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英特尔上调预期:回光返照还是曙光?

   2014-09-27 中国节能网2090
核心提示:英特尔这样解释此次上调原因:由于企业用户的PC需求超出预期。
 3年没听到英特尔上调业绩预期的消息了,印象中最近一次已是2011年。那年行业整体向好,也没能显出英特尔多出色。

  英特尔这样解释此次上调原因:由于企业用户的PC需求超出预期。

  商用PC需求上升,与企业基础IT服务的采购上升有关。这说明企业信心开始有所恢复。它背后关联着一个区域的宏观经济面。一个例子显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就业数据有乐观迹象了,已持续一个季度。当然,传统IT巨头们也在不断裁员,尤其是惠普,已经接近2万人;IBM也在借出售服务器、半导体业务变相裁员,其中仅服务器就涉及7000多人。

  当然,我们还能想到更多。比如:

  1、微软Win8加速推进带来的硬件升级效应;2、新一轮通讯、互联网的融合发展热潮带来的基础设施更替效应;3、物联网、云计算概念的愿景吸引。

  两大巨头均释放乐观信号:业绩上升明确受此影响,英特尔股价涨幅超过4%,并带动其他许多科技股上涨。这一刻,英特尔再度让人感受到了它在产业中的影响力。

  英特尔确实长期扮演着全球半导体制造业的荣衰风向标。只是说,几年来,由于互联网与通讯业融合,促使移动互联网勃兴,已出现不沾互联网便会死亡的表达。这一过程,ARM阵营诸多处理器企业的崛起,尤其是高通,弱化了英特尔的产业地位。

  这也导致一些原本追逐它的观察家、分析人士、媒体,甚至开始遗忘它的一些声音,一些数据。这也正常,产业总会变化。英特尔最辉煌的阶段确实过去了,想想看,它的毛利曾经在70%上下的时候。

  不过,当被遗忘太多时,我觉得行业里有一种不太健康的声音,对于互联网狭隘的认知,隐含着对于制造业尤其全球精密制造业的忽视。

  我因有过一段每天都看它的日子,所以还一直将它当成观察行业的指标。要知道,巨头调高或调低业绩预期,往往是很慎重的事。这不但涉及业务层面,更涉及股价、市值。

  如果这类动作发生在年初,会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年初英特尔的预测相当保守。发生在年中的上调,一般就是确定性的判断,它说明企业对自身业绩与股价有了确定的信息,期望当然更多。

  这对一个艰难转型中的英特尔来说,更是如此。毕竟,截至3月底,全球PC出货已连续8季下滑。

  你可能会问,既然这么惨,英特尔以及同业们有啥好说的,不过是黑暗中的一丝微光。

  我一直有这样一种认知:当基础的制造业尤其是上游的精密制造业,开始释放向好信号时,它往往比浮光掠影、醉生梦死的消费端需求更具有稳定特征,更代表一种信心。

  消费是最敏感也最虚幻的。一个都教授就能引发消费追逐,一股明显炒起来的消费观念、社会思潮就能将产业拉到病态的消费地步;制造业对经济的反应有一定周期,上游精密制造传导周期更长。许多订单不像下游那样随时可取消。上游的一丝举动,对下游的杠杆作用更大。相对来说,它的荣衰周期当然也较长。

  市场确实不止英特尔发出向好信号。它侧面的竞争对手台积电,也在表达传递类似消息。张忠谋先生一周前表示,2014年下半年,半导体产业景气度“很好,而且是非常好”。因为,目前很多国家下半年经济表现,看上去都会优于去年同期,有不少国家今年下半年会比今年上半年好;台湾则是今年下半年比去年同期及今年上半年都好。

  产业新窗口期已打开:效应持续释放英特尔、台积电传递的信息,当然有必要慎重对待。当然,我觉得,英特尔给出的增长原因,有些单薄。因为商用PC市场是个笼统概念,缺少细化的理由。

