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我国电能质量的产业发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2014-09-24 建筑电气杂志 3120
核心提示:在近日的第七届电能质量研讨会上,记者专访了全国电压电流等级和频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陆宠惠,让陆主任与我们谈谈关于电能质量的那些事儿。
在近日的第七届电能质量研讨会上,记者专访了全国电压电流等级和频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陆宠惠,让陆主任与我们谈谈关于电能质量的那些事儿。

记者:陆主任,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再次接受专访。

电能质量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近年来日趋突出,全国电压电流等级和频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着制定电能质量国家标准的任务,近年来已制定电能质量国家标准 16 项。这些标准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电能质量标准体系,确定了我国电能质量指标的限值,促进了电能质量治理产业化的有序发展。同时,SAC / TC1成功组织召开了六届电能质量研讨会,为电能质量技术和标准的探讨提供了极好的交流平台。

您作为SAC / TC1的副主任委员,请您介绍下SAC / TC1下一步工作开展的重点和思路?

陆主任:标委会成立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目前主要的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标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做标准。目前的重点是 4项由我国牵头的国际标准制定,标委会将继续全力组织、支持和配合国际标准编制工作的同志,做好国际标准制定工作,这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第二,电能质量经济性评估工作。相对而言,这是一个新的领域,需要比较多的投入,需要组织和培养新领域的核心力量,同时要求标委会丰富这方面的相关知识,把工作做好。

第三,尽快完成公用电网谐波规范的修订。

第四,新能源接入是新的方向,也是新的问题。在新能源接入这点上,有直接面对用户,也有和系统的关系的问题。目前看来,新能源接入中的电能质量问题并不是很突出,这也得益于我们多年来对电能质量相关工作的重视。

第五,是我们一直希望做的工作,梳理到底如何界定电能质量问题。我们知道电能质量问题造成用户的损失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一种是确实是因为电能质量对生产过程带来不可克服的障碍引起生产过程的中断;还有一种是虽然电能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规范的要求,但是如果我们把电能质量短时间内的偏差忽略掉,也毫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不会造成很大的实际损失,是不影响生产过程的电能质量问题。基于这两种情况,我们需要理清楚到底什么才是电能质量引起的问题。这其中包括对敏感负荷的调查,随着高新产业的发展,对敏感负荷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找出敏感环节,提高其耐受性,或者选用适当的技术措施加以解决,也是电能质量技术一个新的重要方面。从标准的角度来说,是将经常发生和重复发生的事情中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梳梳辫子、捋一捋,发挥行业专家的群体优势,总结提高为标准。

最后就是一些其他的正常事务性工作(比如换届,多争取一些研究课题等标委会内部的工作)。同时,因为标委会的工作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但是又需要在专业和标准化方面都比较熟悉、精通的学者来做这个工作,所以我们需要培养能够耐得住寂寞的、业务上又拿得出手的核心团队(这也是紧迫、长期的事情)。
记者:陆主任您刚刚提到了电能质量经济性评估,能否请陆主任进一步谈谈开展电能质量经济性评估工作的情况。以及标委会对于这个领域具体准备开展的工作?

陆主任:关于电能质量经济性评估的工作,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认识并展开了电能质量经济性调查,典型的调查结果有:美国2001年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每年因停电造成的损失不少于1 190亿美元,电能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约为150 ~ 240亿美元;欧盟2007年的调查研究推算出欧盟25国电能质量年损失高达1 517亿欧元,劣质电能质量的损失占工业营业额的4 %,服务业营业额的1. 5 %。

其实完成经济性调查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有顶层的方法设计、需要有经济和电能质量的基础知识,还需要有统计学方面的知识和他们的结合。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学习。

就目前而言,电能质量经济性评估的这块工作,意义主要还是通过标委会的工作,规范电能质量经济性评估的数据收集及数据处理工作,同时通过电能质量经济性评估相关标准的编制,向大家宣传电能质量经济性评估的概念,让大家能够认识了解这个问题。

记者:您提到标委会未来的工作重点会针对一些敏感负荷进行调查,那会不会去推进一些比如提高产品对电能质量的耐受度这方面的工作?

陆主任:会有的。首先是提高产品耐受度的问题,实际上目前电能质量领域中耐受度的研究还远远不如电气绝缘领域充分。设备对劣质电力的承受能力研究得比较少。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在各个省建实验室,针对一些专业问题进行研究。在河南建立了一个专门研究设备对劣质电力耐受能力的实验室。

此外,我们还需要对耐受有一个界定,什么程度才算是耐受?是否一定是损坏了?抑或是使用年限减少了?对于这些问题,要慢慢了解,总结出规律,不能老是停留在有了谐波,电气设备要发热这样的层面,应该有量化的指标来衡量这些问题。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仍然不够透彻。

总体来说,我们标委会是一个学术机构,如果能够推进电能质量技术的研究那是最好的。除此之外,我们要认真搜集国内外的相关资料,吸收已有的经验和科研成果,真正把握学术上的关键点,把标准制定工作做好。其次,标委会集齐了我们国家电能质量领域的专家,在标委会的工作中,专家们的观点互相碰撞,激发能量肯定会对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发挥更大作用,我们也希望通过更多标准的实施促进电能质量行业的持续发展。有句话叫位卑未敢忘国忧,我们标委会实际掌握的社会资源相对来说虽然比较少,做一些系统实际的调查工作也比较困难,但是我们还是尽最大努力去做一些事情。
记者:黄学农司长讲话对标委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评价很高,并寄予厚望。我们关注到,SAC / TC1主要工作任务中有一条:进行与IEC / TC8 对口的国际标准化活动。目前,在SAC / TC1的推动下,我国电能质量标准制定工作也已建立了较为广泛的国际联系,我国参加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 TC8的活动已成常态。以我国牵头的工作组“IEC / TC8 PT2”正在起草“公用供电系统电能质量特征”国际标准,反映出我国的电能质量标准已与国外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水平。

