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间的长河中22年只是匆匆一瞬,而在中节能实业的发展史上却留下了重重的浓墨。
1992年7月30日,浙江节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公司拉开发展的大幕。同年9月,公司在杭拿下首个项目。1996年,首个园区竣工(一期),公司在杭州正式拥有了根据地。2006年,公司确定“以良好环境吸引先进技术,以优势企业形成集聚效应,以特色园区带动产业发展”的经营理念。2010年,公司进一步明确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提出“集聚绿色产业、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绿色生活”战略。2012年,公司定位“一业为主,相关多元,区域总部、利润中心”在华东地区做强做优绿色建筑业务,并积极推动区域节能环保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
22年的砥砺,成就了中节能在产业园区的开发和运营的丰富经验,公司已跻身成为产业园区细分市场——绿色产业园的领军企业。
近日,我们有幸对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总法律顾问兼中节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超进行了专访。
主持人:我们中节能环保产业园获得了2014中国产业园区品牌价值TOP10,今天我们也很荣幸对您来做一个专访,首先请您对中节能实业公司的基本情况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
张超:中节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是一家中央企业,是目前我国节能环保领域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最具竞争力的科技型服务型产业集团。集团给我们的定位于华东的区域性公司,另外也承担了产业园开发的专业性的公司。当然,产业园的开发就不局限于华东地区了,是立足华东、面向全国的发展策略。目前我们开发了有18家产业园,建成的面积有200万方,在建规模500万方,我们的目标是未来3-5年内,产业园项目达到30个。
主持人:现在我们产业园分布在哪些区域?
张超:目前已经建成的产业园主要分布在长三角以及整个华东比较发达的地区,比如苏州、无锡、嘉兴、杭州、福建三明等都有我们的产业园。
主持人:咱们公司的核心业务就是产业园区的开发、运营和管理,现在国内有很多知名的产业地产企业,比如华夏幸福、联东U谷等,中节能产业园跟这些企业最大的差别有哪些?
张超:华夏幸福基业、联东U谷都是行业内非常优秀的企业,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那么相对于他们而言,我们中节能实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方面,我们所有的产业园都是绿色建筑,产业园建筑本身硬件上是采用了绿色建筑的技术来做。所谓的绿色建筑就是节能、节水、节地和保护环境。这在国家节能标准上分为绿色一星、二星和三星,最高等级是绿色三星,三星又叫“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保护环境。其中一星、二星是省级住建部门评定的,三星是由国家住建部来评定,我们的项目基本上都是绿色的二星或者三星。如果你们参观过我们的产业园,就会有比较深刻的体会。第一,我们的产业园从屋顶看都有光伏发电,利用好我们的屋顶;第二我们的地下基本上都采用水源热泵或者地源热泵的技术;第三,在照明上很多都是最新一代的LED灯管,还结合物理的日光照明等。
第二方面,中节能品牌的影响力。您知道我们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是目前节能环保领域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科技型服务型产业集团。在这个集团里面,节能、环保、新能源以及资源的综合利用基本上都是行业前三名的企业,而且我们在细分市场和专业化方面做得非常精细,我跟您讲的这些专业其实每一个细节里面都会有具体的公司来承担。比如,我原来是我们水务板块的副董事长,水务我们是从源头投资修水库,到中间的阶段建设或者收购或者运营自来水公司,到末端我们来处理城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这样就是从水源一直到最后解决污水问题形成全链条的产业链,在这个链条上的业务是布局在全国。在水务上我们全国公司提供源水和处理污水加起来有1000万吨。这个精细化、专业化的市场细分,布局全国的产业链都是我们公司很大的优势。
第三,我们的产业园基本上聚集了节能环保类的企业,占到园区企业总量的70%-80%左右。比如我们苏州有一家产业园内40%的企业是做水处理的公司,嘉兴的一家产业园40%左右是与节能环保相关的外资企业。这种分布除了跟我们在招商上有一定的要求之外,还与当地的产业特点有很大关系。比如某一个地区是属于产业聚集的,我们起到的就是比较好的聚合作用。我们在长三角点布局比较多,从上海、昆山、苏州等,在苏州市区就有三个产业园区,这样布点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长三角地区乡镇企业特别发达。在经济快速发展以后,土地本身成为非常珍贵的资源,我们做产业园的初衷就是怎么样使土地得到集约化利用,能够使企业的三废得到集中化处理。因为在过去的十年,我们的三废处理是没有成本的外部化的,而现在对环境的关注立法越来越完善就迫切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所以这是我们建节能环保产业园的重要初衷。现在我们又迎来了国家转型升级的新时机,地方政府也在谋求地区性产业如何升级。我们的产业园除了刚讲到的建筑上是绿色的,输出的资源是节能环保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迎来了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抓手,简单讲就是我们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转型升级的平台。因为现在很多地区在做招商引资的时候对大型企业、外资企业都非常青睐,但是江浙经济发达地区真正需要关心爱护的是中小企业,怎样通过一个平台把中小型企业集中起来,解决土地集约利用的问题,这是我们产业园要考虑的,也是地方政府要考虑的。所以说我们的产业园也是抓住了这一波转型升级的良好机会,帮助政府集中中小企业,为地方政府贡献更多的就业和税收。
主持人:您刚才讲到的这三点,我们觉得都确实是企业独特的方面,接下来回到我们的企业本身。我们企业的品牌理念是“绿色生态节能环保”,那么在后期产业园区的运营上有哪些特色?