  确实,联想、惠普、戴尔、宏碁PC业务Q1都有明显增长。其中戴尔元气明显恢复。我们还没看到品牌企业发布Q2商用PC强劲增长信号。英特尔自己近来倒进行多次巡回推广,上周落在上海站。

  如果不分析商用PC增长原因,很容易视之为一种回光返照,毕竟Q1是淡季。细化的理由在于,更多行业应用已开始铺展开来,后续增长应该更强。

  不说其他基本面。单看中国大陆,中国宏观政策下的所谓“微刺激”,在TMT领域,事实上已演变为一波又一波的产业概念热潮,比2008年后还让人眼花缭乱:信息消费、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宽带中国、国网成立、4G建设、Q2Q、互联网金融、虚拟运营商、每年1000亿元半导体产业基金扶持计划等。

  这些政策,你若细化,其实对前端消费刺激并不那么快。它们更侧重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基础网络与数据中心建设。当然也包括一些长远的产业面刺激,尤其是半导体业。

  也就是说,半导体产业的中国需求,已经打开了大门,只是政策落地有过程,需要一个较长周期才能释放巨大的效应。但可以断言的是,它们一定会持续激活整个产业,而且涉及整个链条,也包括内容。

  还有一个资本市场的例子值得参考。2008年以来,由于美国QE等政策不断刺激,美国科技股股价经历了一波强劲的增长。而一年来,尤其半年多年来,随着刺激政策减弱,科技股开始明显调整,并引发新一轮泡沫质疑。

  仔细梳理,个股波动性上有这样一种特点:

  1、纯粹的互联网概念股波动最大。比如Twitter们,当然其中包括中概股。它们缺少落地概念,与传统经济融合度较低,市值受市梦率驱动增长;2、通讯与互联网交融的科技股巨头如谷歌、高通、苹果等同样表现强劲。但苹果在过去一年也经历了一波大调整。

  3、拥有制造业背景且日益软硬件一体的传统IT巨头,比如IBM、英特尔、德州仪器等,它们的股价上涨幅度不大,但波动不如前两者那么大。

  印象中,过去几年,媒体上有关英特尔的消息,大都围绕着它的消费类业务展开。想象中,它的股价应该疲弱不振。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是英特尔股价月K线图:

  英特尔月K图。png图中最低点12.05美元。正是2008年受困金融危机影响的体现。但近6年来,英特尔股价震荡上行,同样涨了150%。当然,它的涨幅比不上对手高通的290%。谷歌、苹果更甚。

  直观的判断,我有这样的判断:

  1、产业链分工决定了,上游企业不如那些距离消费消费者更近的环节更敏感,波动性更大。互联网公司与整个社会的接触面更大,更易于与其他产业融合,乘数效应大,这符合梅特卡夫定律。当然它们也会受限于人口、物理世界。制造业更突出物理特性,受制于空间与具体行业,与消费者接触面小。上游的核心元器件的精密制造,更是如此。

  2、英特尔们的表现依然相对稳健。这说明,尽管它们失意于过去一轮消费电子热潮,但整个IT产业的基本背景并没有因互联网概念勃兴而彻底改变底色,硬件为主的英特尔们依然是整个产业的基础部分。

  时刻不要遗忘一个浅显的道理:若没有制造业支撑,苹果、谷歌、Facebook以及中国的BAT会起来么?不可能的事。所以,当去年小米创始人雷军提到未来芯片当沙子卖的时候,我就觉得他已蜕变为互联网沙文主义者,还没有真正尝到硬件不利的苦楚。事实上,乔布斯与库克都已经提前尝到了,这个回头再说。

  但必须得承认,硬件工业失意有不可逆转的现实原因。直接影响、改变人们生活与思想的是具体可感的服务与产品,而不是躲在幕后的硬件与基础设施。硬件业必须学会适应这种变化,不能再以15年、20年前的毛利表现要求现在,固执对抗现实,不过唐吉可德的热情。