请陆主任介绍下SAC / TC1在推进我国标准组织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

陆主任:主要有下面几条,首先,作为标委会,我们要去了解与我们对口的组织IEC / TC8,要有相对稳定的人员参与到他们的工作中,这样IEC / TC8才能对我们有所了解,了解认识之后再进行慢慢交流,这个从不熟悉到熟悉,从不了解到了解的过程是很重要的。其次,我们要去了解他们的规则,熟悉他们的工作流程和规章,亲身体验,融入这个集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申报标准的时机,增加通过的可能性。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个过程中语言障碍也是一个需要解决问题,因此,对于标委会来说,我们需要培养更多对标准化工作有准确理解、有较强学术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的专家,以便更好地去参与一些国际事务和与国际标准组织更多地进行交流。我们标委会更多地还是做好组织协调、支持和配合工作。

记者:我们杂志社的吕主编多次访问过IEC / TC 64的主席,主席先生提到目前我国参与了很多标准委员会的工作,但是对于IEC某些标委会来说,他们认为还不够,他们非常希望能够听到更多来自中国的声音,了解中国现实的情况。

陆主任:是的。目前来说,我国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相较于前些年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但实际上和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专业技术水平是不匹配的。国家应该把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纳入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规划,每个标委会也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发展规划。当然真正能在国际标准化舞台唱主角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记者: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利用是能源节约的有效途径,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例,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有20 GW的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直接载体,光伏建筑在未来市场的发展潜力极大。到2020年,若现有及新增建筑中有10 % 的屋顶面积及15 % 的立面面积应用光伏建筑,光伏建筑的潜在规模将达到1 000 GW。与此同时,光伏发电带来的诸如并网问题、低电压穿越问题、电能质量问题等也引起了广大建筑电气从业人员的广泛关注与研究。

我们了解到,SAC / TC1正在制定《分布式电源配网并网标准》国家标准,请陆主任介绍下相关情况。
陆主任:我们制定《分布式电源配网并网标准》这个标准是为了促进分布式电源的发展。这个中间的一些问题,比如就光伏而言,它是有整流电源的,那么谐波问题就不可避免。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分成两部分来说:小型的系统和大型的系统。第一,像家庭等小规模小容量的光伏系统,这些系统在电能质量方面其实没有太大的问题,这些小规模的光伏系统,我们就应该尽量简单一些。从标准的角度来说,在产品出厂检验上保证它的质量,提高投资者的积极性。对于大型的光伏系统,比如一些达到几十兆瓦的分布式发电项目,这类系统严格执行电能质量的标准是运行企业、制造企业和电力公司共同利益的保证。目前政府及国家电网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积极支持这种新能源系统的发展。当然对于这类大型的并网光伏系统,就更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源头把好质量关,降低造价。

记者:电能是商品,其质量的衡量指标就是电能质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市场正在形成,不同的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了不同质量的电力供应要求。对应到建筑电气行业,在诸如大型数据中心、医院建筑等场所对电能质量的要求均非常高,相应的此类建筑的供配电系统在设计时也会将系统供电可靠性、谐波治理等问题纳入考虑,在用户侧进行改进。

然而目前不管是供电方在公共连接点前进行的改造,还是用户方在用户侧所作的改进,均还没有将电能质量和交易价格挂钩,没有体现出电能是商品的真正意义。

未来我国的电能质量标准制定工作是否会将这一点纳入考虑,推进电价向按质论价的方向发展,推动电能向真正的“商品”过渡?

陆主任:电能是商品这个概念得到大家统一的认识其实最多也就15年。以前的电力部门是属于公用事业,电能从思想概念上还没有完全成为商品。

广义的来说供电可靠性也是电能质量,实际上在原来的供电过程中,电能也有商品的痕迹,体现出优质优价的概念。比如说对于一些重要的负荷需要两回路供电,那么两回路的电价与一回路电价肯定不一样,另外比如功率因数的奖罚问题,也有按质论价的意思。只是在那些年,大家没有把这件事谈到意识的层面上来。我相信电能是商品的这一天总会到来。但是在这一天来到的这个过程中,作为电网公司,需要做好技术上的准备,例如是否能做到保证24 h不停电,做到的概率到底有多大,如果做不到怎么赔偿等问题。其实这里也有所谓的技术经济比较的问题。同时,对于用户也有经济核算问题,比如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停电1 h可能不会引起太大的问题,但是如果24 h不停电,那肯定会提高电价,这又涉及到用户是否接受的问题。

所以,既要有一定质量的电能,还需要结合经济来考虑,需要综合这两方面的因素。标委会也准备编写“定制电力”标准,主要是在现有的电能质量情况下提高供电连续性,具体是否编制当然还在商定中,也希望能够通过标准的制定,使大家对定制电力有一个认识。

电能与其他商品不一样,除电网自身外,用户会影响到它,电气设备的产品质量问题也会影响到它,相对来说更复杂一些。所以电能完全成为商品还有一段路要走。

陆宠惠博士简介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全国电压电流等级和频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内外公开发表专业技术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7项。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