺织服装业用工难其实正是整个制造业的一个缩影。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表示,调查显示,在1995年—2005年的10年间,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的平均工资只增加了几十块钱,这种局面在2005年刘易斯拐点到来之后结束了,纺织业在过去9年经历了调整、冲击和震荡。著名经济学家、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介绍,中国的劳动力绝对数量已经连续两年减少,去年全国劳动人口的数量净减少233万,2010年农民工全国月平均工资是1690元,去年已经到了2609元。

  杨世滨认为,企业化解用工难题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大学生已经成为新的就业力量,我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1000万,2013年应届大学毕业生近700万人,要吸引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到产业中来,除了提供体面的薪酬,还要有可以纳入他们人生规划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稳定现有员工上,有些企业每遇到问题就去招新的工人,但招聘新人需要不断培训,员工对企业的感情也要重新建立,不如留住已有员工。

  对于纺织企业的用工难,有专家认为,除了吸引应届大学生和留住老员工以外,还可以将一些产品线转移至中西部剩余劳动力较为充裕的省份,甚至转移至东南亚国家,利用其较为廉价的劳动力。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