  过去几年,包括最近一年涉资最大的IT产业并购,除了少数几个在互联网概念,尤其是Facebook收购Whatapp一案,其他基本都集中通讯与有线电视领域。这个不是偶然,它们的处境与英特尔们并没有根本的区别。

  用一句还算没OUT的话来说:英特尔们、传统电信运营商们,在业务模式上,已经被融合电信业务的互联网企业给OTT了,过顶了。

  这是代际规律,不可逆转。过去多年,全球IT业一直听着着摩尔定律的钟声前行,如今梅特卡夫定律更光鲜。

  英特尔们的“下一个机会”

  无法改变整体趋势,但是,面对挑战,英特尔们有没有可能走向一种虽不暴利但更稳健的发展路径?

  有。其实上面我已经借助中国市场的概念刺激提到了。当然,你可能会说,概念有时就是虚的。但我们要学会看概念里的趋势,而不要看概念能给当下带来什么实惠。

  关于新的“下一个机会”。我在此讨巧地援引一下张忠谋先生看似反话的表达。

  两个月前,张忠谋先生出席2014台湾半导体产业协会(TSIA)年会时,以《NextBig Thing(下一件大事)》为题,发表了专题演说,首度明确地揭露了未来半导体产业发展方向。

  张忠谋说,现阶段的“Big Thing”,无疑就是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网终端,台积电、高通、联发科等企业,这几年营收增长都在两位数,远超过半导体产业的大约3%至5%平均成长率,就是赶上了这大事。

  但他警告说,下一个“Big Thing”未必如此。据他观察,物联网、可穿戴式产品及智慧家庭,才是下一个“Big Thing”,台积电们将不再是最赚钱的,那些能整合网路技术、联结与应用的公司,比如Google、苹果、亚马逊、思科、阿里巴巴、腾讯及华为,才是未来5到10年“红人”。

  咦?这不是更加重了英特尔的困难么?我不觉得哦。因为张忠谋先生还有一段话。他认为,半导体产业要跨入这些领域,抢食商机,必须具备三大技术:

  1、先进的封装技术,将各个不同支撑的芯片以系统级封装或3D IC封装方式,整合在一起;2、将诸多感测器,诸如影像、血压、体感及环境感测器与微机电元件(MEMS)整合在一起;3、超低耗能技术,目的是让很多装置的省电效能,比现在还要强10倍,最好可以1周只充1次电。

  张忠谋强调,如果台积电等公司未来不具备这些技术,就无法跨过新机会的大门,将成为低成长甚至负成长的公司。

  可能你未必体会到他话里有话。他其实更想说,未来,全球诸多IT制造业,将面临洗盘,实力无法越过上述门槛的企业们,命运堪虞。你想,台积电等巨头若不具备的条件,其他公司有什么能力渗透进去?

  要知道,从半导体制造角度来说,英特尔、台积电、GF、联电、德仪、日月光们才具备这类实力。

  张先生提出的第1点,我的体会,它就是对摩尔定律难题的超越与化解。英特尔官方说过,到了5纳米,摩尔定律就到了极限。张忠谋说,摩尔定律目前是“苟延残喘”,估计未来5至6年后就不适用了。

  但半导体业绝不会因摩尔定律失效就结束,芯片仍是产业的粮食、必需品。物联网等相关应用,对于芯片的需求,不是减少,而是更多。面对摩尔定律困境,封装技术成为显学。单位面积上不能集成更多晶体管,但可以通过系统级封装技术实现。我多年前也直接这么说过,并就此向全球封装巨头日月光掌门人张虔生请教过,他当然认同。

  呵呵,其实,这根本就不是什么远见,而是常识。要面对互联网热潮,时刻意识到,人类生活在物理的世界,世上没有真正的虚拟社会。所有虚拟的东西,都建立在具体可感的物理空间、物理设施基础上,没有任何可以超越的可能。