张超: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实际上在我们不断扩大规模的过程中也在不断问自己这个问题,也在不断的总结,也在不断地通过与客户的交流寻找他们的答案,也就是我们要问客户为什么喜欢我们的产业园。我想可能有几个重要的方面:
第一,良好的物业的管理。包括你到我们这个园区就可以感受到,整体的感觉很简洁、很简单,不会看到花枝招展、广告飞舞等等。这也是源于我们自己的物业管理公司,也是国家一级资质的物业公司提供的管理,物业管理首先希望它能体贴入微,在客户需要的时候随时出现,在不需要的时候消失,通过这样一个细致的服务能够让客户感受得到我们的用心。因为客户长期在园区工作、生活,可能在园区的时间可能比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更长,这就需要我们在物业管理的细节上能更关注到客户需求。所以我们不仅仅是国家一级资质的物业公司,而且在ISO9000等认证上做的也非常好,这样才能实现这样一个管理的目的。
第二,在产业园区的运营上,我们也在考虑怎么样满足客户生产经营需要。除了这种辅助性的行政需要之外,很重要的方面一个是让我们的金融服务能够走进园区,这种金融服务不仅是有形的、物理上的银行网点入驻园区,这是最基本的要素;此外还要引进一些小额贷款公司、科技担保公司等来合作,这样才能解决一些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特别关心的融资问题。另外一方面,我们自己也在做一些投资孵化的功能。因为我们的企业多数企业都是节能环保企业,它是与我们集团的主业是紧密相关的,我们其实也背负着这样一个责任:就是寻找行业里面最优秀的企业,投资它,让它变成我们的企业,让它的技术为我所用,在成全别人的同时成全我们自己。包括还有一类,比如海外的节能环保企业,如欧洲、日本的企业,这些地区的发展观念已经远远超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阶段,很多已经治理完了或者处于持续改善的阶段,但是在中国他们的市场就非常庞大。所以我们中节能最新一代的产业园就是面向这种海外节能环保的企业,把他们引入到中国来,首先是跟我们中国节能环保公司来合作,与我们自己不同板块的专业公司来合作。因为我们本身有比较强大的海外资源,一些海外公司也看到了中国市场的节能环保需求,需求企业合作伙伴,我们在华东地区的产业园也愿意承担这样一个载体。
主持人:现在中节能也做了很多项目,刚才您讲的软件、硬件上都配备了很多配套,您觉得企业做的这些园区中,做得最好的是哪个项目?
张超:如果从这些园区所获得的奖项来看,确实很难讲哪个园区更优秀。是这样的,我们有一个理念,每做一个新的园区的时候都希望汲取过去园区的经验,而且是一个升级版。比如说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做新产业园的时候有一项制度,必须要用到三个以上的新的绿建的技术来应用,这是很少有企业能做到的。为了能够把这个制度落到实处,我们有自己的绿建科技公司,专门去寻找新的绿建的技术,然后在我们的园区上来做实验。因为有些技术可能是国外进来的,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技术的可靠性,一是商业上的可行性,这两个必须同时符合才具有推广的价值。否则它技术很好但是落不了地,或者说成本过高,或者到中国水土不服,这就会很麻烦。因为我们有自己的产业园,所以最坏的打算莫过于在建筑上用了之后我们自己来用,把它作为展示中心、办公场所等这总是可以的。所以很难讲哪个园区更好,应该说是各有特色。比如说刚讲到的我们在苏州新区的产业园聚集了40%以上的企业都是水处理公司,它的专业化很强;再比如我们在苏州工业园区做的第三代的产业园就完全符合研发类企业的需求,所以很多来参观的人一看这不是典型的苏州园林吗,怎么可能是一个园区呢?但是进去一看,所有的技术,所有的研发类的公司都在井然有序办公,才明白园区也可以做成这样,这就改变了大家对原有园区的认识。嘉兴园区是一个外资聚集的产业园区。我们的产业园区获得了很多的奖项,我们早先在杭州临平做的能源环境产业园,因为在这个产业园我们建了一个绿建的科技馆,这个科技馆每年都会接待很多客户、政府、行业协会等来参观考察,我们把全球十大绿色建筑集合在一起,这个科技馆是全球最“绿”的建筑,我们获得了美国绿色建筑最高等级认证LEED铂金奖,在国内不仅拿到了绿色建筑的设计三星奖,也是运营三星奖。我们当时做完浙江省市第一个,全国范围内也很少有这样的建筑。我们这个产业园是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的示范项目,嘉兴的项目是浙江省可再生建筑的示范项目。所以这些园区都各有特色,很多政府机构和同行来了我们都建议到不同的城市都看一看,一个是我们的产业园体现了不同阶段我们的开发特点,第二是融合了当地的产业和建筑特色的特点,这样就会各有千秋。
主持人:嗯,是的。从您总部所在的这个园区就能感受到硬件和软件服务都是非常到位的。可能企业现在的发展还是以长三角为核心向周边扩展,那接下来3-5年企业的战略目标是怎样的?
张超:未来3-5年,我计划把我们的产业园做到30个左右,布局区域更加均衡,大的方向是沿着东南沿海来布点,因为这个区域的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土地资源较为紧缺,通过产业园的载体大规模节约土地的利用,又能够起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也乐于与政府来进行合作。很多政府也意识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或者转型升级中需要拓展营业面积、资产经营场所等,如果进入园区之后土地的利用无疑是高度的集约化。浙江等很多省份都出台了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包括政府的服务机构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到园区里面来,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主持人:那你们在选择城市上有要求吗?
张超:通常情况下,我们内部会有一些指标来衡量。主要是城市GDP的总量、产业情况等。我们是希望通过产业园作为载体起到助推的作用,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做起来会压力比较大。因为作为中央企业我们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责任,就是通过产业园不仅仅引领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也是将已经使用的绿色建筑的技术做到一个很好的示范和推广。这样如果地方上看得到了、感受到了,就有利于这些技术在全国的推广和应用。
主持人:现在讲得更多的是“产城融合”,您怎么看待这个概念?企业有没有结合这些理念做一些事情?
张超:“产城融合”是近些年来大家都关注的问题,因为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很多地方有开发区,也有一些政府主导的产业园等,这里面有很多做的不是很成功。比如有很多开发区只有产业没有城市,白天大家可能都拥堵地开车过来上班,晚上人员褪去以后漆黑一片。也有些地方做了很大面积的居住类新区,在新区里面没有产业,这样就导致它变成“睡城”,白天没有人街道很空荡晚上很拥挤,其实这是一个不科学的发展模式。我们自己也考察了很多国外的模式,比如硅谷等一些做得好的新城。那么我们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我们准备并且已经在做了,就是在宜兴要打造一个“产融结合”的新城。第一个,在这个区片里面有很好的产业,这些产业是符合了城市发展规划的要求,同时有一定的先进性、能够引导城市更好的发展。宜兴是一个环科园,通过这样一个打造,很多欧洲研发类的技术性环保企业,把这些公司引入到我们园区里面来,就会充实这个区块的发展,同时它的周边环境也很好。我们希望在很近的地方解决居住问题以及生活配套,这样就在一个不太大的区域里面能够解决居住、工作、生活的基本需求,我们也会跟政府协商做一些相关的商业配套,这样就可以让在园区工作的人员不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路上,人为造成交通拥堵,让他们的生活更便利。当时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也经常讲,希望让从硅谷来的人找到在硅谷,在家乡工作的感觉。因为欧洲很多研发的地方、企业总部就是类似这种小镇的感觉,周围环境都很好,森林覆盖率很高,边上就有河流,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所以我想在中国有很多这样非常漂亮的城市,而且距离大的经济中心又很近,自身环境也很好。我也想通过这样一种模式实践一下“产城融合”在中国到底应该怎样来做,具体在哪些区域来做,现在我们也是在实践和选择的过程。
主持人:听您讲了这么多看到企业过去的发展比较顺利,未来的方向也非常清晰,现在做产业园区的企业也非常多,接下来您对业内同行有什么话想说?
张超:业内同行有很多先行者,在他们身上有很多非常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很多时候,我们把产业园的发展定位成设计院和开发商中间的角色,因为在中国现在发展的状态经不起再走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我们希望通过我们和同行的共同努力,通过产业园的模式真正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真正能够把需要帮助的中小型企业发展起来,做得更好。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张总接受我们的采访。
张超:好的,谢谢你们。