  张先生提出的第2点,我觉得就是一种功能整合,背后的背景是产业融合。刚才我提到,全球通信业与互联网业正加速融合,巨资并购案接连发生。全球如此,中国市场的BAT也是如此,你看它们三家正忙着渗透基础设施,尤其是阿里巴巴,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公有云服务商之一。

  我接下来的观点就建立在这些常识之上。

  随着摩尔定律的曲线化解、成本与产业融合带来的功能整合,产业链每个环节的产业融合度会进一步提高,前端如此,后端的制造业同样如此。基础设施服务会加速集中,互联网企业会进一步落地嫁接,甚至直接布局。

  制造业当然会进一步整合集中。2004年以来,半导体并购案已发生多起,2008年之后更为集中。德州仪器是制造业中最积极的案例。目前,IBM半导体正寻求出售,算得上就是行业最新动向。我相信,未来,中国台湾、大陆也会有持续动作。事实上,我本人已经了解到,大陆正在暗中进行,但还没到火候。

  半导体制造业整合,也是它们走向智能化、适应云计算时代的关键一步。未来的制造业,核心功能远比现在强大。你看台湾地区近两年的趋势多么快,过去被认为是包袱的代工制造,未来将有望成为物联网、云计算时代核心的运营基地,它们可都是软硬件一体的运作。

  而最新的人工智能,人们多关注软件机器人小冰。其实,软硬一体的机器人、无人驾驶飞机、无人驾驶汽车,以及各种复杂、精巧的自动化设备,才最核心。它们与消费者的关系同样越来越紧密。

  这类产品,对上游精密制造业来说,是关键机会。这也是我绕这么多才说的原因。不要被移动互联网的概念迷乱了双眼,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来临。未来10年,产业巨头之间地位转换,又将是新一轮,那种兼有软硬件资源的企业,同样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这也是我看好英特尔的理由之一。当然你会以为它的移动互联网业务蹩脚,我也这么认为。但要说它要谢幕了,是很可笑的事情。

  我眼中的英特尔,真正的被动,根本就不在于没有攫取到智能手机业蛋糕,智能手机业只是一波热潮而已。英特尔真正的麻烦是,它现在没有真正对外展示出在物联网、云计算领域的霸气与技术创新能力、产业整合能力。

  我说的是霸气,不是说它没有布局。我们能看到它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层面的一些动作,并且有项目持续落地。但相比谷歌们,英特尔的偏执狂精神,要比15年前弱很多。它过去几年的策略定位与市场营销,偏离了它的核心竞争力。更像是为了数字与华尔街奋斗的巨人。

  这才是我对它的担忧所在。应该说,在新一轮竞争中,作为摩尔定律最早的提出者,英特尔如果在核心技术层面无法给予外界一种震撼,那才是可怕的事。

  纵使如此,我还是相信,即使没有英特尔,也可能会有“中特尔”担当大任,成为科技业微观创新的翘楚。摩尔定律虽然气数已尽,但若产业无法在张忠谋说的三大层面有所突破,是无法将硬件工业带出困境的,它与软件业、通信业、互联网业的融合过程中,也会持续处于被忽视的地位,甚至出现雷军的那种歧视。

  反过来说,之所以会出现互联网沙文主义,确实也跟硬件创新的不利有关。许多巨头描绘的人工智能,智慧的梦想都只会是纸上谈兵。

  英特尔现有的布局,确实已经带有融合倾向。多年以来,它持续布局软件业、通信网络部分,互联网部分也不断涉足。事实上,全球几乎所有的IT制造业巨头都在朝这一方向努力,包括三星、台积电、德州仪器、富士康、伟创力、广达等。其中德仪已推出了物联网生态系统计划。

  我相信,实现关键转变的力量,绝不会是英特尔一家,也不会是上述有限几家。因为,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创新,甚至美国这样的国家都难承受。产业界走到最后,会是人的共同命运难题。那时的技术与人文,就成了难兄难弟,而不是现在的精神分裂症,搞得你死我活。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